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和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4例ITP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养血和血方。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并观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INF-γ外两组细胞因子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养血和血方可显著改善ITP疗效,有助于调节免疫状态并对血小板参数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Th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肿瘤二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Ⅲ~Ⅳ期胃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2组外周血清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Th1相关细胞因子中I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分析表明,IL-4与IFN-γ(r=0.66,P=0.00)、TNF-α(r=0.51,P=0.00)具有正相关性。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r=0.62,P=0.00)。结论胃癌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失衡,IL-4与IFN-γ、TNF-α具有正相关性,外周血清中IFN-γ表达增高可能是胃癌患者应激性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 (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7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另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s安慰针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FN-γ水平用ELISA法测定,并采用同一方法在治疗前同时测定正常组血清IL-2、TNF-α、IFN-γ水平.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1.8%(28/39),对照组总有效率15.8%(6/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俞募配穴针灸对CF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升高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免疫力,可能是本法治疗CFS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菍口服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以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进行造模。造模第8天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后处死小鼠,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出血时间及巨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凝血时间低于模型组(P0.05),但中、低剂量与模型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剂量组(P0.05)。2模型组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IFN-γ及IFN-γ/IL-4值升高为主(P0.05);地菍口服液高剂量组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仅IFN-γ水平及IFN-γ/IL-4值低于模型组(P0.05);地菍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IL-4、IFN-γ及IFN-γ/IL-4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菍口服液对于提升ITP小鼠血小板计数及改善出血症状有较好疗效,增加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通过降低ITP小鼠INF-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使Th1/Th2细胞恢复平衡,可能是其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猪胆青黛冰硼散联合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口腔微循环、唾液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rh G-CSF含漱,观察组给予猪胆青黛冰硼散联合rh G-CSF含漱。观察2组治疗前后口腔微循环及唾液和血清中TNF-α、IFN-γ、IL-2、IL-4、IL-6、IL-10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口腔黏膜炎分度在2级及以下占比明显提高(P均0. 05),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唾液中TNF-α、IFN-γ、IL-6和IL-10水平和观察组IL-2和IL-4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及观察组血清TNF-α、IFN-γ、IL-2、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TNF-α、IFN-γ、IL-2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猪胆青黛冰硼散联合rh G-CSF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效果良好,能改善口腔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唾液和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用放免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总有效率4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IL-2、IFN-γ、TNF-α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较大地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其取效的机制可能是升高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羊蹄根对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羊蹄根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和低剂量羊蹄根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GP-APS 24h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按5mg/kg灌胃,羊蹄根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按其5、0.5g/kg灌胃。连续给药14d后处死小鼠检测脾脏和胸腺指数;分离血清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胸腺系数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显著下降(P0.05),IFN-γ/IL-4比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羊蹄根组脾脏、胸腺系数和IFN-γ水显著下降(P0.05);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IL-4比值降低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剂量羊蹄根可通过影响Th1/Th2细胞及因子水平而对ITP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招募慢性HBV携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基线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和组间的一般资料、病毒载量、转氨酶水平、以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滴度、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 0. 05)。扶正祛毒方干预12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和HBe Ag滴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表达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显著(P 0. 05);同时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较基线时血清HBV-DNA和HBe Ag复制水平下降,差异显著(P 0. 05),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2表达较前上升(P 0. 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 0. 05);对照组12周后与基线时比较,血清HBV-DNA和HBe Ag水平、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及IL-10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1)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P 0. 05);(2)扶正祛毒方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肝脏炎症反应无激活(P 0. 05),疗效安全;(3)扶正祛毒方对Th1/Th2类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P 0. 05),这可能是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娜  唐华燕 《陕西中医》2022,(3):318-320,341
目的:观察生地苦参汤联合艾拉莫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CP抗体、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IFN-α)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清CCP、IFN-γ、IFN-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地苦参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降低血清CCP抗体水平,抑制TLR通路细胞因子TNF-α、IFN-α分泌,从而调节IFN-γ、IL-4平衡,发挥稳定免疫微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吾尔医(简称“维医”)综合疗法对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维医综合治疗前后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并与6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 ①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FN-γ、IL-2、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IFN-γ、IL-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FN-γ=0.043,PIL-2=0.008); IL-10、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IL-10=0.041,PIL-4=0.049).②治疗后,患者组IFN-γ、TNF-α、IL-10、IL-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FN-γ=0.803,PTNF-α=0.190,PIL-10=0.146,PIL-4=0.920),但IL-2高于对照组.结论 维医综合治疗可改善Th1及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补血合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细胞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后,治疗组西药加补血合剂,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抽取骨髓,对骨髓细胞分离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造血细胞调节因子(IL-3、TNF-α、IFN-γ)的活性并比较其水平变化。结果:造血细胞调节因子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L-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IL-3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TNF-α、IFN-γ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L-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3水平升高的差值与TNF-α、IFN-γ水平下降的差值,肾阳虚组均高于肾阴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血合剂能提高正调节因子IL-3的水平,降低负调节因子TNF-α、IFN-γ的水平,肾阳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肾阴虚型患者,为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及其对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111例结核性、恶性、肺炎性及漏出液4组不同病因胸腔积液患者血清IL-2、IL-8、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结核性、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IL-8、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漏出液组(P均<0.0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胸液中IL-8、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均<0.05);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IL-8、TNF-α和IFN-γ联检可能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之间的鉴别都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肺腺癌患者血清、诱导痰中炎症因子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将71例肺腺癌患者分为肾阳虚组(28例)、肺气虚组(23例)、阴虚火旺组(20例)。另选取4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BioPlex悬液芯片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介素(IL)-6和干扰素(INF)-γ水平,用放免法检测24h尿游离皮质醇、尿17-羟皮质类固醇(尿17-羟)、尿17-酮类固醇(尿17-酮)及血清和唾液皮质醇。结果 肾阳虚组血清IL-6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24h尿游离皮质醇、17-羟皮质类固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尿17-酮类固醇明显低于健康组及阴虚火旺组(P<0.05)。与健康组及肺气虚组比较,肾阳虚组、阴虚火旺组血清TNF-α明显升高,INF-γ明显降低(P<0.05),肾阳虚组诱导痰TNF-α、TGF-β明显升高(P<0.05),阴虚火旺组诱导痰INF-γ明显降低(P<0.05)。肾阳虚组上午8:00及次日上午8:00血、唾液皮质醇明显降低(P<0.05)。3组患者血清TNF-α、血清IL-6均与血皮质醇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r=-0.26,P=0.03;r=-0.25,P=0.03),诱导痰IL-6还与唾液皮质醇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r=-0.29,P=0.02)。血清IFN-γ与尿17-羟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r=0.21,P=0.03)。结论 肾阳虚型肺腺癌患者炎症因子上调,HPA轴功能下降或紊乱最为明显,肺腺癌患者IL-6、TNF-α和IFN-γ与HPA轴功能关系密切。肺腺癌中医证候存在由气虚、阴虚向肾阳虚衰的转化。血清及诱导痰中IL-6、TNF-α和IFN-γ及HPA轴功能是肺腺癌微观辨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毛藤生物碱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白毛藤生物碱高(H组)、中(M组)、低(L组)3个剂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连续腹腔注射7d后,检测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脾脏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L组和M组的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DNFB诱导的小鼠迟DTH、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C组,H组Kα显著低于C组;白毛藤生物碱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M组最显著。结论白毛藤生物碱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白塞病可能的机制。方法初治BD患者30例(BD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mg/d,疗程3个月;另设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采用放免法测定B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并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B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亦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D组雷公藤多苷治疗3个月后血清IL-1β[(5.71±1.04)μg/L]、TNF-α[(4.27±0.76)μg/L]及IFN-γ[(3.44±0.72)μg/L]水平较治疗前[(10.72±1.84)μg/L、(6.64±1.05)μg/L]及[(8.93±1.23)μg/L]均明显降低(P0.05);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D组30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1β、TNF-α及IFN-γ水平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大鼠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I、FN-γ、TNF-α,以阐明中药熏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机理。方法:建立大鼠AA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熏蒸组、低浓度中药熏蒸组、高浓度中药熏蒸组、西药组。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不治疗,蒸馏水熏蒸组、低浓度中药熏蒸组、高浓度中药熏蒸组大鼠分别蒸馏水、低浓度中药熏蒸、高浓度中药熏蒸,西药组采用扶他林喷雾剂治疗,隔天测一次各组大鼠体重及双后肢足肿。一疗程(10天)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0I、FN-γ、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中药熏蒸可上调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下降IFN-γ、TNF-α水平,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的抗炎作用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麦粒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IFN-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陈晓莉  黄迪君  郝亮  唐勇 《针刺研究》2002,27(3):201-204
目的 :探讨麦粒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 α、IFN γ的影响。方法 :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 ,麦粒灸“肾俞”、“足三里” ,检测TNF α、IFN γ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 α水平分别是1 2 .1 3± 9.0 1 pg/mL、46.75± 1 6.77pg/mL、1 3 .2 5± 8.64 pg/mL、3 1 .88± 2 4.3 4pg/mL、6.88±4.1 7pg/mL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麦粒灸治疗组、麦粒灸加去肾上腺组、麦粒灸加假手术组大鼠血清IFN γ含量分别为 470 .2 3± 1 0 2 .0 1ng/L、1 45.58± 46.65ng/L、451 .1 4± 98.64ng/L、2 53 .88±75.44ng/L、42 5.97± 1 1 4.1 7ng/L。结论 :麦粒灸下调AA大鼠血清TNF α水平和上调AA大鼠血清IFN γ水平 ,二者均有赖于肾上腺的完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燃烧生成物对SAMP8小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SAMP8小鼠70只,采用2×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模型组和6个艾烟干预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同月龄SAMR1作为正常组。6个艾烟干预组分别用相应浓度和时间的艾烟进行熏灸。以血清γ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而IL-4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艾烟干预各组小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或与模型组相当,或优于模型组;析因分析显示,时间和浓度两因素对血清IFN-γ和IL-4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时间因素对血清IFN-γ和IL-4的含量无影响,但浓度因素对两者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艾烟可以通过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而起到显著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