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芹  肖践明 《医学综述》2009,15(9):1405-1407
临床已确立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保护作用,因为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几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它可以有效降低动脉内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的危险,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即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较多因素在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作用,如氯吡格雷剂量不足、药物药物的反应、基因多态性等。本文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肖迎平  韩玮  魏玉杰 《医学综述》2013,19(11):2048-2051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血小板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在个体间具有很大差异,氯吡格雷抵抗是指血小板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或无反应,同时,氯吡格雷抵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方案,该文就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机制以及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辛平  陈灿 《医学综述》2007,13(15):1171-1173
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在几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它可以有效降低动脉内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的危险。然而,大约30%患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存在疗效差异性,呈无反应性或半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许多因素在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作用,如:氯吡格雷剂量不足,药物药物的反应,基因多态性等。本文就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定义、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及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即描述服用氯吡格雷而不能提供充分抗血小板作用的一种现象。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本文对目前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可能发生的机制和解决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疗效显著,极大地降低了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本文将从氯吡格雷相关酶系的基因多态性及代谢相关酶系的基因多态性方面对氯吡格雷抵抗的遗传机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菲  姚依群 《医学综述》2014,(9):1635-1638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后存在抵抗现象而仍有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明确抵抗的机制将使患者受益。氯吡格雷抵抗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认为基因多态性是一个重要原因。该文主要从氯吡格雷的吸收、活化和作用受体三方面的基因多态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氯吡格雷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广泛。长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无反应或低反应,即存在药物抵抗现象。氯吡格雷低抗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本文对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方法、原因及治疗对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预防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栓事件发生的重要药物。近年来,随着氯吡格雷的临床广泛应用,其药物抵抗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对氯吡格雷发生抵抗的机制尚不甚明了,可能与基因多态性、代谢异常、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存疾病的影响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掌握氯吡格雷药物发生抵抗的机制,对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联合用药及药物替代等,有指导性意义,将使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9.
由于氯吡格雷强有效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等)的防治。虽然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疗效及安全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迄今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在其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替格瑞洛替代治疗的疗效,探索可能导致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办法.方法 选择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178例,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76例及敏感组102例,行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根据氯吡格雷基因型(CYP2...  相似文献   

11.
韩常宝  贾宁 《医学综述》2011,17(11):1705-1708
在新的P2Y12受体拮抗剂中,普拉格雷对于糖尿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抗栓治疗方面优于氯吡格雷;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替卡格雷均优于氯吡格雷;依诺格雷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性的P2Y12抑制剂,较氯吡格雷有更好的抗血栓作用,且出血发生率同安慰剂。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内需通过CYP450酶的转变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动脉内及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由于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起关键作用的CYP2C19酶存在基因多态性,使部分患者产生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即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高,抗血小板作用减弱,增加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氯毗格雷低反应的患者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在PCI中的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医生和患者在临床上选择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3月~2010年3月住院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107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两组,即泰嘉组和波立维组,其他治疗相同.分别观察住院期间、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血液中血栓素B2的变化及所用费用.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费用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组和进口氯吡格雷组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方面基本相同,国产氯吡格雷组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进口氯吡格雷组.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或减低动脉血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药物基因组学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政策法规机构、临床学术团体以及个体化医疗研究机构等都提出对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指导建议。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的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它是一种药物前体,经小肠内吸收和肝脏代谢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物后通过阻断血小板膜P2Y2受体与ADP结合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服用患者都同等受益,近年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多数学者认为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YP2C19等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吸收、转化特点以及近几年国内外在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中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43例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非致死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因症状再发血运重建率、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在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炎性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超敏C-反应蛋白值、P选择素值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利于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炎性反应,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后接受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治疗的患者57例(泰嘉组),接受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的患者65例(波立维组).评价术后9个月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14.1%和15.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1.4%,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和2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进口氯吡格雷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成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泰嘉组和波利维组分别给予泰嘉和波利维治疗,剂量相同,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最长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中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UA疗效相当,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6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和氯吡格雷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给予氯吡格雷300mg,随后每次75mg,每日1次,连续服14d后观察两组间复合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发生9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20例,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氯吡格雷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氯吡格雷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以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近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