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入治疗己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人两种,研究发现[1,2],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加支架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我科于2004年开始尝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不适感轻,并发症少,现将其中1225例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其中87例经桡动脉途径,61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97.7%,与经股动脉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曝光时间、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3%)较经股动脉途径组(22.9%)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17例,并与同期住院患者相比较。结果: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组年龄低[(50±5.8)岁,(68±7.2)岁,P<0.05],平均住院日少[(2±0.6)d,(14±5.6)d,P<0.05],并发症没有增加,且无死亡。结论:门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脉介入诊疗技术成熟的医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陈容 《中原医刊》2006,33(21):F0003-F0003
我院2002~2005年共完成了经桡动脉冠脉造影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62.2±0.4)岁。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34例。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右上肢外展70°置于手术延长板上,腕部充分伸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我院568例行冠脉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8例,经股动脉冠脉造影30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并发症,血管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6.
李国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73-17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的介入诊断。方法:介入病例338例,均做Allens试验阳性。结果:338例中337例均成功经右桡动脉完成检查及治疗。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22例,阳性者216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支架介入治疗194例,其中前降支102例,回旋支58例,右冠状动脉108例。  相似文献   

7.
冠脉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有创性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经挠动脉途径冠脉支架术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2月~2005年1月为196例行冠脉支架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经挠动脉途径组和经股动脉途径组。经挠动脉途径96例,男64例,女32例;42岁~65岁,平均55岁±10岁;单支病变60例,其中单纯左主干2例,双支病变30例,三支病变6例。经股动脉途径100例,男76例,女24例;44岁~63岁,平均55岁±6岁;单支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断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进行的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断治疗病例132例,其中,经桡动脉检查组84例,男72例,女12例,年龄29~72岁,平均(51.4±10.78)岁,经桡动脉治疗组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30~70岁,平均(47.7+8.98)岁;另选取同期经股动脉冠脉介入诊断治疗病例150例,其中,股动脉检查组108例,男90例,女18例,年龄27~75岁,平均(52.4+13.9)岁;经股动脉治疗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9~73岁,平均(54.4±10.4)岁.比较经桡动脉检查组和经股动脉检查组及经桡动脉治疗组和经股动脉治疗组术中X线曝光时间、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发生、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经桡动脉检查及治疗组操作曝光时间与经股动脉检查及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检查及治疗组动脉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检查及治疗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前两组明显少于后两组(P<0.001).结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断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作为一种冠脉介入诊断治疗的通路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1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维东  韩霞 《吉林医学》2010,31(22):3664-366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统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例18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结果:180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穿刺失败4例,成功率97.78%,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成功率97.22%,行冠脉支架置入成功率90.91%,经桡动脉途径失败者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及治疗成功,总成功率10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易于止血、不需强制卧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与传统股动脉途径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方法:同期365例病人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244例),经股动脉组(121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手术时间、暴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并发症则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4.9%,1.23%)血管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8.6%,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11.
12.
13.
C C Wang 《JAMA》1972,221(1):79-80
  相似文献   

14.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人路治疗三踝骨折6例,男、女各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0±1.6)岁;左侧2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1例.骨折类型根据AO分型,44-A3.2型1例,44-A3.3型1例,44-B3.2型3例,44-B3.3型1例;根据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2例.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为(90.0±3.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 d,平均为(6.3±0.8)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17个月,平均为(12.6±2.1)个月.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内固定切出及内固定失败,无伤口感染及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为(4.2±0.4)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到正常的步行功能状态,无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跟腱旁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骨块及外踝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比较单独原切口入路与原切口入路和侧入路结合行甲状腺再手术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入院的甲状腺再手术462例按双单住院号分2组,单号248例为A组,行原切口入路甲状腺手术,双号214例为B组,行原切口入路和侧入路结合甲状腺手术。比较2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止血再次手术率、术后暂时性、迟发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性声音嘶哑、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伤口感染和肿胀发生率及消退时间。结果A组vsB组术中伤口出血量为(43±0.8)mlvs(25±0.3)ml,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sB组术后伤口出血量为(37±1.4)mlvs(21±1.2)ml,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sB组术后止血再次手术率,1.61%vs0.93%,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sB组术后暂时性声嘶4.44%vs2.33%,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sB组迟发性喉返神经损伤性声音嘶哑3.63%vs1.87%,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sB组术后暂时I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24%vs2.80%,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sB组术后伤口肿胀发生率77.8%vs54.8%,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sB组伤口肿胀的消退时间16.2dvs10.7d,P=0.0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1%vs1.40%,P=0.69〉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性声音嘶哑(0vs0,0vs0,P〉0.05)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0vs0,0vs0,P〉0.05)。结论原切口入路和侧入路结合可有效降低甲状腺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经腹及经腰径路肾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经腰及经腹径路肾癌根治术。方法 分析 5年间 12 7例不同大小、不同部位、不同浸润程度肾脏肿瘤的手术径路和手术效果。结果 经腹手术病人 48例 ,其中肿瘤直径 <7cm 8例 ,肿瘤直径≥ 7cm 40例 ;肾上极及肾门区肿瘤 44例 ,肾下极肿瘤 4例 ;肿瘤累及肾周组织、血管 5例 ,伴有肾静脉癌栓 1例 ,腔静脉癌栓 1例。经腰径路手术病人 79例 ,其中肿瘤直径 <7cm 76例 ,肿瘤直径≥ 7cm 3例 ;肾上极及肾门区肿瘤 3 3例 ,均为直径 <7cm肿瘤 ,肾下极肿瘤 46例 ,1例肿瘤侵犯肾周组织。经腹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脾损伤 ,本组 2例 ;经腰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胸膜损伤 ,本组 5例。结论 直径≥ 7cm ,肾上极、肾门区肿瘤 ,可能已侵犯邻近组织 ,选择经腹径路 ;直径 <7cm ,肾下极肿瘤选择经腰径路。二种径路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