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中hs-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发和复发脑梗死组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s-CR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和中度以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s-CRP 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 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r = 0.48, P<0.05).结论 hs-CRP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清hs-CRP检测对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1例脑梗死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cy、hs-CRP水平两两比较,Hcy水平差异均明显(P<0.05),hs-CRP水平差异显著(P<0.01)。脑梗死患者Hcy、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62、0.398,P<0.01),且Hcy、hs-CR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r=0.446、0.563,P<0.01)。结论 Hcy和hs-CRP可作为反映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23和0.440;r=0.415和0.586,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及D-Dimer 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hs-CRP及D-Dimer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P选择素(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ACI患者为ACI组,根据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ACI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n=56)、中度组(n=43)和重度组(n=21); 50例常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血栓弹力仪测定TEG参数,并检测各组血清Ps、hs-CRP水平,分析TEG参数与Ps、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α角、MA值、CI值、Ps、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值、K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 不同亚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R值和K值越低(P均<0.01),α角、MA值、Ps和hs-CRP水平越高(P均<0.01); 相关分析显示Ps、hs-CRP水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r=-0.557,-0.345; -0.348,-0.307,P均<0.01),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r=0.501,0.575; 0.275,0.390; 0.357,0.807,P均<0.01); Ps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52,P=0.0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EG参数与Ps及hs-CRP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CCL2)、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的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组(n=56)、中梗死组(n=41)、大梗死组(n=27),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9)、中度组(n=37)、重度组(n=28),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L2、CCL3水平,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小、中、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组,且大梗死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组(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血清CCL2、CCL3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349/0.481,P0.05);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NIHSS评分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493/0.650,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CCL2、CCL3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12,1.624,2.272,2.082,95%CI=1.341~2.728,1.436~1.836,1.372~3.764,1.623~2.671,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CL2、CCL3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循环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Hcy及hs-CRP水平。结果老年脑梗死组Hcy及hs-CRP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志愿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中度损伤组Hcy及hs-CRP检测结果高于轻度损伤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损伤组Hcy及hs-CRP检测结果高于中度损伤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表明Hcy及hs-CRP检测结果与脑梗死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间呈正相关性(r=0.89、0.78,P<0.05)。结论血浆Hcy及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161例AIS患者(AIS组)及110例其他患者(对照组)起病第1、3、10 d的血清VE-cad水平。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缺损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的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与中度缺损组比较,重度缺损组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P0.05)。AIS患者发病第1 d、第3 d、第10 d的血清VE-ca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4,r=0.809,r=0.717;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第3 d及第10 d VE-cad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 d(P0.05)。结论 VE-cad参与了AI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2014-11—2016-10收治的51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17)、重度组(n=19),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检测,观察各组hs-CRP及IM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及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IMA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清蛋白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早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与病情轻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的浓度变化及其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60例病程在1周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GHbAlc水平;按照中国卒中量表对全部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GHbAl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较血液GHbAlc含量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轻、中、重三组间血液GHbAlc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F=26.273,P<0.01);脑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血液GH-bAlc水平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GHbAlc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液GHbAlc水平越高病情越重,提出可以将血液GHbAlc水平作为预测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含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85例首次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析血清hs-CRP、血浆D-Dimer含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不稳定斑块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伴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明显高于不伴不稳定斑块患者(P0.05)。脑梗死组hs-CRP和D-Dimer含量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和0.38,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D-Dimer含量及不稳定斑块率明显增高,观察其情况对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轻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芳  刘悦  蔡志友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2):142-145+1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组,每组各60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神经功能缺损指标(NES、S100B)及H-FABP、CD26P水平,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FABP、CD26P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重度组与中度组NIHSS评分、NES及S100B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轻度组,而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FABP、CD26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重度组与中度组高于急性脑梗死轻度组,而中度组血清H-FABP、CD26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CD26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H-FABP、CD26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推测临床可参照血清H-FABP、CD26P水平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半月内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15天,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0例脑梗死患者补体C3和Hs-CRP含量,并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3、Hs-CRP的浓度于发病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15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C3浓度、Hs-CRP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缺损越重,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C3、Hs-CRP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补体系统激活变化趋势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月内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12、24、48、72h、7、14d和1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补体C3和Hs-CRP含量,观察并记录所有病例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选取4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病例组补体C3和Hs-CRP在不同测定时点浓度不同(F=163.456和97.622,P〈0.001),表现为发病12h时补体C3和Hs-CRP浓度即有所增加,此后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浓度呈上升趋势,至发病7d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月时趋于正常。(2)病例组血清C3、Hs-CRP的浓度于发病后12、24、48、72h、7、14d均高于对照组(P〈0.05),1月时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系,体积越大,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4)病例组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系,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清补体C3、Hs-CRP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C3、Hs-CRP含量增高,存在补体系统激活。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的炎症过程;(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3、Hs-CRP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有密切关系,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炎性因子与进展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的发展分为两个亚组:稳定型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浆(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和(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差异;根据病史、体检、无创性检查及脑梗死诊断和分级标准,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严重度分级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比较稳定型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两组之间及进展性脑梗死不同等级之间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与稳定型脑梗死组相比,进展性脑梗死组IL-6、IL-8表达水平明显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TNF-α表达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配对四格表的卡方检验(Mc Nemar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度、中度和轻度分组之间,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存在两两差异(P0.05),并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步升高。结论血浆炎性因子变化与进展性脑梗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脑梗死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采用CTA检查13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收集133例患者及7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浆Lp-PLA2活性.结果 重度狭窄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3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预后。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24h内NIHSS评分、GCS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出血24h后(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近期预后较差,出血24h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早期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循环miR-12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和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ACI患者9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 按梗死体积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小梗死组(<5 cm3,n=38),中梗死组(5~10 cm3,n=31),大梗死组(>10 cm3,n=21);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6分,n=30)、中度组(7~14分,n=34)、重度组(≥15分,n=26)。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循环miR-124相对表达水平; 分析miR-124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miR-124相对表达水平(2.93±1.21)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55)(t=10.198,P<0.01); 不同脑梗死体积3个亚组间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F=20.963,P<0.01),即脑梗死体积越大,miR-124相对表达水平越低; 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24相对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0.564,P<0.01); 不同NIHSS评分3个亚组间miR-124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F=1.170,P>0.05)。结论 ACI患者循环miR-124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r-谷氨酰转移酶(r-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r-GT、血糖、血脂水平,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对患者入院时行NIHSS评分,<8分定义为轻度脑梗死,≥8分定义为中重度脑梗死,选取13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r-GT水平,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r-GT水平的差异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闭塞组r-GT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分析r-GT水平和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r-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组r-GT水平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而2组间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脑梗死组r-G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脑梗死组(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GT[比值比(OR)1.058,95%可信区间(CI)1.001~1.118,P<0.05]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r-GT水平明显升高,作为一种氧化应激指标,可帮助区别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且r-GT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BDNF蛋白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4~82岁,平均58.76岁,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19例;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住院次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BDNF蛋白含量。结果本组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7例(60%);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10例(22.2%);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8例(17.8%)。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总体评分与血清BDNF蛋白含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erson相关系数为-0.527,P<0.01。但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与血清BDNF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患者血清BDNF蛋白含量之间存在负性相关关系,脑卒中后血清BDNF蛋白含量可能是脑卒中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