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指山市4053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卫和  冯推俊 《海南医学》2011,22(23):48-49
目的通过对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几种病原菌检查,了解阴道发病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53例妇科门诊和住院阴道炎患者送检的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结果检出念珠性阴道炎981例占24.2%;BV454例占11.2%;滴虫性阴道炎58例占1.4%。结论本地区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徐小燕  廖泰全 《海南医学》2005,16(2):117-117,138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本地区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96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胺试验PH。结果检出念珠菌病为331例占23.7%,细菌性阴道病(BV)371例占26.6%,滴虫病118例占8.42%,念珠带菌者134例占9.6%,淋病40例占2.9%。结论 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和念珠的发病较高,同时在念珠的检出时需时注意镜检中出现的假菌丝的情况诊断。  相似文献   

3.
唐敏云 《海南医学》2008,19(8):142-143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本地区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35例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胺试验PH。结果检出念珠菌病为364例占23.7%,细菌性阴道病(BV)408例占26.6%滴虫病129例占8.40%,念珠带菌者147例占9.6%淋病44例占2.9%。结论本地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和念珠的发病较高,同时在念珠的检出时需注意镜检中出现的假菌丝的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症状和体征来诊断。  相似文献   

4.
王丽 《吉林医学》2010,(25):4368-4369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妇女阴道、宫颈分泌物中几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了解本地区妇女各种阴道病的趋向与妇女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8例妇科门诊、住院患者,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正常标本5.01%,单一病原菌感染占48.78%,单一病原菌中以细菌性阴道病30.13%、支原体性阴道病28.08%、真菌性阴道病18.49%,衣原体性阴道病5.23%,淋球菌0.46%,其他病原微生物1.15%。多重或双重感染占46.21%。结论:本地区妇女阴道病感染率很高,898例标本只有5.01%正常,而且逐渐向多重或双重感染,仍是以细菌性阴道病占首位,支原体检出率逐步增高,已位居妇女阴道病中微生物感染的第二位。真菌性阴道病有所下降,同时滴虫、衣原体及其他致病菌引发的阴道炎所占比例也不少,淋球菌感染明显下降。所以妇女阴道分泌物定期检查很有必要,检出阳性率极高,值得各级妇产科医生、妇女保健机构关注。  相似文献   

5.
崔杨 《中外医疗》2010,29(28):36-36
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检查的镜检结果,探讨各类型阴道炎的不同特征。方法对我院的1231例阴道炎妇女进行涂片镜检和BV检测,镜下观察滴虫、真菌、BV。结果 1231例阴道炎患者中正常122例,占9.1%,真菌性阴道炎381例,占31.0%,滴虫性阴道炎181例,占14.6%,BV498例,占40.5%,其他阴道炎59例,占4.8%。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比真菌和滴虫性阴道炎均高。阴道清洁度检查,479例清洁度在Ⅰ~Ⅱ,136例清洁度Ⅲ,616例清洁度Ⅳ。结论阴道分泌物涂片检验对诊断阴道炎和分类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是诊断阴道炎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期女性阴道病原菌感染情况,为降低妇女阴道炎的患病率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湿片涂片判断清洁度,查找滴虫、霉菌,并同时作细菌性阴道病(BV)三项检测。结果:128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查出霉菌251例,阳性率为19.6%;滴虫40例,阳性率为3.1%;细菌性阴道病379例,阳性率为29.62%。结论:本地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最高,应当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妇女阴道炎病原菌的检测,探讨涂片镜检的诊断价值,向临床提供各种阴道病的趋向数据。方法:对2010年4~8月来我所进行妇女病普查的2008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滴虫性阴道炎164例(占8.2%),细菌性阴道病(BV)330例(占16.4%),霉菌性阴道炎273例(占13.6%),混合性阴道炎93例(占4.6%)。结论: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妇女阴道病主要以霉菌性和BV阴道炎发病较高,其它致病菌引发的阴道炎所占比例也不少,所以妇女病普查普治对妇女保健是很关键的,值得加强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致病菌的简便有效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采用Amsel法和BV Blue法、同时用常规镜检方法对515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霉菌检测。结果①515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采用Amsel法BV阳性病例139例(占26.99%),采用BV Blue法BV阳性病例145例(占28.16%),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性无显著意义(P〉0.05)。②139例BV阳性病例用常规镜检法检出白色念珠菌14例、阴道毛滴虫14例,376例BV阴性病例中自色念珠菌65例、阴道毛滴虫6例,霉菌性阴道炎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滴虫性阴道炎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①BV Blue法与Amsel法相比较,既准确又简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②对久治不愈的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性阴道炎应做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84例阴道炎患者和153例非阴道炎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了pH测定,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用改良兔血琼脂平板进行了阴道加德菌(GV)和其他细菌的分离培养,结合临床学调查和妇科检查,探讨GV与阴道炎的关系.阴道炎组和非阴道炎组的GV分离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细菌性阴道病(BV)组与非BV组的GV分离率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8.12%对2.44%,P<0.001).研究表明,非培养法的BV实验室诊断,尤其是标本涂片检出大量革兰阴性杆菌和线索细胞(Clue cell)对BV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红贤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37-838
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了解我市区妇女阴道病病原菌的检出及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有效防治。方法涂片经革兰染色后,油镜下直接镜检阴道分泌物涂片的清洁度、细菌、霉菌等。结果 1 185例阴道分泌物涂片标本检出病原体612例,阳性检出率为51.6%,各检出率分别为:混合感染24.9%,真菌21.5%(包括霉菌及纤毛菌),滴虫2.2%,嗜血杆菌1.8%,淋球菌1.2%.结论我市区妇女阴道炎以混合性及真菌性感染为主。临床上应重视感染途径,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检测结果,对症治疗及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廖衍强 《吉林医学》2010,31(8):1068-1068
目的:探讨采用唾液酸酶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意义。方法:严格按细菌性阴道病测定试剂盒(唾液酸酶法)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对妇科门诊800例18~45岁妇女进行检测,检测对象为阴道分泌物pH值>4.5、镜检发现线索细胞、清洁度为Ⅰ~Ⅱ度及同时伴临床症状,无滴虫及真菌者。同时检测清洁度为Ⅲ度、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作为鉴别诊断。结果:800例被检者中清洁度为Ⅰ~Ⅱ度者201例,检测阳性者30例,占14.93%;伴临床症状者196例,检测阳性者167例,占85.20%;镜检发现线索细胞者108例,检测阳性者99例,占91.67%;清洁度为Ⅲ度者130例,检测阳性者5例,占3.85%;真菌性阴道炎102例,检测阳性者3例,占2.94%;滴虫性阴道炎63例,无检测阳性。总发病率为38.00%。唾液酸酶法对清洁度为Ⅰ~Ⅱ度伴临床症状者、镜检发现线索细胞者与清洁度为Ⅲ度者、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唾液酸酶法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采用唾液酸酶法诊断BV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特异性强、设备简单、快速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治BV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阴道分泌物病理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法,对365例妊娠期妇女进行检查,并设育龄妇女对照组,结果发现:妊娠期阴道感染发生率为37.9%,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21.1%、细菌性阴道病为12.4%、滴虫性阴道炎为4.5%、淋菌性阴道炎为0;对照组阴道感染发生率为20.6%,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7.0%、细菌性阴道病为4.4%、滴虫性阴道炎为8.0%、淋菌性阴道炎为0.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这与孕朗阴道环境的改变有关。随访135例妊娠期阴道感染患者,其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较对照组增加3~4倍。阴道细菌的检查可指导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新疆喀什市细菌性阴道病(BV)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V)在喀什市育齿妇女普查人群中的患病情况。方法:对822名妇科普查的妇女按Amsel等对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的4项标准进行检测及宫颈防癌涂片筛查。结果:细菌性阴道病(BV)在普查妇女中患病率为19.59%(161/822)。患者无主诉、无明显白带增多等症状占68.32%(110/161)。不孕症14例占8.69%(14/161),合并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出现阴道充血、瘙7痒等症状来就诊检查者51例。占40.37%(65/161),有阴道上尾丝环史104例。结论: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及计划生育指导所,在妇科生殖健康服务时,应将查BGV列为常规门诊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4.
刘金芳  宋先锋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3):279-280,282
目的:观察妇女阴道炎致病菌感染情况,探讨发病率,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女性患者385例阴道分泌物及支原体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真菌性阴道炎88例占22.9%,细菌性阴道病124例占32.2%,滴虫性阴道炎40例占10.39%,淋球菌阴道炎3例占0.78%,支原体阴道炎23例,占54.76%。结论:妇女阴道炎主要以细菌性和真菌性感染为主,涂片革兰氏染色法查找线索细胞优于生理盐水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阴道分泌物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actevial vaginosis,BV)的探讨。方法:①对妇科门诊1000例育龄妇女进行检测;阴道分泌物pH≥5.0镜检发现线索细胞,清洁度为Ⅱ°,无真菌无滴虫又有临床症状为检测对象。②采用细菌性阴道病试剂对细菌性阴道病清洁度3°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检测。结果:发现1000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中,单纯清洁度Ⅰ°~Ⅱ°的484例中检测阳性为64例(13.2%),有临床症状的408例中检测阳性为307例(75.2%),108例有线索细胞阳性为94例(87%),总发病率为46.5%,与报道相符。细菌性阴道病试剂对细菌性阴道病、清洁度3°、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检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结论:采用细菌性阴道病试剂盒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用于临床方便,快捷,阳性检出率高,为临床提供丰富诊疗信息,便于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湿片美蓝染色镜下线索细胞的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诊断意义。方法取阴道分泌物涂片立即用0.1%美蓝染色,在高倍镜下找线索细胞。结果400例就诊妇科病人线索细胞阳性者有246例。结论阴道涂片湿法美染色镜检找线索细胞对帮助临床诊断BV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普查本区7199例维吾尔族农村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分析,了解各种阴道炎的趋向情况,皆在提高维吾尔族农村妇女对妇女常见病的防治意识.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霉菌、细菌性阴道疾病及阴道清洁度的检查,并对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快速染色镜检.结果 阴道炎的各种病原体所占比例中线索细胞检出率最高,为1621例(22,52%)、霉菌195例(2.71%)、滴虫146例(2%).线索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霉菌和滴虫.7199例的阴道清洁度检查,Ⅰ~Ⅱ度为4348例(60.36%)、Ⅲ~Ⅳ度为2851例(39.6%).结论 本地区维吾尔族农村妇女阴道病主要以BV发病率较高,明显高于滴虫及霉菌性阴道炎,同时患阴道炎妇女的阴道清洁度大都在Ⅲ~Ⅳ度.致病菌引发的阴道炎所占比例较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涂片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9例(其中包括141例细菌性阴道病)育龄期妇女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和宫颈涂片检查,同期分别检测线索细胞。结果宫颈涂片和阴道涂片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2%和97.87%、95.27%和97.30%、94.96%和97.89%、94.00%和97.96%。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涂片与阴道涂片在BV的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具有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美强  张洪昆 《中外医疗》2013,32(13):169-170
目的对妇科门诊837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大体了解罹患阴道炎情况,为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每例样本同时取干管和生理盐水管,前者采用妇炎知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以下简称试剂盒)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快速检测;后者常规涂片法镜检清洁度、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和真菌。结果 837例中患真菌、BV及TV,包括混合感染者299例,其中真菌感染占57.9%,BV占38.1%,TV占16.7%,混合感染占12.7%;非以上情形者538例(64.3%),其中有不同程度炎症者占87.5%,所有指标均示正常者31例(5.7%)。以上各情况均主要集中在20~29年龄段。结论阴道炎感染率较高,致病菌呈多样性分布,并提示在不同年龄妇女阴道炎致病菌所占比率不同,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M,沙氏2种培养基和直接镜检对阴道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门诊阴道炎患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2种培养基平行培养、其中59例同时涂片直接镜检。结果:对念珠菌的检出,沙氏培养法检出率为44.55%(49/100),T—M培养为40.00%(44/110),镜检为23.73%(14/59)。结论:直接镜检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检测敏感性低,作为标准淋球菌培养的T—M培养基,对阴道念珠菌感染有较好的检出。在提高阴道炎念珠菌检出率的同时,需注明检出方法、及直接镜检中假菌丝出现的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