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骨性Ⅲ类正颌患者颅面部硬组织特征,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术前正畸、模型外科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33例骨性Ⅲ类正颌患者(18~39岁,ANB角<-4°)的颅颌面硬组织特征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9.0进行Tukey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骨性Ⅲ类错畸形正颌患者的颅面部硬组织特征可区分为低角型、高角型、上颌正常型和关节窝后移型,4组均数ANOVA分析发现,11项分析指标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elaire头方法可较全面识别骨性Ⅲ类错畸形发育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正畸-正颌诊断设计,利于术后疗效的稳定、协调,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分析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的颅面硬组织结构特征,建立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以指导正畸和正颌治疗.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重庆地区高校学生中95例正常(牙合)人群(男性44例,女性51例,年龄18~23岁)的颅颌面硬组织标记进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法国地区正常(牙合)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取得了95例中国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iare头影测量分析法中各测量项目的 均值及标准差,分析得出中国重庆人与法国人颅面部硬组织结构的特征和差异.结论 建立了重庆地区正常(牙合)人群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测量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后ANB角显著增加(P<0....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重庆地区不同年龄段Ⅲ类骨性畸形患者的垂直向发育性差异.方法:重庆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Ⅲ类骨性畸形患者儿童(9-11岁)30例、成人(19~21岁)44例,采用计算机辅助Delaire头影测量方法对其颅颌面硬组织进行标记测量,SAS9.0行假设检验分析,当方差齐性时取t检验值,方差不齐时取Satterthwaite t检验值.结果:获取了各样本的Delaire头影测量值.发现高角组内(∠2、∠4、(Pts-M)/C2、(M-Cp)/C3(%)、Np-F1)成人与儿童之间角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内(∠1、(Pts-Cp)/C2)成人与儿童之间角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尚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随个体生长发育,不同垂直骨面型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Ⅲ类骨性畸形在颅、面、颌、颈三维方向均具有一定的发育性差异,这种差异可指导临床矫治对于不同情况的Ⅲ类骨性畸形进行针对性的矫治设计,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提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以利于治疗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杜申钊  王钊  苏萍  周峰 《中外医疗》2010,29(28):57-58
目的分析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在正畸错牙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28例患者采用拔除77法正畸。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以常规头影方法及Pancher头影测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正畸前相比,正畸后下颌中切牙角减少12.1°,2者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SuPg'至上下唇凸点的间距的比较,由正畸前负值变为正畸后的正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减数77并正畸技术对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软组织侧貌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其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33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影像学检查,对比患者各项软组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鼻唇角、上下唇倾角、H角、Z角UL、Z角LL、上下唇基角、面型角以及全面凸角和软组织面角等多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治疗后随访调查发现,患者复发率为6.1%。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42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分为3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骼与软组织改变,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错牙合畸形面部改善疗效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凹陷的软组织侧貌均得到改善。高角患者主要通过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及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代偿来实现前牙反牙合的解除,而低角患者更多依赖上前牙唇倾及上颌骨的发育来实现。均角患者其面部比例及颌骨关系相对正常,矫治后主要变化为牙齿的相对移动。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疗效不尽相同;高角型患者在选择采取单纯正畸治疗时需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分析患者颅面、牙颌特征的改变,探讨Tip-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中选取6例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对矫治前后的侧住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6例病例前牙反(牙合)均解除,磨牙达到中性关系,下前牙舌倾,面型外观有所改变.结论 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持续轻力能有效远中向直立下颌磨牙,纠正反(牙合),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颅颌硬组织构形差异,分析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颅颌形态,并探讨错(牙合)发生机制和颅颌发育趋势.②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者3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4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正中(牙合)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③结果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性11项、女性10项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83~2.569,P<0.05;t=2.827~3.476,P<0.01).两组硬组织角度测量值比较17项有显著差异(t=2.245~2.672,P<0.05;t=2.937~3.429,P<0.01).两组间线距比例值比较5项有显著差异(t=2.189~3.528,P<0.05、0.01).④结论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主要原因;颅颌三维空间比例的失调,将导致骨性错(牙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口腔正畸学中,安氏分类是针对正畸患者口内牙列情况做出的分类,便于正畸医师辨别和精心专业的为患者设计矫治方案,安氏Ⅱ类错颌(下颌后缩),远中错颌[1]。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远近中关系不协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本研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面部生长发育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采取2010—2017年太原小店地区,18岁以上安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面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几何形态测量学引入口腔正畸领域来探讨颅底、下颌形态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恒牙初期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头颅侧位片各30张,描记颅底的9个标志点及下颌的15个标志点,数字化后采用Procrustes重叠法、薄板曲线法、欧式距离矩阵法和常规头影测量法,对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的颅底形态及下颌形态进行比较.结果 Ⅲ类错(牙合)组后颅底变化显著,水平向向前缩窄,垂直向向下延长,前颅底长度变小,S-Se段上扬,颅底角无变化,髁状突长度、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颞颌关节、颏部都靠前,下切牙代偿性的倾斜来掩饰骨骼畸形.结论 Ⅲ类错(牙合)的颅底、下颌形态各有特点,并影响Ⅲ类错(牙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采用正畸--正颌外科方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时术前与术后正畸治疗中的难点和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对本组患者均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术前根据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制作(牙合)板,术中截骨后根据(牙合)板后退旋转下颌骨,用微型钛板固定下颌骨,使上下颌颌骨处于术前设计好的咬合状态,增加术后(牙合)关系的稳定性,使术后牙齿咬合于理想的位置.结果:术前正畸疗程为4~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7~2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面部软组织左右对称,侧面由凹面型变为垂直面型,面型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是正颌外科治疗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12年软、硬组织的变化, 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面部组织的长期稳定性。方法: 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22例,收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时及3~12年随访复诊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各牙性硬组织、骨性硬组织及软组织变化的项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联合治疗术后3~12年和治疗结束时的牙性硬组织变化如下:上中切牙-SN角由110.98°±6.77°减少为109.21°±5.80°(P = 0.005),上中切牙-NA角由28.31°±6.80°减少为26.49°±6.18°(P = 0.002),上下切牙角由123.51°±8.14°增大为125.7°±10.01°(P = 0.035), 其余牙性硬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后3~12年相比联合治疗结束时,患者的上前牙有直立趋势。骨性硬组织变化中全面高由124.98°±11.98°减少为122.4°±11.05°(P = 0.024), 其余骨性硬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后3~12年骨性硬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比较联合治疗术后3~12年和治疗结束时的软组织测量值,上唇凸点至EP平面距离由(-2.78±2.20) mm减少为(-3.29±2.44) mm (P = 0.02), H角由8.27°±3.71°减少为7.32°±3.83° (P = 0.006),其余软组织项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唇和颏部软组织变化表现为上唇少量回缩和颏部形态的少量改变。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3~12年牙性硬组织、骨性硬组织及软组织改变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前,约40%以上的人群患有错牙合畸形。对于严重的骨性错牙合畸形,需采用正颌外科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文综述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术后正畸的目的、治疗原则和治疗过程等。术前术后正畸与正颌外科设计方案应紧密结合,满足外科手术移动颌骨后建立良好面部外形、咬合关系及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客观评价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的矫治效果。方法:对3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记存模型,全景片(全颌曲面断层面),头颅侧位片,照相分析,对比其治疗前后效果。结果:完成治疗的36例患者牙(牙合)关系从Ⅲ类到Ⅰ类,反(牙合)解除;患者面型明显改善,凹面型解除。结论:应用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肯定,方法简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择32例骨性早期恒牙列Ⅲ类错颌病例,其中非拔牙组17例,年龄(13.8±1.2)岁(11.9~15.3岁),平均ANB角为-2.5°,拔牙组15例,年龄(14.2±1.5)岁(12.1~15.5岁),平均ANB角为-2.2°.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骨骼与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探讨拔牙与否的矫治方法对错颌畸形面部改善的疗效差别.结果 两组Ⅲ类侧貌软组织面中份的凹陷畸形由于矫治改建和颌骨的生长均得到改善.非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上颌骨后段的垂直生长为主,上切牙轴唇向倾斜,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伴有显著反时针旋转,但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例保持不变.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和下切牙轴舌向倾斜改变为主,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增加,上颌骨前后段的垂直生长基本一致,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未发生旋转改变.结论 非拔牙和拔牙治疗均可改善Ⅲ类错颌的面部凹陷畸形;非拔牙矫治主要以上颌骨和上颌切牙轴的改变为主,拔牙治疗则更多通过下颌骨和下切牙轴的变化而产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上通常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式治疗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该方案包括传统的"正畸优先"即"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以及"手术优先"两种模式,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均要求在治疗结束后完全去除牙槽代偿。为深入理解不同治疗模式下各区域及各阶段牙槽去代偿的特征,本文就目前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槽去代偿情况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和正常雅合的颅颌硬组织构形差异 ,分析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的颅颌形态 ,并探讨错雅合发生机制和颅颌发育趋势。②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雅合者 38例为研究对象 ,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雅合4 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正中雅合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③结果 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性 11项、女性 10项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2 .0 83~ 2 .5 6 9,P <0 .0 5 ;t=2 .82 7~ 3.4 76 ,P <0 .0 1)。两组硬组织角度测量值比较 17项有显著差异 (t=2 .2 4 5~ 2 .6 72 ,P <0 .0 5 ;t=2 .937~ 3.4 2 9,P <0 .0 1)。两组间线距比例值比较 5项有显著差异 (t=2 .189~ 3.5 2 8,P <0 .0 5、0 .0 1)。④结论 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骨性AngleⅢ类错雅合的主要原因 ;颅颌三维空间比例的失调 ,将导致骨性错雅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