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阳江高天然放射性本底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扼要地介绍了高本底辐射研究组近年来,特别是1991~1998年期间中国和日本合作研究的概况,并对迄今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作了初步的论证。方法着重介绍方法学的改进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对两个生物学终点(癌症死亡率和染色体畸变频率)在剂量-效应关系形状的差异和原因作了初步的讨论。结果在增加了观察的人年数,改进了观察方法后仍然复现了高本底地区癌症死亡率未见增加的结果,但现有的结果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得到更深层次的剂量学、人口学、统计学和干扰因素研究的支持。对高本底地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增加进行了讨论。它的发生可能与癌症发生的机理不是同一的。对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的研究还需要补充数据。对内照射引起的器官剂量也需要新的数据。结论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放射生物学相结合对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类是否产生诱癌效应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估长期天然高本底辐照对人群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对9篇有染色体畸变率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其中,2篇为单独报道易位率,2篇为单独报道非稳定性畸变率,综合报道的5篇.高本底辐射组研究总人数17 777人,对照组总人数10 386人.用Stata 12.0进行分析,Q检验和I2检验反映异质性的大小,发表偏倚用漏斗图法、Begg秩相关和Egger线性回归法识别. 结果 长期居住于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的居民外周血染色体易位率和非稳定性畸变(双着丝粒+环状染色体、断片)率高于对照地区,其OR和95%CI分别为:1.57(1.10,2.24)和2.04(1.32,3.14);对易位率影响的研究中,男性、女性、成人和中国地区的OR和95%CI分别为1.24(1.09,1.42)、1.37(1.17,1.60)、1.17(1.05,1.30)、1.38(1.25,1.51),异质性检验I2分别为0.00、0.00、69.50%和0.00;对非稳定性畸变率影响的研究中,女性、成人、儿童、伊朗和中国地区的OR和95%CI分别为3.78(2.40,5.97)、2.60(2.25,3.00)、1.03(0.85,1.24)、3.19(2.46,4.13)和1.64(1.33,2.02),异质性检验I2分别为:0.00、69.60%、0.00、21.60%和0.00;高本底辐射、性别和年龄是上述异质性的来源. 结论 长期暴露于天然高本底辐射会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和非稳定性畸变率,应综合分析其对高本底辐射暴露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为建立防护措施和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4个管区和对照地区(CA)的2个管区选择50岁以上女性居民中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直径;测量居民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并考虑居住史,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HBRA与CA居民的平均累计剂量分别为(162.5±38.1)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1)岁。经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HBRA高于CA,HBRA为70.2%、CA为51.0%。不同类型甲状腺结节中,实性甲状腺结节所占比例最高,HBRA为87.7%,CA为75.9%。将实性结节按其最大直径分组,调整年龄影响因素后,对于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来讲,高本底地区为实性甲状腺结节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其中直径<10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0.804,P<0.05;直径为10~15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1.277,P<0.05)。个人累积剂量为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其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 未见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大结节有影响,但有增加实性甲状腺小结节(<15 mm)发生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调查始于1972年,目的在于探索该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连续照射对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影响,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 本阶段采用定群队列观察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收集分人口学调查和死因确认两步骤。相对危险(RR)的计算,应用Epicure(Hirosoft International Corp1988~1992)中AMFIT程序。结果 该定群队列高本底地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选自对照地区的对照组共106517人。1987~1990年累积观察了421640人年,期间恶性肿瘤死亡231例。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性别、年龄组调整的RR,对全部恶性肿瘤和全部实体癌,除低剂量组外,RR均<1.就部位别肿瘤而论,所分析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和白血病中,除鼻咽癌各组和白血病高剂量组外,其他RR均<1.但所述各RR的90%置信区间较宽,且绝大部分无统计显着性。与以往研究合并资料(1979~1990)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结论 综观本阶段研究资料初步分析,可看到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对照的趋势。这重复了以往研究(1986年前动态队列研究)的结果。但要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肯定。结论 ,仍需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天然高本底地区(high background radiation areas,HBRA)人群白介素(I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方法从高本底地区阳江塘口镇和对照地区恩平市横坡镇分别选取45~65岁健康男性41名和44名,外周静脉血离心分层后取上层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2、sIL-2R、IL-4、IL-5、TGF-β1的血浆含量。对两地区居民血浆白介素进行比较,并通过协方差分析观察地区、年龄、吸烟、饮酒、收入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HBRA健康居民除IL-2的浓度略高于对照地区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对照地区居民,其中IL-5(t=7.124,P<0.001)、TGF-β1(t=4.900,P<0.001)的统计结果在两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对IL-2水平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3,P<0.05)。结论 受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阳江天然高本底地区居民血浆白介素各种类呈现不同的水平改变,免疫平衡偏向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略强于对照地区,提示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诱导机体免疫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天然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畸变的影响。方法 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全染色体探针 1号、2号和 4号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ISH)的方法 ,对高天然本底辐射 (高本底 )地区的 31名受检者和对照地区的 2 9名受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作稳定性畸变 (易位 )进行分析。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另外 ,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易位率和年龄的依赖关系 (P <0 0 1,rs=0 388,自由度 5 6 )。结论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统计学上没有差异 ,高本底地区的高天然本底辐射对诱发的染色体稳定性畸变 (易位 )的贡献并不比其他如化学诱变剂或 (和 )自身代谢因素诱发稳定性畸变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期连续天然放射性照射对人群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48名男性居民为研究对象,选择恩平市某镇(CA)相匹配的48名男性居民为对照人群.采集2组人群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抗氧化指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地区人群外周血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OHdG表达水平由(315.39±100.59)ng/ml降低至(272.64±96.85)ng/ml,抗氧化指标TrxR表达水平由(0.467±0.056)ng/ml升高至(0.496±0.044) ng/ml,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1、-2.823,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饮酒、喝茶、吸烟、接受医疗照射、生活应激事件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低剂量电离辐射个人累积剂量对8-OHdG和TrxR表达水平均有影响(t=-2.327、2.367,P<0.05).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降低人群氧化损伤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嚼烟习俗对牙釉质电子自旋共振(ESR)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用机械方法获得20个孟买地区的舌侧牙釉质样品与10个混合均匀的日本人舌侧牙釉质样品。用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部分牙釉质样品,使用ESR波谱仪测量辐射前和不同辐射剂量后牙釉质样品的ESR信号。结果 9个孟买牙釉质样品,其ESR的本底信号强度明显高于日本人的平均水平,为日本人水平的1.5~3.3倍。ESR本底信号强度较高的样品,γ射线照射后,剂量学信号的辐射响应略低,说明高本底可能降低了辐射剂量的灵敏度。6个样品辐射响应的平均值为(0.42±0.03)mGy,与日本牙釉质混合样品很相近。结论 嚼烟地区的部分牙釉质的ESR本底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平均水平,可能是嚼烟中大量的烟碱与牙釉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特殊生活习俗对牙釉质ESR剂量学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不同地区剂量重建的精度,为正确地评价辐射事故剂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之后,与对照地区居民相比,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核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OR值分别为0.99(95%CI:0.72~1.37)、1.45(95%CI:0.99~2.11)、0.82(95%CI:0.60~1.14)、4.05(95%CI:1.56~10.46),提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是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辐射对人红细胞酶损伤的远后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辐射对红细胞酶损伤的远后效应。方法对5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受照后第1,2,3,6年分别进行五大类代谢途径8种红细胞酶活力动态观察。结果受照后初期活力低下的酶G6PD、PK、MR及恢复期活力下降的酶ACE在后续4次测定中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但个别患者的上述前三种酶活力始终低于正常下限。受照剂量、患者年龄与酶活力变化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辐射对红细胞酶损伤的远后效应在糖酵解酶PK、已糖旁路酶G6PD和氧化还原代谢酶MR表现最为明显。结果提示,辐射可能损伤了参与酶合成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2.
探讨放射损伤、烧伤与放烧复合伤后血清低分子成分与血清脂质成分对培养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方法膜片钳单通道方法测定离子通道活动的变化。结果伤后血清成分对正常培养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通道有激活作用。其中,复合伤血清成分的作用更显著,且与单一伤者在作用方式上有所不同。结论伤后血清成分对心肌内向整流性钾通道活动的影响在伤后心脏功能抑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复合伤后心功能抑制加重的复合效应中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放射事故受照者血型糖蛋白A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型糖蛋白A(GPA,glycophorinAlocus)突变分析用作新的辐射生物剂量计。方法结合流式细胞分析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检测红细胞糖蛋白的变异。结果随访全国10例放射源事故受照者,4人为MN杂合体,生物剂量在146~29Gy,1人MN弱阳性。GPANO变异率与剂量线性回归曲线有显著意义,曲线斜率4153×10-6/Gy,而NN没有显著意义。结论GPA变异率剂量效应曲线二次线性拟合比一次线性好。二次线性重建远期辐射剂量高于一次模型,用原爆、切尔诺贝利、戈亚尼亚事故参数回顾剂量多偏高。  相似文献   

14.
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活性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中端粒酶活性状况及其与癌变的可能关系。方法应用非同位素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检测20例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5例正常皮肤,5例癌组织。结果放射性皮肤溃疡端粒酶活性升高阳性率为30.0%(6/20);正常皮肤组织为阴性(0/5);癌组织阳性率为100%(5/5),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端粒酶活性强度稍弱于癌组织。结论端粒酶活性测定可能成为判定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预后和治疗效应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研究巯基修饰剂BSO对胶质瘤细胞GSH含量的修饰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利用Tietze还原酶法观察BSO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及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胶质瘤细胞GSH的作用。利用MTT法观察BSO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经BSO作用后胶质瘤细胞的GSH含量显著下降,放射敏感性增加。结论无论是离体还是整体用药,BSO均能降低胶质瘤细胞的GSH含量。BSO对胶质瘤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D1)诱导兴奋效应的远期效应及其对子代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观察经D1剂量照后75天交配所生的小鼠发育指标并测定成熟后免疫功能,对其亲代受照鼠D1剂量作用后80天观察非程序DNA合成(UDS)值。结果D1照后80天时对射线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提高,仔鼠出生后死亡率低,体重增加,开眼时间提前。结论说明D1剂量照射后远期某些指标表现出兴奋效应,而且可以在F1中显现,但仔鼠成熟后这种反应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作者观察了rhTPO和rhG-CSF对急性放射病猴的治疗效果, 旨在为造血因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正常雄性成年猕猴20只, 随机分为rhTPO10μg·kg-1·d-1、G-CSF10μg·kg-1·d-1、TPO+G-CSF和照射对照4组。动物照射的吸收剂量为5.0Gy(300kVX射线, 吸收剂量率为0.20~0.22Gy/min);给药方法 均为皮下注射, 连续给药21天。结果 ①外周血小板:照后第7天TPO治疗组开始下降, 第10天达最低值(45%, 以照前值为100%, 下同), 第14天达照前值水平, 第21天达最高值(311%), 第30天仍为263%.G-CSF治疗组第9天仅为照前值的10%, 照后第30天接近照前水平(92%).对照组照后第7天开始迅速下降, 第16天达最低值(9%), 仅为TPO治疗组的5.9%(P<0.01), 第30天(80%)仍未恢复到照前值水平。②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4组动物照后均迅速下降, TPO治疗组于照后第8天达最低值(11%), 低于照前值50%的时间为8天, 第12天开始迅速回升, 第20天达最高值(402%).G-CSF治疗组及对照组动物下降程度更为迅速, 第9天分别为照前值的7%和9%, 低于照前值孙%的时m均长达16大, 照石第29和27天达最高值(分别为352%和408%)o③外周血白细胞:G-CSF治疗组于照后第7天迅速降至4.9%, 第20夭回升至照前水平, 停药后又降至89%~74%oTPO治疗组及对照组变化趋势一致, 低于SO%照前值的时间均为23天, 照后第30天仍未恢复至照前水平(分别为65.3%和46.6%)0④病程极期对照组动物均接受了2--3次血小板悬液或全血输注, 而TPO或G-CSF治疗组动物均不需要精血或输血小板悬液。结论 重组人TPO可明显促进S.OGy照射猴外周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的恢复。G-CSF可明显地促进照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这些造血因子为事故性急性放射病等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辐射对细胞 DNA 修复兴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DNA双链断裂修复及基因突变适应性的兴奋效应,并探测辐射诱导DNA结合蛋白。方法实验用小鼠SR-1细胞,60Coγ射线照射;用6-巯基鸟嘌呤筛选hprt基因突变克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Southwestern印迹杂交探测DNA结合蛋白。结果细胞受1cGy预照射后18小时、24小时显著降低3Gy照射诱发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预先受单次1cGy照射刺激,或每天照射一次,连续10天,显著增加3Gy照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效率。1cGy照射细胞后16小时提取的核蛋白中,探测到损伤DNA结合蛋白的诱导合成。结论低剂量辐射通过调节某些细胞辐射反应调控基因表达,诱导合成DNA修复反应蛋白,增强细胞DNA修复能力,减少基因突变的发生,提高细胞维持遗传稳定性机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下丘脑和免疫器官POMC转录水平的变化。方法地高辛标记碱性磷酸酶显色原位杂交。结果假照组下丘脑和免疫器官即有POMC转录水平的表达,且下丘脑主要定位弓状核。75mGy全身照射后下丘脑POMCmRNA含量减少,1小时内降低明显,12小时仍在继续下降。免疫器官POMCmRNA含量在照射后逐步增加,8小时达顶点,而后开始回降。脾脏变化最明显。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后下丘脑POMC的减少可能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下调的直接原因,从而诱发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受电离辐射照射剂量份额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总结了各种电离辐射源对正常生活条件的中国人所致照射剂量,为评价剂量-效应关系提供有意义的背景材料。方法基于大量调查研究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中国人受各种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剂量,年有效剂量为2.5mSv/a,来自天然辐射的剂量占总剂量的92%。结论至今我国广大公众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照射仍以天然辐射为主。本文给出了各种电离辐射源所致剂量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