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对这太动脉狭窄及完全闭塞的疗效。方法以地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1例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狭窄和1例多发 生结节性动脉为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50支病变血管实施PTCA或CASI术。术前、术后和随方腹要太动脉造影图像。结果 手术总成功率98.9%,1例冠心病争性心肌梗塞患者术后2周因心原性休克死亡,1例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国产DSA,通过冠脉造影选择合适病例,观察冠脉造影后直接支架植入术对狭窄病变治疗作用及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常规Judkins方法冠脉造影,充分肝素化后,送入引导导管。将ACSO.014导丝置于病变远端,部分明显狭窄病变,沿导丝送入2.5mm~3.0mm球囊行预扩张(PTCA),据扩张后血管反应选择合适支架,高压加压扩张球囊,使支架充分打开,术后造影。观察术前、术后冠脉内径变化。记录术中、术后有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住院28天内病死率。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造影后有13例患者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其中2.5mm球囊预扩张6例次,3.0mm球囊扩张7例次,植入Cordis支架3例,AVEGX支架10例。其中3.0mm支架9例次,3.5mm支架4例,长度12~20mm不等(平均15.5mm)。加压10~ 14atm(平均 12.6 ± 2.31atm)。术后内径为参比血管 1.06倍。术后 TIMIⅢ级血流。住院期间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均获成功。结论:①球囊预扩张可提高冠脉支架成功率;②高压加压球囊使支架充分打开,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再狭窄。③术后规律抗凝治疗,是防治近期冠脉支架内血栓  相似文献   

3.
1996年9月至1998年6月,我们对16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和/或冠脉支架植入术(CASI),单纯性PTCA5例,PTCA+CASI11例,直接CASI3例,扩张病变血管15处,植入支架14枚,完全性血运重建8例,部分血运重建7例无死亡病例。术中严重内膜撕裂1例,做冠脉内溶栓后行冠脉搭桥术。讨论PTCA的优点及初步开展介入性冠脉治疗应用CASI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报道1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入术,共植入21个支架,其中suboptimal植入10个,denovo植入9个,bailout植入2个。血管分布为左前降支10个,左回旋支5个,左冠状动脉6个。靶血管病牲为A型病变7例,B型11例,C型3例。植入支架类型包括Cordis支架18个、NIR支架3个。结果 靶血管病变特征为A型病变7例  相似文献   

5.
洪浪  盛国太 《江西医药》1999,34(6):326-329
目的 探讨PTC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8年4月 ̄1999年4月,17例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其中3例为急性心肌梗塞,15例患者的21外冠状动脉病变成功地进行PTCA,其中10例患者的12处病变置入12枚支架,立即行冠脉造影。结果 17例冠状动脉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所有病例胸痛缓解或消失,1例术后7个月再发心绞痛,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显示PTCA和支架术是安  相似文献   

6.
郑心田  尚小明 《河北医药》2000,22(9):645-646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行PTCA术,其中的18例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20枚。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12例,右冠脉8例,回旋支2例。结果 21例手术成功,成功病例中,术后血流恢复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3级17例,TIMI0~1级2例,TIMI2级2例。1例术后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  相似文献   

7.
通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对经冠造显示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并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扩张成功的66例患者,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1周进行HRV分析。其中单支病变21例,双支28例,三支17例。结果显示:①PTCA术后1周心率变异性较术前有所改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②PTCA术前、术后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各组间患者HRV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提示冠心病患者HRV的改变可能与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而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PTCA术后近期患者HRV改善不明显,其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通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对经冠造显示不同冠脉焦支数并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扩张成功的66例患者,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1周进行HRV分析。其中单支为21例,双支28例,三支17例,结果显示:(1)PTCA术后1周心率异性较术前前所改善,但未统计学意义(P〉0.05),(2)PTCA术前,术后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各组间患者HRV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提示  相似文献   

9.
PTCA等介入治疗措施解决的是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病变血管的机械性狭窄问题。但介入治疗对血管内皮损伤 ,使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 ,致冠脉再狭窄 ,因而抗血小板治疗是必需的。阻断血小板聚集的通路之一是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Ⅱa 受体 ,进而防止血栓形成。本文观察 5例行PTCA加血管支架术者用tirofiban的疗效。资料和方法  2 0 0 0年 9月~ 10月住院患者 5例 ,年龄 5 7~ 66岁 ,不稳定心绞痛 2人 ,急性心肌梗死 3人。 5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显示 :单支或多支病变 ,均行PTCA加血管支架植入术。药物及给药方法 药物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介入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冠心病人12例,A型病变3例,B型病变6例,C型病变3例,均作了顷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在此基础上共置入14个冠脉支架。结果病变血管(包括3支完全闭塞血管)现实了再通。经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后,所有病人均不复存在缺血性胸痛等症状。结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先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建美  张钧华 《云南医药》2000,21(3):221-223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与再狭窄患者的心率变异(HRV)变化,探讨 PTCA术对心脏处太神经活动的影响及HRV变化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PTCA术患者51例,其中再狭窄者34例,无再狭窄者17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记录24h心电信号并进行HRV时域法和频域法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PTCA术后1周HRV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3)PTCA术后  相似文献   

12.
秦勤  赵炳让 《天津医药》1999,27(5):291-293
报告21例冠脉造影及19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ICA)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的代谢产物6-酮-GPF1α的检测结果。单纯冠脉造影的患者血浆ET及6-酮-PGF1α在手术前后无明显的变化(P>0.05),而PTCA后24小时血浆ET和6-酮-PGF1α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周又复降至接近术前水平(P>0.05)。单支血管和多支血管的PTCA,血浆ET和6-酮-PGF1α浓度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在PTCA 24小时后应注意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术后1周内最好服用预防冠脉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3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左冠前降支分叉病变的患者,接受了主支植入支架,分支分别采用无钢丝保护、钢丝保护、对吻球囊扩张术、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支架56枚,药物支架21枚,其中前降支药物支架15枚。分支与主支对吻球囊扩张11例,其中2例对吻球囊扩张失败;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5例,其中1例未完成对吻扩张。术毕主支血管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3例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手术成功率为92.3%(36/39),无严重急性并发症出现。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6%(1/39)。结论:根据冠脉分叉病变的病理分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近中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又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复杂多支病变和危重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1〕。自200009~12我们为6例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男5例,女1例。年龄38~73岁,平均56.7岁。术前均有心绞痛发作史,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心肌梗塞4例,高血压3例。有吸烟史4例,无糖尿病史,例曾行冠状动脉经皮扩张术(PTCA)并在左前降支放置内支架。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3例,心功能Ⅳ级1例。支血管病变1例,4支血管病变5例。术前左室射…  相似文献   

15.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每组32例。均在主支血管植入支架,部分分支血管仅作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观察两种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6个月随访期间的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手术成功率两组均为100%,术后主支血管管腔无残余狭窄;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主支血管再狭窄率,药物支架组为2例(6.3%),普通支架组为12例(3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9.1,P<0.01)。术后6个月因临床事件而被迫再次行介入治疗者,药物涂层支架组为3例(9.4%),普通支架组13例(40.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5.1,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中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减少再次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3月 ,我们为 2 0例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19例 ,女 1例 ,年龄 52~66岁 ,平均 59 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10例 ,稳定型心绞痛 1例 ,急性心肌梗塞AMI 9例 (AMI稳定在 3周以上 ) ,其中AMI静脉溶栓无效 2例。合并高血压 17例 ,高脂血症 13例 ,有吸烟史 15例。心绞痛 3~ 4级 12例 ,心功能Ⅲ级 10例。冠脉造影(CAG)显示单支病变 14例 ,双支病变 4例 ,三支病变 2例。植入支架的 2 8支血管中左前降支 14例 ,回旋支 6例 ,右冠状动脉 8例 ,血管狭窄约≥ 90 …  相似文献   

17.
PTCA及支架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燕  吴方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5):419-420
我院自1999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工作以来 ,完成PTCA120例 ,其中冠脉支架植入术100例 ,现就其并发症问题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病例选择本院自1999年5月~2001年12月完成120例PTCA ,其中100例置入支架。男96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62 3岁。2并发症及其护理2 1迷走神经反射 :常由于手术后拔管时用力过猛 ,或因疼痛的刺激 ,引发血管迷走反射而导致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本组病例共发生7例 ,均因未充分局麻造成。所以拔管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如阿托品、间羟胺、多巴胺等 ;拔管…  相似文献   

18.
刘寅  高静 《天津医药》1998,26(4):207-210
1996~1997年间对11例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造影发现:简单单支病变者3例(27.3%),单支多发病变者2例(18.1%),双支病变者3例(27.3%),3支病变者3例(27.3%)。平均狭窄长度(22.3±6.9)mm。平均狭窄直径(89.3±10.3)%。共植入12枚支架,LAD 10枚(83.3%),RCA 2枚(16.7%),LCX 0枚,其中1例植入2枚支架。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造影复查平均狭窄直径为0~10%,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改善或恢复,术后两周运动试验均由阳性转为阴性。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径(34.74±3.63)mm,左室内径(52.20±4.91)mm,左室射血分数0.65±0.11,明显优于术前的左房内径(39.93±3.21)mm,左室内径(56.64±5.47)mm,左室射血分数0.48±0.15。随访1~8个月均存活,仅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发生支架部位再狭窄。说明冠脉内支架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保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敏 《淮海医药》2000,18(4):300-300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临床应用是冠心病治疗上的一大进步,但由于是经皮穿刺股动脉,置入一定内径的动脉鞘管后施行各种手术的,故可发生多种血管并发症。本文就PTCA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临床表现、术后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3月行PTCA术10例,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发生血管迷走反射4例。其中2例子拔管时压迫的过程中发生,另2例于拔管后的4~8h内发生。1.2临床表现及处理 均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7~1999年对25例心绞痛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简称PTCA)。现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护理要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7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5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术前均因心绞痛反复发作而收住院。经多种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均不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25例患者中有18例存在冠状动脉单枝血管狭窄,7例有双枝血管狭窄,经PTCA术后,心电图均明显改善,自觉症状消失。2术前准备2.1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