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心病并发左心功能不全使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血管重建的有效方法,急诊PCI技术可以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左室重构,降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1].但是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就诊时已经并发了左心功能不全,而且这部分患者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增加了PCI手术风险,同时,与左心功能正常者相比,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冠脉狭窄的数量及病变程度相对较重,常伴有慢性闭塞病变,不一定能通过PCI获得完全的血管重建.PCI技术是否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目前文献资料仍无定论[2,3].本研究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及传统超声心动图随访评价PCI对并发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判断保留全部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是否有益于手术后左心收缩功能的维护。方法用3DE,2DE,MDE对44例慢性二尖瓣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功能进行检测。同时比较了MVRP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手术前后左心室功能。结果(1)3DE所测MVD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与核素心血池显象的所测值相关性最好。(2)2DE、MME所测患者组与正常人组的左心室EF值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但3DE所测患者组的左心室EF值却显著低于正常人组。(3)术后2周,3个月,MVRP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及舒张末期容量较MVR组显著缩小(P<0.01)。EF值也显著高于MVR组(P<0.05)。结论用3DE检测慢性二尖瓣病患者左心功能较2DE、MME更为精确,MVRP术式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4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于术前、术后1周、半年、1年分别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LA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缩短分数(FS)和Te i指数等进行比较。结果单纯二尖瓣狭窄20例,术前平均瓣口面积约0.9±0.12 cm2;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28例,以此分为Ⅰ组和Ⅱ组。术后1周,Ⅰ组LA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其余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较术前明显减少,Te i指数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I组LAD、LADV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与术后1周相比不明显,LVEDd、LVEDV较前增大(P<0.05);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均较前减少,术后1年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二尖瓣狭窄为主者,术后近期Te i指数延长可能与换瓣后瓣口面积增大,左室充盈良好,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有关,其余左室各指标改变不明显,长期指标改变较明显。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较显著,且能保持左室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置换术是外科治疗严重二尖瓣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人工瓣膜与相同辩环径的自体瓣膜相比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不同体表面积患者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当人工二尖瓣膜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1.2cm^2/m^2时可以诊断为人工二尖瓣膜不匹配(MVPPM)。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通过压差降半时间法(PHT)和连续方程法(CE)测量并计算人工二尖瓣膜有效瓣口面积(EOA),其中连续方程法准确性更好;还可以对跨瓣压差、肺动脉压、心功能、左房大小及有无血栓进行综合评估,这对术后MVPPM的诊断、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价、干预措施的运用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室肌结构异常疾病。彩色多普勒提示增多紊乱的小梁间有血流与心腔相通,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LVNC)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肌病变,美国心脏学会(AHA)2006年的心肌病分类建议中,将其划归为原发性、遗传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1].对LVNC的病因、病理目前已有一定了解,但对其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等的认识尚有限.现将我院诊断的2例LVNC报告如下,并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阏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7年12月70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有44例并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原基础疾病有关,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结论心脏病人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钟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1):59-6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60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心脏占位性病变以黏液瘤、血栓、赘生物及转移性肿瘤为主。黏液瘤的主要特征是在患者的心动周期中做有规律运动,且活动度大,左房轻度增大,左房内可见异常回声团块,蒂附着于心脏内壁。血栓回声较强,以左心为多见,为团块状或线状形态,无蒂,基底宽,附着面广,活动度小或者无活动度。赘生物多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主要病位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心包,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呈多发结节状、柔韧性差、与心肌分界不清、无蒂。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检出和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描述占位性病变的病位、大小、形态、活动度,和周邻组织的关系,以及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Rasul Sadirhanovich Parpiyev Mirdjamal Mirumarovich Zufarov Khamidulla Amannullaevich Abdumadjivov Sayora Abdullaeva Khusan Gazihanovich Khalikulov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2011,26(1):64-65
TO date many monitor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surgical cor-rection of mitral valve disease. The most com-mon non-invasive method in use is echocardi-ograph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室构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者79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P)40例,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NP)39例,再根据病因不同分为二尖瓣狭窄(MS)组29例(MVRP 14例,MVRNP 1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组27例(MVRP 15例,MVRNP 12例)和双瓣置换术(DVR)组23例(MVRP 11例,MVRNP 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和3月三维超声测量左房面积(LAA)、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期末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3月,MVRP组MI及DVR患者FS、LVESV、LVEF、LAA及LVEDV优于MVRNP组(P<0.05);两组MS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MVRP组左室构型呈椭圆形,MVRNP组呈偏心形或圆形.结论 与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MVR术比较,保留二尖瓣后瓣瓣下结构的MVR术对于MI、DVR患者更有利于改善左室构型及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尖瓣成形(TA)对于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返流(TR)的预防作用.方法 总结2001年1月-2006年6月105例术前无TR或合并轻度TR的左心瓣膜矫治手术病例.根据术中是否行TA术将患者分为成形组(TA组,n=46)和非成形组(NTA组,n=59).随访≥5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并比较右心室前后径(RV)... 相似文献
14.
CarboMedics瓣膜二尖瓣置换术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2年CarboMedics(CM)瓣膜的功能,并比较压力半降时间(PHT)法和连续方程(CON)法计算的有效瓣口面积(EOA).方法 49例应用CM瓣膜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置换的CM瓣膜为:25 mm 13例,27 mm 36例.术后2年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及计算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输出量(SV),PHT,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 velocity),平均跨瓣压差(MG),二尖瓣人工瓣膜/左室流出道血流时间速率积分比率(TVIMVP/TVILVOT).以PHT<130 ms、E velocity<2.0 m/s及TVIMVP/TVILVOT<2.2为评价人工瓣膜功能正常的标准.结果 同时符合E velocity<2 m/s、TVIMVP/TVILVOT<2.2及PHT<130 ms者26例(53.1%).采用25 mm瓣膜或采用27 mm瓣膜患者的PHT、MG、TVIMVP/TVILVOT、EOA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25 mm瓣膜患者的E velocity大于采用27 mm瓣膜患者的E velocity(P<0.05),采用PHT法计算的瓣膜的EOA大于CON法计算的相应瓣号瓣膜的EOA(P<0.05). 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后2年CM瓣膜功能是可以接受的,这表现在多数患者PHT<130 ms、E velocity<2.0 m/s及TVIMVP/TVILVOT<2.2;对于超过上述范围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及复查.二尖瓣置换术后采用PHT法计算的瓣膜EOA明显高于CON法计算的瓣膜EO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989年1月~1998年12月双瓣置换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0年中207例患者施行主动脉瓣、二尖瓣人工机械瓣双瓣置换术。强调对重症患者术前准备充分是围术期成功的关键之一。心肌保护运用仁济医院心肌保护液加山莨菪碱,心脏停搏后切开主动脉直接予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心肌保护液;置换二尖瓣时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中度以上返流的三尖瓣做Kay氏法成形;常规切除右侧心包和纵隔胸膜使心包腔与右侧胸腔相通,术后加强ICU综合处理。结果前5年118例术死亡9例,死亡率7.6%。后5年89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3.4%。207例总的围术期死亡率5.8%。前5年118例术中自动复跳33例,占27.9%;后5年89例术中自动复跳47例,占52.8%。随访185例,4~120个月,平均随访58±21个月,5年以上生存92例。结论对围术期处理的重视,术前准备充分,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可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双瓣置换手术围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行双瓣置换手术(D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16~61岁,平均46.3岁。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36例,Ⅳ级19例。结果全组行双瓣置换手术(DVR)病人风湿性瓣膜病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8例。其中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37例(占51.4%),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32例(占44.4%)。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占16.7%),死亡4例(占5.5%)。随访2个月~5年,远期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为149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置换术,置换心脏瓣膜162枚,其中二尖瓣141枚,主动脉瓣21枚。二次手术10例。术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35例,三尖瓣行Devega成形术7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总死亡率6%,初次手术死亡率4.3%,二次手术死亡率30%。与我们1992年的报告相比,手术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作者认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内操作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 1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我们共施行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 18例 ,分析其术前、术后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2例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术后心胸比率明显缩小 (P <0 .0 1) ,左心室舒张末径显著缩小 (P <0 .0 5 )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 (P <0 .0 1) ,心功能明显改善 ,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安全、易行 ,更有利于改善左心功能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左房血栓脑梗塞患者人行瓣膜置换术进行临床研究,方法45例左房血栓病人,其中20例有脑梗塞史(脑梗塞组)另外25例无脑梗塞(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术后24h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死亡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2)脑梗塞组二尖瓣口面积,左室射血系数和新鲜血栓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脑梗塞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脑梗塞后病能安全进行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