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言 根据心电图表现,以前将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分为Q波心肌梗死及无Q波心肌梗死.前者病理上常认为是穿壁性心肌梗死,后者则常认为是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但临床与病理不一定完全符合.近年来AMI病理生理学的重要进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及Q波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而且非Q波AMI不易及时诊断。现将我院56例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男性,63岁。因胸闷、气促3h就诊。2003年1月3日15:38心电图示:心房颤动,R-R间期规则,频率44次/分,QRS时间为0.12s,QRS波群形态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Ⅱ、Ⅲ、avF呈rS型,STⅡ、Ⅲ、avF上斜型抬高0.2~0.3mv,并和T波上升支融合,ST、T夹角消失,STⅠ、avL、V2-V6压低0.15~0.45mv;TⅠ、avL倒置,ⅡⅢ、avF、V1-V6直立。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病例理性Q波一直是确定心肌梗死诊断的心电图表现,等位性Q波的临床意义与病理性Q波相同可作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宋轶华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9)
伴有Q波的急性心肌炎临床少见,病情严重,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分析我院近年所见急性Q波心肌炎9例,并与急性心肌梗死作对比,旨在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5 5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伴双上肢麻木 1个月 ,频繁发作 1周 ,于 2 0 0 0年 12月 2 5日入院。入院前 1个月上楼时出现心前区闷痛 ,伴双上肢麻木感 ,出汗 ,无意识丧失及肢体活动障碍 ,多在劳累时及凌晨 4~ 5时发作 ,每次持续时间为 10~ 15分钟 ,经休息或含服消心痛后缓解。当地医院以“冠心病”给予“消心痛、地尔硫”治疗 ,症状无明显好转 ,1周前加重 ,凌晨发作次数增多 ,遂来我院治疗。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4年 ,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冠心病猝死家族史。查体 :P6 7次 /min ,BP 135 /75mmHg( 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 (ANQMI)和急性Q波心肌梗死 (AQMI)在发病最初 6h内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血栓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的不同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 5 2例AN QMI患者和 130例AQMI患者在发病 6h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比较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中的不同特点 ,并对他们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心肌酶变化特点等情况进行。结果 与AQMI比较 ,ANQMI发病年龄较高 ,临床中常缺乏特征性的胸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中 ,相关的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在ANQ MI组为 2 8 9% (15 / 5 2 ) ,在AQMI组为 86 9% (113/ 130 ) ;ANQMI组血栓存在为 15 1% (8/ 5 2 ) ,AQMI组为73 9% (96 / 130 ) ;ANQMI组侧支循环形成 4 0 4 % (2 1/ 5 2 ) ,AQMI组 13 9% (18/ 130 ) ;ANQMI组多支病变为 5 1 9% (2 7/ 5 2 ) ,AQMI组为 4 0 0 % (5 2 / 130 )。以上 P<0 0 5。结论 与AQMI组比较 ,ANQMI在发病最初 6h内完全性闭塞发生率低 ,血栓存在率低 ,侧支循环较丰富 ,多支病变发生率较高。因此 ,对于ANQ MI早期溶栓治疗可能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而应尽早采用其他冠脉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由于体表心电图无创,简单,短时间内即可做出诊断,迄今仍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最常用诊断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可对70%-80%AMI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2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单一及联合诊断AMI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 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T波的动态变化与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56例前壁Q波型AMI患者,其中T波由倒置转为直立,即T波正常化38例,T波持续直立4例,T波持续倒置14例。AMI后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心室壁动力分析和超声学定量技术检测室壁运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状况。结果:T波持续倒置组血浆肌酸肌酶(CK)峰值明显高于直立组,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峰值排空率(PER)和射血分数(EF)显著低于T的持续直立组。且T波正常化越早左心室功能恢复得越好。T波持续直立组血浆CK峰值高于T波直立各亚组和T波持续倒置组,而FS、EF和PER均显著低于各亚组。结论:AMI后12个月异常Q波导联的T波动态变化能用于评价左心室的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62岁。以胸闷、心悸2天之主诉入院。2天前晨起时突感胸闷、心悸,伴气短、全身冷汗、恶心未吐,在当地医院做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率220次/分。 相似文献
12.
肌钙蛋白T对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 T(c Tn T)在非 Q波心肌梗死 (NQMI)患者早期诊断及近期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74例急性 NQMI患者和 118例急性 Q波心肌梗死 (QMI)患者的 c Tn 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进行动态分析 ;并于病程 15 d行心肌核素断层显像 ,计算梗死面积指数。两组患者均详细记录 2 8d内心功能不全、致命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等心脏事件的临床资料。结果 c Tn T上升时间较 CK MB提早 ,高峰时间与 CK MB平行 ,持续时间较 CK MB延长 ;两组患者 c Tn T和 CK MB峰值与梗死面积指数均呈正相关 (P均 <0 .0 1)。 NQMI组 c Tn T和 CK MB峰值均较 QMI组降低 ,且梗死面积缩小 (P均 <0 .0 5 ) ;随 c Tn T浓度升高 ,两组发生近期心脏事件的比例均显著升高 ,但 NQMI组较 QMI组低 (P<0 .0 5 )。结论 c Tn T可作为 NQMI患者早期诊断、早期估测梗死面积并对近期预后进行评价的简便而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体表心电图无 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由于自然再灌注或固定狭窄部位血管痉挛缓解引起冠脉闭塞部位前向血流早期恢复 ,与有 Q波性心肌梗死比较梗死面积较小的结果。假设溶栓后没有形成 Q波的心肌梗死是由于溶栓后梗死的冠脉迅速再通 ,梗死部位前向血流迅速恢复 ,与溶栓后有 Q波形成心肌梗死比较 ,有较大面积的缺血性心肌被拯救 [1 ] ,那么溶栓后没有形成 Q波心肌梗死的局部左室功能不全的恢复应较溶栓后有 Q波形成心肌梗死恢复好。本研究旨在通过梗死面积计算和局部左室室壁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的回顾性研究 ,证实溶栓后体表心…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实现梗死心肌的血液再灌注 ,能有效地降低 AMI患者的病死率及改善其预后。然而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众多的研究普遍关注溶栓治疗后早期 ST段变化 ,而极少注意到 T波的改变。通过对我院 1994~ 1998年 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42例的临床分析 ,旨在探讨 AMI静脉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对冠状动脉再通及预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5 9.6± 8.3)岁。溶栓患者入选及排除标准依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选择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研究其住院期间心电图病理性Q波动态变化及肌钙蛋白Ⅰ与心脏事件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86例急性心肌梗死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男 66例 ,女 2 0例 ,年龄 43~81岁。梗死部位 :前壁 5 6例 (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 ) ,存活 48例 ,死亡 8例 ;下壁心肌梗死 30例(包括右室壁、正后壁 )存活 2 4例 ,6例死亡。血清肌钙蛋白测定采用美国贝克ACCESS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 ,正常参考值 <0 0 1ng/L。计算每份 1 8导联心电图 ,病理性Q波数目、宽度、幅度。结果见表 1。表 1 异常 Q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临床评价有再通指征的60例根据溶栓早期(24小时内)有无T波倒置分两组,比较两组CK峰值前移,再灌注心律失常,S-T段下降≥50%,平均住院日,心脏事件,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CK峰值前移,再灌注心律失常,S-T段下降≥50%,心脏事件,出院时LVEF有显著性差异。平均住院日,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患者,冠脉再通更充分 ,心肌能获得更有效的现灌注,可以作为评定溶栓治疗有效的标准。估计预后以及是否进行干预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8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晕厥、气促20余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20mmHg。人院体格检查:T36.1℃,P41次/min,R24次/min,BP145/58mmHg,神清,端坐位,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双肺可闻较多湿性罗音。心界向左扩大,HR41次/min,律欠齐,S1强弱不等,无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和非 Q波心肌梗死 (NQMI)患者处于发生 Q波心肌梗死 (QMI)和心性猝死的危险之中 ,恰当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急性心肌缺血 ,同时可以减少继后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近几年结束的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对 UA/ NQMI的诊治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参阅了国际心脏论坛的建议 ,就UA/ NQMI的诊断进展作一简单介绍。1 诊断和危险度分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具有相似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临床谱包括 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 ,AMI又可分为 ST段抬高的 AMI和不伴 ST段抬高的 AMI。尽管 AMI按 ST段抬高与…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血清心肌酶标记物诊断较容易。但也存在一些不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多样性,隐匿性较强,较易漏诊和误诊。现将以头痛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辅酶Q10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酶 Q1 0 是人体细胞中具有重要生化作用的辅酶 ,主要作用是抗氧化及稳定细胞膜 [1 ] 。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辅酶 Q1 0 (商品名能气朗 )治疗 ,观察其对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以及对患者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年 6月~ 1998年 5月发病 48小时内入院 ,符合 1979年 WHO的 AMI诊断标准 ,且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以及电解质紊乱的住院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37~ 77岁 ,平均 5 8.6岁 ;发病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