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动态心电图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普遍用于心律失常的评估 ,多年来这一技术也同样已经用于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上面。NormanHolter第一次报道了动态心电图监测设备可以用来监测心肌缺血。尤其最近 2 0多年来 ,对于这一技术在心肌缺血评价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Holter记录的动态心电图评价ST段的变化来发现心肌缺血是可信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的有无以及程度的轻重有其独到之处。 1986年美国学者Cohn提出了“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ischemiaburden…  相似文献   

2.
76例经核素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运动异常的心绞痛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58例有缺血型ST段异常(76.3%),22例有三级以上室性早搏(28.9%),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多者ST段异常发生率、频率、持续时间及偏移程度均较大,室早检出率也明显增高。EF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ST段缺血性异常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心绞痛者比较其常规心电图(ECG)与DCG发生SMI的差别。结果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伴有SMI发作在DCG中的检出率为52.5%、80%,ECG检出率为2.5%、7.5%。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1)。结论DCG在诊断SMI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们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ECG)对118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以期探讨心肌缺血(MI)、特别是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69例,女49例;年龄30~82岁,平均53.50±5.25岁。DECG诊断SMI的标准为;①J点后80毫秒处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分钟;患者不伴有胸痛;②MI恢复1分钟后再次出现ST段压低,达标准①者视为再次SMI发作。结果:本组共检出MI206例次;其中SMI108例次(占52.43%)。SMI在体检“健康者”、冠心病、心绞痛、陈旧…  相似文献   

5.
<正> 动态心电图是美国物理学家Norman J·Holter于1957年发明的,故又称Holter心电图,简称Holter,现在一般称为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AECG检出的心电信息量远大于普通心电图,尤其是对短暂性心律失常的捕捉和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出,普通心电图是不可比的。AECG的  相似文献   

6.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除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存在。SMI患者比有症状者预后更差、猝死发生率更高。因此,SMI的临床意义更大。现将我院一组冠心病患者经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数码技术、固态记录器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分析软件水平的提高等,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功能出现了飞速的进展。特别是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动态心电图技术在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认识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一届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对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的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借鉴和进一步研究。以下简要介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虎教授探讨了如何鉴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体位和自主神经对ST段的影响问题,指出分析无症状性心…  相似文献   

8.
无痛性心肌缺血 (silentmyocardialischemia ,简称SMI) ,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 ,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它与有症状缺血两者共同组成了心肌缺血总负荷。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SMI。在无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SMI发作远较心绞痛多见。因此 ,SMI值得充分重视。一、无痛性心肌缺血概述无症状心肌缺血是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 ,左室功能 ,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 ) ,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临床上又称为隐匿性心肌缺血 (silentmyocardialis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5例冠心病患者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异常检出率为87.32%,常规心电图为7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主要集中在06:00-11:59时间段,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快频率发作率为84.97%,显著高于慢频率发作率15.03%(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 ST段压低的检出率,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6例曾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其Holter的缺血性ST段改变。结果:Holter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51.3%,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36.5%,特异性为82.5%。多支病变及严重狭窄的冠心病可提高Holter的敏感性。结论:Holter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多支冠脉狭窄及严重可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动态心电图(BCG)监测心肌缺血将近20年,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DCG评价ST段的变化来发现心肌缺血是可信的,对于冠心病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的有无以及程度的轻重有其独到之处。它可以充分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一些技术、诊断、仪器及导联等原因,影响了其诊断质量。在DCG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3个1标准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从心肌缺血时间分布、频度、持续时间、ST段偏移幅度、心肌缺血阈值、心肌缺血总负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缺血发生在8至20时占35.68%,20至8时占64.32%。24h发生1阵者占36.67%,2~3阵占28.33%,>3阵占35%。每阵持续1~5min占45.40%,5~10min占36.76%,>10min占17.84%。ST段上移者占16.67%,ST段下移占83.33%。ST段上移幅度均在3.0mm以上,ST段下移1.0~2.0mm占68%,>2.0mm占32%。心肌缺血阈值<100bpm占73.33%,≥100bpm占26.67%。心肌缺血总负荷<60mm·min/24h者占70%,≥60mm·min/24h者30%,最高134.8mm·min/24h。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发现和定量评价日常活动状态下心肌缺血的方法,并且可以对心肌缺血的预后做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郑霞  高洁 《山东医药》1999,39(10):8-9
对468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6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443例阵次,大多数在6~18时发作,与运动量大小有关,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79.6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51例患者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34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17例。表明70%的缺血属SMI,仅30%的缺血伴随有症状发作。由于SMI其发作具有隐袭性,易被忽视,而SMI有可能是急性心梗或猝死的先兆,应予以认真对待。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为1996年10月~1999年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71例患者的DCG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心肌缺血性ST改变并经临床证实者174例,正常者15例,其它心电图改变者582例.132例心肌缺血者中伴有胸闷、胸痛者中42例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结论 12导联DCG检测对心肌缺血的评价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它的无创性及日常生活监测功能比有创的冠脉造影和运动试验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在检测心肌缺血方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价值。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8月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区间,在该时间区间中从我院选取50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全部研究对象均实施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检测结果阳性率方面,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较高(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符合率共计50.00%。结论在检测心肌缺血方面,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突出,其效果较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可能为心肌梗死(CMI)和猝死的先兆。早期发现可进行合理治疗,对预防MI和猝死有重要意义。现应用DCG对SMI作监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0年9月~2002年9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2017年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对其均行冠脉造影诊断,并将此作为诊断金标准,再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度(89.29%)高于常规心电图(74.07%),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特异度(84.21%)、准确度(78.85%)等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3.16%、61.54%,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人员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的依据,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13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0.
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1021阵次缺血性ST段下移,其中827阵次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占81%;心肌缺血发生昼夜间分布于上午6—10时形成高峰,占37%;夜间22时到次日晨出现最少,仅4.1%。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64.1%有明显诱因,其中精神因素占24.5%。结果表明,老年人SMI发生率高,而用Holter监测既简便、准确,又可重复;另外,正确掌握运动量,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合理调整服药时间,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