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健  郑旭锐 《河南中医》2010,30(11):1061-1062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三焦分为宣气化湿、燥湿泄热、分利湿邪、条达肝木四法。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原是一部书,即《伤寒杂病论》,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法则,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都是在《金匮要略》的启发下创立的,本文就这个问题做如下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杜桂琴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17-420
清代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倡导三焦辨证,二者纵横交织,形成一整套阐明温病证候与病机变化和传变过程的辨证论治体系,其实质是辨疾病病机由浅入深或由深浅出的动态变化,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外感病,以及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指导作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为了阐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在现代临床上的指导作用,我们对836例温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采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做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蓄血证的辨治主要包括病机病位认识、证候辨识、治疗原则及选方施治。其辨治体系以仲景六经辨证为主,温病学派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为辅。本文以《伤寒论》辨治蓄血证的体系为基础,阐述温病学派对伤寒蓄血证辨治的继承及创新。在比较归纳蓄血证寒温辨治异同的基础上,使蓄血证的辨治思路更加清晰完整。  相似文献   

5.
外感热病的辨证,可分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三大系列,其中《伤寒论》六经辨证详于寒而略于温,温病的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则详温略寒。所以治外感热病,不能拘泥于某一种辨证纲领的运用,而应系统掌握寒温的理论,并结合八纲、病因及脏腑辨证。下面对这些理论的具体运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卫气营血辨证,而且还沟通了仲景学说的相关内容.吴鞠通在张仲景学术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温病的辨治,祖国医学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著名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使温病的辨证论治基本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然而,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对于温热病治疗确实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于湿热病的治疗指导意义不大,因为湿热病以伤阳为主,湿热未化燥化火之前,它很少伤阴而出现营血分证。同时,湿热病初起,在卫气界限往往不明显;而吴鞠通的三焦辨证,虽然对温热病和湿热病的辨证论治均作了详细论述,但它以三焦为纲,以病名为目,把卫气营血辩证穿插于三焦辩证之中,却使两类辩证纲领纵横交错、混淆不清,让人难以掌握。从临床实  相似文献   

8.
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55-1455,1464
清.吴鞠通是稍后于叶天士的温病学大家,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以上、中、下三焦分病之浅深轻重,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互补,相辅而行,从而使温病的辨证论治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相对于叶氏的卫气营血辨证,吴氏的三焦辨证更注重湿温病的辨证施治,因而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湿邪为患论述  相似文献   

9.
寒温统一论     
作者从事伤寒和温病的理论研究近三十年,一贯坚持寒温统一的主张。近几年来,作者的《寒温统一论》在国内外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热切地盼望能够早日读到全书。为此,我们决定予以分期连载,以满足读者要求。本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包括伤寒和温病的病因病机(外六淫与疫疠、内六淫与体质、伏邪、从内外因结合看伤寒和温病的发生和发展)、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温病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八纲是伤寒和温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在各论中包括表寒虚实证治、表热虚实证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证治、里热虚实证治、里寒虚实证治。其中所引《伤寒论》和《温病条辨》原文及其序号,悉遵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伤寒论讲义》和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本《温病条辨》。作者希望读者对本书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不断加以修改补充,使之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第二节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中医诊断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是:1.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2.了解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主要脉证和证候分析。4.了解三焦辨证的概念。5.了解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的主要脉证和证候分析。6.了解三焦证的传变规律。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都是用于外感温病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辨证以邪热损耗人体的津液阴血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伤寒论》理论研究,其辨证体系争论颇多,但终归不离三阴三阳。近代有倡导"寒温统一"者,在伤寒、温病辨证体系的贯通上难以融汇,可见统一之难。另外,湿热病邪致病复杂,多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论治,但多有辨证不明状况。本文通过整理湿热病与《伤寒论》三阴三阳在证候方面的相关研究,参考"寒温统一"的思想,以"三部""六病""十二单证""合病""并病"等理论将湿热病重新解析,将其方证重新归类,旨在使其辨证论治更加明晰,也是力图使2个辨证体系可以统一。  相似文献   

12.
温病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因此,本章主要内容是: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叶天士首创,以指导温病的辨证施治。下面将每一阶段证候表现、基本特征、病理分析、治疗原则等——归纳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辨证方法入手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延  翁维良  李鲲  倪青 《中医杂志》2004,45(12):886-88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属中医温疫病范畴,其传染性强、发病快、变化多,与以往一般温病,如风温、春温不同,与过去的伤寒也不同.有必要对SARS辨证方法进行探讨,从辨证的科学思维出发,研究建立SARS的辨证模式.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都是用以分析温病病理变化,确定病变部位,揣度病势轻重,认知病情轻重和归纳证候类型的方法.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有共通之处,临床把两者有机结合,结合六经辨证,才能全面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根据SARS临床表现确定中医"证素",结合病因病机及传统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可归纳SARS的分期及证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丁泽周(1865-1926),名甘仁,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今常州)人,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丁氏虚心好学,认真阅读《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著作,汲取各家之长,医术精湛,学验俱丰,自成一家;精于临床各科,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有所发挥,重视临床实践,深入探讨外感等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其治疗外感伤寒采用六经辨证,治疗温病则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为主;临证强调详审病因病机,四诊合参,尤重视舌苔、脉象,善用经方加减,或自拟新方;主张寒温并用,灵活取舍。丁氏著作主要有《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医案续编》等。本文选取《丁甘仁医案》中治疗外感病的医案,总结其临证思路及用药特色,以期对临床外感疑难证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中医》2016,(5)
正《温病条辨》由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所著,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创性的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温病学特有的辨证理论体系。以三焦所属部位,将外感温热病,尤其是湿温病的病理变化归纳为上、中、下三焦证候,用以阐明其病变先后、病位深浅、邪正盛衰及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其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则对指导温病临床用药有着  相似文献   

16.
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密切,温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在具体的辨证过程中,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纲,以脏腑为目,从而明确特定病程阶段的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中医病机复杂,对其辨证历代医家认识不同。伤寒六经辨证最早揭示了外感热病包括流感病的传变规律,认为外感热病是"伤于寒"所致。明清时期医家通过临床发现了伤寒学的一些不足,补充了伤寒对某些疾病包括流感病的认识,如叶天士和吴鞠通基于《内经》分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温病包括流感病提供了辨治方法。从伤寒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三方面探讨,为中医药防治流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宋素花 《山东中医杂志》2012,(8):541-543,593
从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清营解表法与温病传统辨治体系的关系。认为运用复杂性辨证思维,结合当今环境、体质的时代特征,动态把握外感病之传变规律而提出的"营热体质外感"及"清营解表法"理论,是对温病传统理论、治法和药物运用原则的突破和创新,丰富了当今外感病的辨证论治内容。  相似文献   

19.
清·吴鞠通是稍后于叶天士的温病学大家,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以上、中、下三焦分病之浅深轻重,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互补,相辅而行,从而使温病的辨证论治成为  相似文献   

20.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创性的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温病学特有的辨证理论体系。它以三焦为纲,以概括温病的病位、病性以及温病的传变规律。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则对指导温病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