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汤剂煎服法是辨证施治的重要部分,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正如李时珍所说:"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饮,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仲景对药物的煎法有独到见地,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其中对于煎药溶剂的选择就相当谨慎.溶剂又称溶媒.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即得该物质的溶液.水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溶剂,酒精、汽油、苯等是现在常用的有机溶剂.溶剂的适当与否,与所制成的药剂的质量、有效成分、使用价值和疗效均有密切的关系.在<伤寒论>中使用最多的溶剂是水,在水这一溶剂的使用中,仲景除了运用一般的常用水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水溶剂,如甘澜水、潦水、麻沸汤、清浆水等,根据不同的方剂药物,分别选择应用.除水之外,仲景还使用了其他一些溶剂,如酒、醋、蜜等.下面以<伤寒论>为据,对以上溶剂试加分述. 相似文献
2.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科学有效煎中药,将直接影响中医治病疗效,大多医院或药铺的司药人员都对取药人说:先用冷水浸泡一下,用大火烧沸然后再用小火煮二十分钟即可,有的还印刻在药袋上。而医生只关注病人的处方遣药,对煎煮方法关注不够,这就要求司药人员多加关注。从而保证临床疗效。新时期如何煎煮中药与《伤寒论》的煎药方法有何差异,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和融入科技发明,就不能拘泥古书中的煎煮方法,应当尊古活用与时俱进,针对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按煎具、用水的选择、煎煮火候的把握、煎煮时间的长短,及先煎、后煎、后下、医生的嘱咐等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煎煮方法,由于人们的普遍忽视,导致其方法过于简单化、公式化,已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有人曾对105种中药汤剂服用无效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煎不得法者25例[1],占无效总数的20%以上。自古以来,药物的煎法就深受重视,如《炮制大法》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 相似文献
4.
浅谈《伤寒论》煎药溶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煎服法是辨证施治的重要部分,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环节。正如李时珍所说:“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饮,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仲景对药物的煎法有独到见地,提出了多种煎药方法,其中对于煎药溶剂的选择就相当谨慎。溶剂又称溶媒。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即得该物质的溶液。水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溶剂,酒精、汽油、苯等是现在常用的有机溶剂。溶剂的适当与否,与所制成的药剂的质量、有效成分、使用价值和疗效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煎药服药方法及药后护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冶的基础。《伤寒论》对中医煎药、服药方法以及服药后护理的论述,也是中医护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住中医临床实践中,存在煎药技术粗糙、服药方法单一、服药 相似文献
6.
黄竹斋(1886--1960)名谦,字吉人,竹斋亦其字,晚号中南山人。为长安名医,近代着名的伤寒学家。《伤寒论集注》为其所着,成书于1924年。其学验俱丰,对《伤寒论》颇多阐发。正如任应秋教授所说“当代我国治伤寒学大体言之……由于各个地区各有所尚,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有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黄竹斋等”。该书为黄氏代表作,稿经四易,时历八载,始告克成。是书“刊诸注之缪异,集群哲之雅言”。该书荟萃百家注解伤寒之医论,细注疏明,辨疑正误,探源正流,“惟期经旨之昌明”,是研究《伤寒论》一书较好之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治呕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伤寒论》中涉及呕吐治疗的47个条文进行归类总结,把全书治疗呕吐的方法归类为12种,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分析。认为《伤寒论》治疗呕吐,或解表或和解,或清热或温中,或利水或补益,总以辨证为本,并非信笔半夏生姜,言必赭石旋复。希望通过深入探析《伤寒论》治呕诸法的理法蕴义,能够对广大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伤寒论》是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它以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又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伤寒论》中不仅辨证详细,组方严谨,用药精炼,配伍有度,而且对药物的煎、服方法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对指导我们中医临床仍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对此重视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故本文特将《伤寒论》中有关药物的煎服法浅析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含麻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梳理含麻黄方剂的麻黄用法,初步推断出麻黄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麻黄碱,而麻黄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提取麻黄碱。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张仲景药物煮服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的煮药服药方法进行了研究.1.在煮药方面:①要因病选用不同溶剂,计有泉水、甘澜水、潦水、浆水、酒、苦酒、蜜7种;②煮药方法要据药掌握,计有同煮、先煮、后下、去滓再煮、麻沸汤渍药5种,并列举适用药物及意义.2.在服药方面:①要据病把握服药次数,计有顿服、日服2次、日服3次、日服多次、日夜服、随病证变化而服等多种,比较灵活.②要依病选择服药时间,计有定时服、非定时服.3.在服药反应及调护方面:①要观察药后反应以把握用药尺度,计有视大小便变化,以判定邪去或药物所为;用汗吐下药,每中病即止;用乌头、附子,要见冒痹状则止.②注意药后将息,以提高用药效果,饮食上计有借饮食以助药力、服冷食以缓巴豆烈性、为保胃护正3种,不食生冷、腥臊酸辣食品;在起居上要慎起居、避风寒. 相似文献
15.
涪陵古本是 2 0世纪 30年代后发现的《伤寒杂病论》抄本 ,1 934年曾石印公世 ,但流传不广 ,见之者较少。该书伤寒部分为《唐本伤寒论》,杂病部分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又从《脉经》、《千金方》中选取有关内容增补而成。于仲景书增加证论百余条 ,补充方剂百余首 ,皆为临证必须。涪陵本对深入研究《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和学习运用《千金方》的医疗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便不利的病机常与气化不行、湿热、津伤、气不化津有关,成因主要由于三焦气化不能运行。小便的变化,反应人体津液之盈亏,脏腑功能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对诊断疾病、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疾病在表还是在里,病性属寒还是属热,以及太阳腑证之属于蓄水还是蓄血,皆可于小便不利这一体征中获得准确信息。"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的协调运转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诊疗时不可偏于一征一症,必须全面观察,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在复杂的病症面前,认清疾病的本质,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寒化证居于首位,治疗大法侧重于辛温。从而传统有“伤寒法在救阳”的认识。其实,伤寒也有养阴法的运用。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七种养阴法的介绍,从而建立对《伤寒论》养阴法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宋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0):12-13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灵活,不拘一方一法,非单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关键在于配伍,配伍不同则具解肌发表、平冲降逆、温经活血、化气行水、通阳化饮、温通心阳、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之功,必须掌握其处方原理及药物间的配伍关系,不可只看单味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预后 ,指医生对病人患某一疾病之后的发展过程和后果的估计和预见。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 ,对每一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后果 ,均具有足够的、充分的估计和科学的预见 ,充分体现了仲景的医学预后思想。兹仅就《伤寒论》中有关对疾病预后的论述 ,浅析于后。1 据天人相应理论 ,论邪气欲解之时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 ,天之六淫能伤人致病 ,然一年、一季、一天的阴阳盛衰序变 ,亦能助人之正气抗邪外出。基于此 ,仲景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 ,提出了六经病证的欲解时间。如第 9、1 98、2 72、2 75、2 91、32 8条 … 相似文献
20.
在<伤寒论>中有关"恶寒"的条文有50多处,仲景用其来提示关键性的病机转变以及内蕴的潜在病机,对"恶寒"这一症状的辨析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此,笔者遴选出<伤寒论>中出现"恶寒"的相关条文以阐发其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