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黄石屏为代表的黄氏金针流派以武术为基础,以金质毫针为工具,以针灸并重为原则,以长针透穴为特色.该流派经历了三代传承,曾在医坛一枝独秀,蜚声海内外,为我国的针灸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历史的推演,针灸学的传承方式以及针灸器具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黄石屏一脉的金针流派也渐渐淡出了针灸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清江名家黄石屏是旴江医学针灸医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所著《针灸诠述》体现了黄氏独特的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其独创的金针运气法为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结合《针灸诠述》,对其临床运用针灸诊治中风、咳证、痹证、霍乱病的内容进行初步探析,以总结其临床经验及学术特点,挖掘旴江医学流派学术价值,为临床针灸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10月9日~11日,第二届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学术论坛暨湖南省针灸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长沙举行。会议由湖南省针灸学会和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共同主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针灸推拿学院共同承办,南京澄江针灸学流派、辽宁彭氏眼针疗法流派、广州"靳三针"疗法流派、广西黄氏壮医针灸  相似文献   

4.
岭南黄氏中医外科流派为岭南医学流派的分支之一。以黄耀燊教授为代表的岭南黄氏中医外科提出六腑以通为用,久病必瘀,内外并治,中西医结合等中医外科诊治原则。外科急腹症可归属祖国医学的“腹痛”“肠结”“肠痈”等范畴,病位在六腑,岭南黄氏中医外科主张基于“以通为用”分期论治急腹症。外科急腹症发病初期多为实证,治疗以通腑为法;发病中期则病久必瘀,在通泄的基础上需加以通络;后期则病久必致体虚,在通泄通络的基础上必须顾护正气。岭南黄氏中医外科基于“以通为用”分期论治急腹症的学术思想可为急腹症的现代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慎盒为近代针灸名家,上海方氏针灸流派重要代表人物。方氏承名医黄石屏金针之术,擅治疑难杂症,临证兼收并蓄,多有创新。诊余积极筹办针灸医院,成立社团,著书立说,为近代针灸的传承与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方慎盦系民国针灸名家,上海针灸流派重要代表人物,精于针术,颇具美誉。《金针秘传》系方慎盦将平时师门所得与出于心悟者,提纲挈领,汇编而成的针灸医籍,书末"针验摘录"一章收录方慎盦及其师黄石屏之验案分编二十四则,其中详述理法,明辨因机,识病准确而彰,取穴简明而效,可师可法。故整理分析《金针秘传》医案,以发掘民国海派名家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观点、著作为标准,选取十二家中医骨伤科流派,对其正骨学术思想及正骨手法特色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以王永炎等学者针对中医整体学术研究现状所作出的评价为引,逐一展现针灸流派发展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勾勒出当代针灸学术领域内流派研究的总体趋势与存在状态.通过铺陈近年来各家研究针灸流派的观点,深入浅出、抽丝剥茧,以解析特色疗法、学派与流派三者的关系,说明学派与流派的异同及各自的特点,提出多年来横亘于针灸流派研究者们面前的不是学派与流派的是是非非,而是商榷出适合针灸流派研究与发展的评价标准与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9.
从概念、形成与发展、学术特色、壮医针灸流派代表医家及著作4个方面对壮医针灸流派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总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壮医针灸流派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我国古代针灸学术流派概况、现代针灸流派现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区别现代语境下的学派和流派,前者应该指学术理论上的派别,后者应该是临床治疗技术的派别;现代针灸学术流派的划分最好以有特色的治疗技术为纲,重点研究流派的学术思想;现代针灸流派应该更包容、更开放,要有"门户之见",不要有"门户之限";现代针灸流派的发展是针灸学科发展的重要推手,应当为重构针灸医学理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整理与研究黄氏按摩流派的主要技法。弄清该流派的常规操作套路,及重点手法的种类、适应部位和时间分布等。方法:在跟随黄氏按摩流派传人学习,掌握其手法的基础上,通过观摩、比较、划“正”字(频数法)等对该流派手法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总结出该流派的常规操作套路。得出了该流派手法具有以揉、拨为核心,力度偏重和程式固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雷虹 《中国中医急症》2014,(7):1287-1288
王毅刚主任中医师系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4批、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临床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针灸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践和发扬古代针灸穴法是老师主要学术思想与经验.王师认为,针灸穴法流派是中国针灸学史上最重要的针灸学术流派.穴法流派以病证为纲,病、穴、技(术)一气呵成,简明的取穴、配穴方法,简捷实效的手法技巧,最能突出体现针灸疗法简、便、廉、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176-1178
齐鲁针灸流派的主题核心是齐鲁医家,因此,对代表人物的生平、著作、针灸学术思想以及后世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对齐鲁针灸流派颇具意义,对促进针灸学发展亦大有裨益。杨继洲,字济时,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撰有《针灸大成》十卷,祖居浙江三衢县(今衢县南乡六都杨村)。其医迹遍及山东汶上、福建建宁(今瓯县)、江苏扬州、河北磁州(今磁县)、河南汤阴、山西平阳(今临汾县)等地~([1]),在山东地区影响极大,确为齐鲁医家。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中医流派众多,大致可分为地域流派、学术流派、世医流派三类。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等属地域流派,是以中医学术在一个地区的盛行与流传为主要特征;温病学派、外科学派、澄江针灸学派属学术流派,反映江苏地区在这些学术领域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江苏名医辈出,因家传或师承等方式使中医药理论和医术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当代中医流派并总结其核心学术思想。方法:以代表人物、重要文献、稳定传承和核心学术思想为衡量流派的依据,从文献入手,针对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找出候选团队;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评价候选团队的传承脉络,总结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思想。结果:共有11202位研究者发表了关于乙型肝炎的中医中药论文6828篇,其中高产作者111位,分属于16个研究团队;符合流派定义的团队共4个,分别是夏德馨流派、关幼波流派、王伯祥流派、汪承伯流派。结论: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在当代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学术活跃、流派纷呈,丰富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回顾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加坡针灸发展前期代表人物及针灸教育机构,指出方展纶、何敬慈、萧憬我、邓颂如、刘致中等皆为澄江针灸学派传人,耀华针灸学社、中国针灸医学总院等早期针灸教育机构也为该学派传人创办,因此认为新加坡针灸的起步及发展与澄江针灸学派密切相关,并对萧憬我父子、符伯华、陈必廉等澄江针灸学派在新加坡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7.
该文系统论述了中国针灸流派的确立要素、影响因素、发展源流、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有鲜明的学术主张或特有的临床技法、明确的奠基者和相对稳定的传承体系、学术著作及学术影响力是中国针灸流派确立的基本要素;传统宗族文化、地域特征、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背景影响中国针灸流派的形成;中国针灸流派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针灸流派以政府管理部门、院校、医院、学会等为依托,以家传、师承、院校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承,流派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呈现出流派新生和交融并存的局面。随着流派传承和研究工作的推进,将促进针灸学术发展、加快针灸学科建设;同时,学术发展也将促使新流派的产生,学科建设也必将为流派的传承提供人才和组织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论治毒蛇咬伤经验。福建黄氏蛇伤学术流派开河于清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近百年已传四代,是我国当代中医蛇伤科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福建黄氏蛇伤医家结合现代技术,弥补不足,继承创新,验于临床,凝练出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重视泻火清心、清肝疏风、利肾通浊、益气扶正。临证中善用药对:山慈菇、重楼、黄连,鬼针草、车前草、白茅根,大黄、半边莲、鱼腥草等。福建黄氏蛇伤流派医家尤为重视内外兼治,内服验方有黄氏蛇药汤、蛇伤胶囊、三草汤,外治三法有排毒、解毒、治溃等独到的特色治法,临床中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源壮医学天阴阳理论,总结黄瑾明教授的学术成果和经验,对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天阴阳针法的理论和临床特色进行阐释。此针法是以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和天阴阳理论为指导,以"三道两路"学说为基础,以调气为法、调神为本,患者调息静息后采用微针浅刺术针刺脐环穴为主以达到调神治本目的的综合性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0.
辽宁现代针灸医家以彭静山、马瑞林以及王品山为代表。他们学术上互有交融而又独立自成体系。其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本研究重点介绍了三位针灸医家的学术特色、诊疗经验和论文著述。在分析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诊疗特点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辽宁地区现代针灸流派的特色,在针灸流派的全面继承或创新发展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