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肾联合移植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胰肾联合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这些患者由于长期糖尿病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对较复杂,且手术涉及胃肠道,并应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约物,移植前准备和移植后处理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目的:对胰肾联合移植的免疫抑制用药、凝血药物应用、围手术期以及移植后管理注意事项等进行多方面讨论,为胰肾联合移植提供一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胰肾联合移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的应用及围手术期临床监测重点等治疗经验.结果与结论: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均为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移植前胰岛素用量为1.5~2.4U,(kg·d),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次眼底出血;2例合并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移植前心脏射血分数分别为52%和50%.移植胰腺外分泌液均经肠道引流.3例恢复顺利,肾功和血糖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于移植后第7天出现排斥反应,激素冲击后肾功能恢复;1例移植后出现移植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肠瘘,最终移植胰腺切除,但移植肾脏保留;2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例移植后消化道出血,多器官衰竭死亡.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肾病的最有效方式.移植胰腺外分泌经膀胱引流由于并发症较多,已被经肠道引流取代.移植肾功能的恢复足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移植后早期他克莫司可不必急于口服,可待血肌酐恢复到300 pmol/L.时再考虑应用.凝血药物的应用是移植胰腺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空肠造瘘是围手术期预防肠液向移植胰腺返流的重要治疗措施,且移植后随访期建议应用通便药物,预防便秘发生,减少肠液返流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围手术期护理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治疗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 [方法 ]对 2例 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病人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 ;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 ;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施行同期原位肝 -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 [结果 ] 2例胰肾联合移植病人术后第 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 ,术后第 10天停用胰岛素 ,2例均分别于术后 2 0d、2 2d出现消化道出血 ,经止血治疗后痊愈。肝肾联合移植病人术后第 3天移植肝肾功能正常 ,术后第 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抗排斥治疗后逆转。肝胰联合移植病人术后 5d停用胰岛素 ,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 4例病人分别随访 6个月~ 2 9个月 ,移植物功能均正常。 [结论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是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良好的术前准备、细致的移植物功能观察、排斥反应监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有助于移植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管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管道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4例出现消化道出血,4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9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均未发生管道相关并发症。结论做好管道的护理是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护理的关键,而严格无菌操作,管道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记录及做好标记、核对是做好管道护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围手术期护理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治疗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方法]对2例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病人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施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结果]2例胰肾联合移植病人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停用胰岛素,2例均分别于术后20d、22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治疗后痊愈。肝肾联合移植病人术后第3天移植肝肾功能正常,术后第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逆转。肝胰联合移植病人术后5d停用胰岛素,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病人分别随访6个月~29个月,移植物功能均正常。[结论]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是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良好的术前准备、细致的移植物功能观察、排斥反应监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有助于移植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5.
9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娜  尹艳芳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19-820
对9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认为应注意早期观察和护理,重视术后发热、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及情绪变化的观察,注意观察每日尿色、尿量,连续监测肾脏及胰腺功能,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胰肾联合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本组经治疗后移植物功能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治疗措施。方法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给以免疫抑制、小剂量肝素化和胰岛素替代治疗,监测移植胰、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胰腺功能恢复顺利,1个月后脱离胰岛素,血糖维持正常;移植肾功能1周恢复正常,随后出现排斥反应,相应治疗后改善;术后3周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针对IDDM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早期胰岛素替代治疗有利于移植胰功能的逐渐恢复。早期小剂量肝素化,有利于减少移植胰血栓形成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为2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对手术技术、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和其它非手术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联合移植后2例胰肾均发挥正常功能,病人均立即停用胰岛素。例1术后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合并间质性肺炎,移植胰腺胰瘘,胰周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术后2月时反复出现肉眼血尿、低热,经积极治疗症状消失,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饮食,可从事轻工作。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尿毒症的理想方法。术后并发症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胰外分泌的处理是胰移植的关键所在。胰液肠腔、膀胱引流式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各移植中心的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8.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05-01/2009-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胰液引流均采用空肠引流方式。术后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麦考酚酸+激素,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以上9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除1例早期死亡外,其余8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1.5±3.5)d,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5.4±6.3)d。8例患者随访4~50个月期间,共有4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1例在接受床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转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移植胰腺排斥。说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7例患者中,4例急性排斥反应,其中3例使用ATG及MP冲击治疗后肾功能逆转,1例行CRRT治疗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家属放弃治疗;发生4例次消化道出血,2例次肺部感染;3例术后1周出现精神症状,经及时治疗护理后痊愈;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漏。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加强术后出血、感染、胰肠吻合口漏、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是提高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 型和2 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05-01/2009-06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患者9 例,其中男5 例,女4 例,胰液引流均采用空肠引流方式.术后采用白细胞介素2 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白细胞介素2 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麦考酚酸+激素,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以上9 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除1 例早期死亡外,其余8 例患者移植后1 周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1.5±3.5) d,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5.4±6.3) d.8 例患者随访4~50 个月期间,共有4 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1 例在接受床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其余3 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转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移植胰腺排斥.说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采用白细胞介素2 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胰肾同期移植术式选择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液膀胱引流(BD)与肠道引流(ED)两种胰肾一期移植(SPK)手术方式,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原因和处理方式。【方法】12例Ⅰ型糖尿病(IDDM)合并尿毒症患者施行了SPK,最初2例为BD术式,另10例为改进的ED术式。术后早期采用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 霉酚酸酯(MMF) 皮质激素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25单抗四联诱导治疗.以后改为三联维持。抗凝治疗使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12倒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移植胰、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停用外源性胰岛素。4例出现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3例治疗后逆转,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手术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分别经引流换药治疗后二期愈合;肾周血肿2例.经手术探查清理后好转。多与抗凝剂短期应用过量有关。远期并发症:2例BD术式患者长期存在化学性膀胱炎.其中1例发生2次反流性移植物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好转。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移植物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进的ED—SPK术式安全、简单,远期并发症少,是治疗IDDM合并尿毒症的理想方法;但应积极预防术后早期出血、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术的护理及监护要点。方法:通过对1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行血管内治疗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凝血功能的动态监测,溶栓及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静脉导管的有效固定,从而及早发现出血倾向,减少穿刺点渗血、静脉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未发生颅内出血,1例患者因活动过度穿刺部位出现淤青,1例患者出现鼻腔出血。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术后在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指导下应用溶栓及抗凝药物,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T、P、R、BP、出血倾向及意识等变化,从而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胰、肾联合移植不同术式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了此期间所发生的并发症,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并发症有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排斥反应及出血.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术后及时发现急性胰腺炎和出血征象,积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使胰肾联合移植成为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支气管扩张症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出现咯血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症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发生咯血5例,均使用促凝血药物治疗;其中4例于咯血停止后应用抗凝治疗未再出现咯血;5例均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并PTE出现咯血时应选用不加重血栓形成的促凝血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  相似文献   

15.
胰肾联合移植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胰肾联合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在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肾功能衰竭、移植胰急性胰腺炎、肺感染、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在积极的抗排斥、抗感染、抑制胰酶、止血、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进行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应用百特BM25机器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共治疗22 d.结果: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迅速控制了肺水肿,维持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经过22 d共计180 h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患者移植胰肾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住院40 d痊愈出院.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胰肾联合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胰肾联合移植后良好的肾脏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移植肝衰竭患者行再次肝移植的护理过程。护理要点:依托多学科合作,人工肝支持治疗过程中确保抗凝药物剂量精准、密切观察凝血指标、落实出血防范措施;再次肝移植围手术期做好血栓预防措施、动态监测肝脏血流变化;实施最小免疫抑制治疗期间,严密防范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并发乳糜瘘期间做好低脂饮食和引流管护理。患者于入院后第63天步行出院。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胰肾联合移植(SPK)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定期连续观测10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动静脉血流变化.结果10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均出现移植胰腺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内部回声减低,胰头及胰尾部增大较胰体部明显,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多在十数天至1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中2例术后移植肾体积增大,实质增厚,各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均在0.71~1.0之间),移植胰腺周围出现局限性积液暗区,供体腹腔干动脉RI波动在0.67~0.78之间,CDFI提示急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内部实质回声不均,胰周积液不断增多,供体腹腔干内动脉RI<0.70,移植肾声像图正常,CDFI诊断移植胰胰腺炎;另外,CDFI诊断右侧髂外静脉及属支部分栓塞1例;提示移植胰腺供体腹腔干动脉血栓栓塞1例.结论CDFI在胰肾联合移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1月内)的防治办法,为进一步开展活体小肠移植提供经验。方法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1月内,早期并发症重点在于防治吻合血管血栓、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肠功能障碍等。结果3例移植受体术后1月内分别发生出血倾向、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经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得以好转,移植肠存活及功能均良好。结论注重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对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