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多见的畸形,作者于1995年-2003年采用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1-2岁30例,3-4岁40例,5-7岁10例,其中右侧56例(70%),左侧24例(30%).出生后颈部有肿块59例,臀位产21例,常规行颈椎X片,均排除骨性斜颈.  相似文献   

2.
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早期小儿肌性斜颈1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1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行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推拿治疗结合中药外敷可提高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方法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推拿方法,治疗组应用推拿、蜡疗及生物反馈疗法,6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7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好转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蜡疗和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3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所有3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见声像图异常.21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内可见肿块,13例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明显增厚、回声不均.结论: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评估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120例,采用中医推拿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图像的差别。结果治疗前,患侧胸锁乳突肌(肌性斜颈侧)与健侧胸锁乳突肌之间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肌性斜颈的敏感性为93.3%。经中医推拿治疗后,包块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肌性斜颈明显好转,超声弹性评分指数明显降低,与健侧胸锁乳突肌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突肌弹性成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肯定;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直观、无创地评价肌性斜颈推拿治疗后肌肉组织修复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对小儿肌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系指出生后即发现颈部向一侧倾斜的畸形,其中因肌肉病变所致者,称之为肌源性斜颈;因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之为骨源性斜颈。临床上肌源性斜颈较为常见,而骨源性较罕见,站立式拔伸牵引法主要应用于肌源性斜颈。笔者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可独立站立的患儿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推拿科的常见病之一,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使患侧胸锁乳突肌出现血肿块并钙化,从而导致患儿面部、颈前、颈后部产生严重畸形.近年来笔者应用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992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门诊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300例,男179例、女121例,出生时间为0.5~6月者165例(占55.0%)、7~12月者90例(30.0%)、13~18月者45例(占1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方法。方法先天性肌性斜颈推拿通过、按、揉、拿、捏等手法作用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结果 18例患儿,痊愈15例,占83.3%;好转3例,占16.7%。总有效率100%。结论婴幼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治疗越早,疗效越好,治愈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门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诊治愈先天性肌性斜颈32例,其中1岁以内患儿通过按摩、理疗、手法矫正等方法进行3~6个月的保守治疗,大多数病例完全治愈。超过1岁的患儿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经门诊手术切断或延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而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揉捏牵转法配合家庭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揉捏牵转法配合家庭护理组(治疗组)与常规推拿手法组(对照组),10d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以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评价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76.67%,对照组治愈率为4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揉捏牵转法配合家庭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具有治愈率高的特点,有利于患儿的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龄患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例及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医院10例大龄患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通过胸锁乳突肌双切口同时行颌枕牵引,纠正侧弯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通过随访,大部分儿童恢复效果理想。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应在6岁以内手术,大龄儿童则应同时行颌枕牵引,纠正侧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用中医推拿手法加中药湿敷治疗14 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62例患儿2疗程内治愈17例,2~4个疗程治愈39例,坚持6个疗程有4例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若能早发现,采用中医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湿敷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斜颈(又名歪脖子),又叫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同时,一半以上患者伴有面部偏向健侧,有的伴有口歪眼斜。)从对137例患儿的治疗,疗效显著,治愈好转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出生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孪缩和纤维变性所致的一种畸形。我科自1995-1998年采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6例,随访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获随访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6个月至14岁,平均4岁。头位分娩9例,臀位15例,足位1例,剖宫产3例。生后1个月内发现颈部有硬条索的13例,发现有颈部肿块10例。27例有按摩史,最短1个月,最长1年8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有1例曾应用激素局部注射。本组术前均摄颈椎X线片排除其它原因斜颈。有2例在其它院术后效果欠佳而来院再次手术。2治疗方法本组全…  相似文献   

16.
晏林华  蒋林峻 《重庆医学》2021,50(21):3699-3701,3705
目的 探讨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该院诊治的1岁以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55例,2018年6月前单纯采用手法矫正按摩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75例(单纯手法矫正按摩组),2018年6月起采用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80例(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组).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手法矫正按摩过程中未发生颈椎骨折脱位、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微波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皮肤烫伤、眼部损伤等并发症.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组患儿治愈率(75.00%)、总有效率(96.25%)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法矫正按摩组(分别为60.00%、8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矫正按摩联合微波治疗可有效缓解头颈偏斜畸形,恢复颈部功能,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学习掌握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其中68例为手术治疗;方法 根据回顾我院处理的16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其中男87例,女76例,年龄1周~12岁,95例采用手法矫正治疗,68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最终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5%,治疗效果和术后效果都能患儿的年龄有关;结论 对斜颈的患儿如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9例7岁以上大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采取胸锁乳突肌抽除术术后的疗效观察,总结了大龄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及随诊结果。影响大龄儿童肌性斜颈术后疗效的原因主要与手术术式选择、手术技术及术后合理的固定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袁湘华 《中外医疗》2014,(18):39-40
目的探讨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的鉴别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患儿,根据病情进行分组,每组为30例患者,患儿经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按照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同时对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明显增厚,回声加强,边界不清晰,病变区域血流量减少。眼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检查正常,内部条纹整齐规则,血流信号丰富;眼性斜颈患儿眼肌麻痹,14例患儿上斜肌麻痹,16例患儿上直肌麻痹;肌性斜颈组患儿与眼性斜颈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性斜颈组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较眼性斜颈组患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根据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肌性斜颈的预后较眼性斜颈预后略增强。  相似文献   

20.
推拿治疗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预防及治疗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手法。方法选取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式,观察组采取融合按揉、弹拨、牵拉等方式的针对性推拿法及预防患儿颜面畸形的面部穴位按揉法。结果2种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疗效、病情好转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推拿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其痊愈率和预后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推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