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克隆丙型肝炎病毒NS3结合蛋白基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克隆与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结合的肝细胞中的蛋白基因,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Ⅲ技术进行筛选。构建HCV NS3蛋白诱饵酵母质粒,转化酵母AH109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选择既能在4重营养缺陷培养基(SD/-Trp-Leu-Ade-His)上生长,又能在涂有X-α-半乳糖(X-α-gal)的四缺培养平皿上生长的蓝色菌落,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筛选出19个阳性克隆,包括已知功能基因17个,还有1个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1个未知功能序列有44%的同源性,初步证明了此基因与HCV NS3有结合活性。说明成功克隆了HCV NS3蛋白结合蛋白基因,为以后研究此基因在HCV致病机制以及在肝细胞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NS5A蛋白结合蛋白的基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细胞内蛋白-蛋白的结合是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宿主肝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被认为是一种HCV基因组编码的重要调节蛋白因子,参与HCV的复制、转录和信号传导等过程,但是它在HCV的致病及耐药等方面的作用还存有争议。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多功能蛋白质与宿主蛋白的关系,作者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得到35个与NS5A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包括载脂蛋白、线粒体单体型基因,磷脂酸酸性磷酸酶等11种已知功能蛋白质基因和3个未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阐明NS5A在HCV致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BeAg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HBeAg有相互作用的蛋白的基因。将HBeAg编码基因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并在其内表达 ,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 ,双重筛选阳性菌落 ,提取质粒并测序。结果 通过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现其中有 1个未知基因 ,命名为E 36。结论 根据GenBank中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 ,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E 36新基因的完整序列并克隆到另一酵母表达载体pGADT7中 ,并用体外免疫共沉淀方法再次验证了HBeAg与E 36新蛋白之间有结合作用 ,为HBeAg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乙型脑炎病毒NS5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 构建表达乙型脑炎病毒NS5蛋白的诱饵质粒pSos-NS5,经自激活和毒性实验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挑取37℃条件下在缺失亮氨酸和尿嘧啶培养基上生长的克隆,利用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实验进行验证,然后测定阳性克隆插入片段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并鉴定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将HBVDNAPTP1基因片段插入酵母细胞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化AH109酵母菌株并获得表达,与含有白细胞文库质粒的Y187酵母菌株配合,利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单个阳性文库质粒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后回复验证其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进一步验证HBVDNAPTP1与成对免疫球蛋白受体α(PILRα)在体外的相互作用.结果 经RT-PCR扩增获得HBVDNAPTP1基因片段,成功构建HBVDNAPTP1基因的酵母细胞"诱饵"表达质粒,获得了与HBVDNAPTP1具有相互作用的已知功能蛋白4种,分别为PILRα、酶原颗粒蛋白16、羧酸脂酶1、β转导素样蛋白2.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HBVDNAPTP1与PILRα在体外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获得了4种可与HBVDNAPTP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HBVDNAPTP1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增殖分化、信息传递和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人脾细胞cDNA 文库中与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所编码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以HEK293T细胞RNA为模板扩增RIG-Ⅰ基因的2CARD结构域部分,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pGBKT7-RIG-Ⅰ2CARD,转化到酵母细胞AH109感受态中,得到阳性克隆AH109[RIG-Ⅰ2CARD].然后将人脾细胞cDNA文库转化进AH109[RIG-Ⅰ2CARD],在含有X-α-半乳糖(X-α-Ga1)四缺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后转化DH5α大肠杆菌并经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挑取单克隆菌落抽提质粒,并进行测序,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质粒pGBKT7-RIG-Ⅰ2CARD,并能在酵母中表达.筛选出阳性菌落59个,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从脾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12个与RIG-Ⅰ2CARD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结论:成功克隆出RIG-Ⅰ2CARD基因,并从脾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12种能与RIG-Ⅰ2CARD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7.
HLH缺失型Id2候选相互作用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可以与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缺失的Id2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Id2中的HLH结构域缺失,并插入到pGBKT7载体,构建 BD∶ Id2-DBM-δHLH融合诱饵质粒;构建MCF-7细胞的ds cDNA文库;采用共转化方法进行Id2-DBM-δHLH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采用PCR方法扩增阳性克隆中的AD∶ cDNA序列并测序;将获得的AD∶ cDNA质粒分别与BD∶ Id2-DBM-δHLH诱饵质粒共转化酵母进行配对验证.结果:酵母双杂交方法共筛选到19个阳性克隆,PCR方法在这19个克隆中共扩增到28条片段,序列测定证实含18个不同的基因,对其中的13个进行配对验证后证实了其中8个与HLH缺失型Id2相互作用,这8个基因分别是:UXT、VIM、KRT7、FHL2、SEI1、PCBP1、SIVA和LSM2.结论:本研究首次利用HLH缺失型Id2作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识别了一族新的Id2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d2的功能调控以及非HLH依赖的功能活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NS4A结合蛋白,为HCV致病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HCV非结构蛋白NS4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T7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过程,经噬斑的PCR扩增后,构建克隆载体,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噬菌体经富集后,从随机挑选的12个克隆中得到2个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了与HCV非结构蛋白NS4A结合的是肝细胞蛋白-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激活蛋白激酶5(MAPKAPK5)。结论 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了HCV非结构蛋白NS4A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C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彦芹  刘扬  梁丽玲  许阳 《武警医学》2018,29(9):895-900
 目的 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免疫共沉淀及GST pull down技术筛选并验证肺癌细胞系95D细胞中与肺癌转移相关蛋白1(lung cancer metastasis-related protein 1,LCMR1)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CMR1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诱饵质粒pGBKT7-LCMR转化AH109,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95D细胞中与LCMR1相互作用的候选克隆;应用反复划线法、X-α-Gal显色法和共转化回复验证法排除假阳性克隆,对真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生物学分析;构建含Myc标签的LCMR1融合蛋白的重组载体pCMV - Myc-LCMR1载体,以及带flag标签的目标相互作用蛋白载体,共转染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LCMR1与相互作用蛋白之前的相互作用;融合蛋白沉降(GST pull- down)法进一步体外验证LCMR1与相互作用蛋白之间的作用。结果 诱饵质粒pGBKT7 -LCMR1与95D细胞cDNA文库共转化AH109,初步获得20个候选克隆;重复划线法后获得16个阳性克隆,X-α-Gal显色法获得12个蓝色阳性克隆,进一步将文库质粒与诱饵质粒共转化酵母菌回复验证,最终获得6个真阳性克隆;成功构建含标签重组载pCMV-Myc-LCMR1、pcDNA3.0-flag-RPL29及pcDNA3.0- flag-GNG5载体,经免疫共沉淀验证LCMR1与RPL29在细胞内有相互作用,与GNG5在细胞内无相互作用;GST pull-down实验验证LCMR1与RPL29在体外有相互作用,与GNG5在细胞外无相互作用。结论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95D细胞中相互作用蛋白6个,经免疫共沉淀和GST pull-down实验验证LCMR1与RPL29体内体外均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2(HBEBP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筛选人肝细胞中与HBEBP2相互作用的基因。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HBEBP2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BKT7-HBEBP2,转化酵母菌AH109并在其中进行表达。随后与预转化了人肝细胞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和铺有X-α-gal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进行双重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提取文库质粒pACT2-DNA并与pGBKT7-HBEBP2共同转化AH109酵母菌株,于铺有X-α-gal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进行筛选以排除假阳性克隆。挑取真阳性克隆送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6种与HBEBP2相互作用的蛋白,其中包括人类线粒体蛋白、人类α-2-糖蛋白1、人类磷酸甘露糖-p-长醇利用缺陷1和人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等4个已知功能蛋白及2个未知功能序列。结论筛出人肝细胞中一组与HBEBP2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探讨HBEBP2在HB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重兵纱-链霉亲合素标记免疫印迹法检测人血清抗膜迷路蛋白抗体的结果判断方法,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通过对人血清空白对照、去生物素标记抗体空白对照、亲合素封闭对照、阴性反应对照、拟诊病人血清对照对及自身免疫病务清对照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确定65kD反应带以及82kD深染反应带、56 ̄48kD或33 ̄30kD区域的深染反应带为人血清抗膜迷路蛋白抗体阳性反应。65kD阳性率的95%和99%的可信限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P53突变产物表达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9例卵巢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阳性率为59.4%,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P53蛋白的表达增强,高、低分化癌之间P53蛋白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Ⅲ ̄Ⅳ期癌P53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 ̄Ⅱ期癌,P53蛋白阳性的病例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病例,表明P53蛋白表达是卵巢癌进展或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PSP94—TNFαD11a质粒DNA注射体内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带有目的基因PSP94-TNFαD11a的pcDNA3.0质粒DNA,以50μg/只剂量注射到39只雄性昆明小鼠的股四头肌内,第2、3、4、5、10、15、20、25天分别摘眼球取血收集血清,每组3只动物血清混合。同时取注射部位骨骼肌,研磨后离心取上清。用ELSIA方法检测血甭和骨骼骨上清中融合蛋白的表达,观察不同时间的蛋白表达水平。提取14天骨骼肌组织的总RNA,进行RT-PCR分析目的的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裸质粒注射后9天可检出目的蛋白的表达,第14天出现表达高峰,观察至25天仍可检察到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受体结合域与乙肝核心抗原融合蛋白经pET3a、pET15表达,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对比两种分离系统,选择总回收率高的羟基磷灰石、SepharoseCL-4B两步分离方法,获得活性比为1.1×104U/mg、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可与多种细胞内蛋白发生结合,涉及调节细胞生长、干扰素耐受、脂质代谢和其他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得到一个与NS5A相结合的未知功能蛋白基因,命名为NS5ABP37,根据GenBank数据库推定蛋白编码序列的信息,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该基因序列。连接人酵母和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表达成功,并经回交实验证实NS5A与NS5ABP37的结合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CV的包膜蛋白E2 (E2 )的生物学特性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和抗病毒免疫关系极为密切。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多功能蛋白质与宿主蛋白的关系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 ,得到 76个与E2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 ,包括人类肝细胞癌相关抗原、硒结合蛋白、核苷传送系统、果糖磷酸激酶等 2 6种已知功能蛋白质基因和 14个未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阐明E2在HCV致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7.
牛骨形成蛋白—多孔人造骨复合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尿总蛋白及其组份排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即刻及其恢复期尿总蛋白(TP)、白蛋白(ALb)、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溶菌酶(LYS)排泄的变化及与心率(HR)、血乳酸(LA)恢复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1987年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含1485个核苷酸,编码495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的登革2型病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04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1409(JAM)和马来西亚当地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血2(登革休克综合征)、M3(登革热)同源性分别是95.8%、94.6%、97.5%、925%、92.7%和93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是94.3%、94.3%、96.0%、93.7%、93.7%和91.5%,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67和Asn-153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