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看"异病同证"和"同证异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刘建红 《微创医学》2002,21(5):685-686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辨证论治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特点,根据辨证论治指导原则,通过对中医诊治骨伤科伤筋、骨病及疮疡病因病机的研习,又依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则,将八法之中"消、托、补"三法应用于临床辨证施治,屡用屡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1中医"证"的概念及现状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一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病讲理、法、方、药,其中的理就指的是证。证指的是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内外环境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发生紊乱在机体的综合反应,是反映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病理要素的综合性诊断概念,是对疾病发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医辨证"异病同治"的原则,即"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对异病从湿热同治3个案例(失眠、神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3个案例分别采用"化湿清热、和中安神","清热利湿,益气养阴,通利小便","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的治疗方案,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腹背前后配穴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背前后配穴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取人体腹部和背部腧穴配合使用,治疗腹背部疾患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依据"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的原则,选取相应的腧穴,对痛经、胃痛、慢性盆腔炎、单纯性肥胖症等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的"炎症"在一定范围内包括了中医的"热证",但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就其病因、病机、证候、诊断、治法、方药等各方面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来分析,西医的"炎症"不能完全等于中医的"热证",即在西医"炎症"的范围内,除了有属于中医的"热证"以外,还有属于中医的其他许多证型.  相似文献   

8.
略论"异病同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病同治"是与"同病异治"相对的一种治则."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二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且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则指导着临床和科研工作,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现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很强调辨证论治,它是中医所特有的一种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一个长处.有了它,就可不囿于一方一病,不同的病可以用相同的方药去治疗;相同的病又可以用不同的方药去治疗.只要"证"相同,就是可行的.它能让医生更准确地抓住疾病的本质而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提高疗效.同时这也是我们开发古方新用途的理论依据.只要我们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能用活古方,治疗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0.
"证"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关键问题与临床思维的核心对象,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准确理解中医学的核心所在。通过对辨证论治的深入剖析,旨在运用功能态的观点对"证"提出一种更为合适的阐解方式,为解除当前"证"研究所面临的困惑,继而为研究和建立新的证候研究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本质作出认识和判断,从而得出“证”的概念。证是机体的“功能态”,全身性病理改变的综合表现。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它的核心是辨证法思维、辨证地对待病证、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对证同治同,证异治异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应着眼于病位的认识,异不在于病的异同,因辨证结论已包函着病机和属性。1论治与施治的认识辨证论治既是医生认识疾病、分析病因、病机的性质和诊疗过程的两个相互…  相似文献   

12.
黄连阿胶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制定的著名方剂,由黄连、黄芩、白芍、阿胶、鸡子黄5味药物组成.为治疗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的心肾不交之证.该方有育阴清热、交通心肾之功用.宗先贤制方之意,通过辨证论治,根据其辨证要点,在此方基础上化裁治疗口腔扁平苔癣、复发性口疮、鼻咽癌放疗后口腔炎获得满意疗效.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典型代表,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理机转,因而可采取相同的治法,这一治则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指导原则之一,是辨证施治的精髓,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有效地指导了中医的临床实践,至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在历代医家的丰富和发展下,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通过对五苓散"异病则治"进行了溯源,以期发现五苓散的临床治疗规律,更好地运用五苓散。  相似文献   

14.
脾胃病证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医的脾胃病 ,相当于西医的各种急慢性胃肠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饮食所伤、情志所伤、外寒直中等。中医治疗是辨证论治。为什么必须辨证施治呢 ?因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精髓之一。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则 ,同一种疾病 ,因临床证型不同 ,病人的体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辨证方法及辨证论治体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及临床治疗的主要特色.在对辨证论治的研究中,"证"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证"被认为是辨证论治中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近10年来,"证"的实质研究及其规范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中医科研的重大项目.但是,由于对辨证论治体系中病与证的关系以及证与方药的关系认识不清,而使"证"的研究几乎步入死胡同,与所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相比较,"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几乎是微乎其微.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维益教授在从事"证"的研究几十年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证的研究(主要是实验研究)进行了近40年,…...人们有理由要问,几十年来,我们的科研策略、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是不是正确?"[1].  相似文献   

17.
论张仲景病证结合思想及其对当代医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中的精华,在诊疗中把病、证、症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是中医学的长处.通过对张仲景病、证、症结合思想的阐述,冀望能对现代医学临床诊治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常用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贾六金教授在继承钱乙"五脏虚实补泻"学术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五脏证治",逐步形成了"五脏证治,突出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临床上,遵循"异病同治""证同治同"的治疗原则,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内外妇儿诸多疾病,一方多用,疗效可观,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思维优势。  相似文献   

19.
异病同治,辨主证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一种具体体现。不同疾病发展到同一阶段出现相似的证,或是一人身兼数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共同表现出的最显著的证候(主证),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证的区别,而异病同治实质上是抓主证,通过辨别主诉中的一组证候,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本文从异病同治与证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阐释,明确抓主证在异病同治中的重要性,同时列举了异病同治的相关例证,以期拓展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谈谈中医护理特色的几个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有区别于西医的特点。中医学有两大持点,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施治,中医护理本身就是中医治疗的一部伤,因而它必须在中医理法方药等理论指导下进行。1讲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主要原则中医的辨证施护方法:是通过望、闻、问、切所获得的资料,动态的、整体的认识疾病,作出“证’”的诊断,然后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制订出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施护的原则与方法。辨证施护是辩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份,辨证施护的原则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行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施护的方法,主要包括:清志护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