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以减少职业暴露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方法: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暴露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认真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医院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了预防的实施.结论 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切实做到以预防为主,减少职业危害,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实施。结论: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才能减少危害,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暴露与防护方式应用在供应室护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我院供应室护理从2013年开始加强职业暴露研究及防护,将2013~2015年实施职业暴露防护作为研究组,而2010~2012年未加强职业暴露防护作为对照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护理人员20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职业暴露情况,并总结防护措施。结果:研究组期间职业暴露危害发生率及每年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重视供应室护理职业暴露危害研究,加强防护管理,可降低危害发生率,保障护理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强消毒供应室实习生的自身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培训教育、规范操作、健全制度,使消毒供应室实习生在工作过程中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减少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结论 加强供应室实习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才能降低职业危害,保障实习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了解消毒供应室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存在的诸多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合理有效地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潜在危险,强化全员防护意识,制定规范的操作及防护措施,是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方玉萍 《吉林医学》2011,(19):4055-405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地防护对策。结果:提高了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实施。结论:加强对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其自身防护意识,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才能减少危害,促进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曾燕  吴春燕 《中外医疗》2009,32(10):130-130
目的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回访,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并制定防护对策。结果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低年资和工作人员为职业暴露高发人群。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其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从生物、物理、化学、人体及主观因素五方面进行分析职业危害.结果 供应室存在很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工作环境及防护意识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 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并做好日常防护、减少或消除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是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秀红 《吉林医学》2011,32(14):2853-2854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掌握职业危险的防护知识,加强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结果:在工作中有效实施防护措施,可降低职业危险的几率。结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将职业危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服务措施。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供应室全体3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采取职业防护培训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标准预防教育、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及足够的防护用品储备的防护措施,评价防护措施的干预效果,调查实施职业防护干预措施前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防护行为执行率及职业损伤发生率的变化。结果采取防护干预后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防护行为的执行率明显高于干预前,职业损伤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行为的执行率,从而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贾瑞卿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22-2824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隐患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与处理,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素质有很大提高。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5.
冉秀云  黄爱君 《吉林医学》2013,34(11):2164-2165
目的:积极探讨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积极制定防护措施。结果:在工作中应明确职业危害,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职业危害发生。结论:加大防护力度,尽量避免危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最终达到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供应室的执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供应室执业危害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从不同方面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加强供应室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有效降低执业危害相关因素对人体的损害.结论 强化供应室人员执业安全教育,制定并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确保供应室人员的自身健康,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教育督导,优化防护流程,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护士经常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理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针刺伤和刀割伤、烧伤、烫伤、噪音、粉尘、紫外线)、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职业安全意识淡薄,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包括物理因素的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和方式、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护士对产生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加深了,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大大提升了,不但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维护了护士的安全。结论医院供应室护士产生职业危害的概率很高,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长期处于这种职业环境中护士容易发生思想懈怠,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注意规避产生职业危害的因素,掌握具体的防护措施,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有效地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存在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 做好自我防护,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是防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遭受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危害,采取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生物和化学污染、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措施。结果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做好日常防护、减少或消除职业性危害因素是防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