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IGF1和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标志物,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研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例正常人甲状腺组织标本作对照,对62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RT PCR方法,检测IGF1/IGF1R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人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中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按正常、癌旁、癌组织顺序逐渐增高(P<0.01)。结论:IGF1/IGF1R的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提示IGF1/IGF1R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 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在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的乳腺组织中IGF-1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为94.12%(16/17),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为91.30%(21/23),正常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为58.33%(7/12)。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有12例呈强阳性表达(强表达率70.59%)。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有8例呈强表达(强表达率34.78%)。淋巴结阳性和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较正常乳腺组织高(P<0.05),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强表达率比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组织高(P<0.05)。结论:由此推断,IGF-1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GF-1R有可能成为临床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VEGF-C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乳腺良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癌(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45例)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6%,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5.6%)(P<0.001), VEGF-C的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1),但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中IGF-1及IGF—1R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探讨IGF—1及IGF—1R在肝纤维化不同程度的表达及分布。探讨细胞因子IGF-1及IGF-1R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明确肝纤维化成因。方法:选择52例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个标本IGF-1及IGF-1R的表达及分布进行定位度半定量研究。结果:IGF-1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肝星状细胞及枯否细胞胞浆,阳性产物呈棕黄色,未见细胞核着色。IGF—1R的分布与IGF-1类似。IGF-1随着病理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增加,S3期和S4期IGF-1水平明显高于S3期,与肝脏病理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GF—1R的表达与IGF—1呈类似趋势。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组织中有IGF-1及IGF—1R的阳性表达。IGF-1及IGF-1R在肝组织内的表达强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1/2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RCA-1/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BRCA-1/2的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膀胱正常组织中BRCA-1/2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而BRCA-1/2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1%和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RCA-1/2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肿瘤个数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果也表明BRCA-1/2具有相互协同作用(r=0.51, P<0.001)。结论:BRCA-1/2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可能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距原发灶5cm以上胃组织和1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进行IGF—Ⅰ,IGF—I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胃癌组织中IGF—Ⅰ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对照组(P〈0.05)。切缘组织和对照组中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及Ⅲ,Ⅳ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侵及全层组及侵及全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胃癌组织IGF—IR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对照组(P〈0.05)。切缘组织和对照组中IGF—IR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及Ⅲ,Ⅳ期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Ⅰ,IGF—IR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且均参与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了解BRCA2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RCA2、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RC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6%,而在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P<0.05)。BRCA2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差异(r=0.372 8,P<0.05);与腋下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0.362 2,P<0.05),但与发病年龄、ER、PR、C-erbB-2表达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BRCA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高、腋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l)及其受体(IGF-lR)在大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IGF-1和IGF-l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组织IGF-1、IGF-1R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中,IGF-1和IGF-1R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1)。结论:IGF-1R和IGF-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R-1)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R-1在3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8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6.5%,明显高于其在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率44.1%(P<0.05);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r=0.56,P<0.01;r=0.51,P<0.01);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r=0.31,P>0.05;r=0.18,P>0.05)。结论:在大多数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IGFR-1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并可作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il,APC)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和APC基因的表达,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β-catenin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异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80.0%和25.0%(P<0.01),与胆囊癌分期及转移均有一定的关系(P<0.01);APC基因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85.0%及90.0%(P<0.01)。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APC基因缺失和β-catenin异常表达是胆囊癌发生的早期事件,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间黏附功能的丧失也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BRCA1和BRCA2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BRCA1和BRCA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维吾尔族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6%(77/128)和56.91%(70/123)。3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BRCA1和BRCA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24/30)、83.33%(25/30)。乳腺癌组织中BRCA1及BRCA2的表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其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部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质,而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只在细胞核中表达。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其BRCA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型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BRCA2表达在组织学分型、肿块的大小、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和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将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微阵列的建立使蛋白产物的筛选工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2.
HO-1在良、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4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检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增生症18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癌25例组织中的HO-1mRNA及HO-1蛋白,并检测HO-1酶活性,探讨HO-1在乳腺肿瘤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HO-1mRNA表达(0.3755±0.062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0.1199±0.0810)、乳腺增生(0.15021±0.0479)及乳腺纤维腺瘤组(0.1834±0.054)(t=2.2992,P<0.01),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O-1表达(23.4617±7.0136,34.2712±4.3423)均高于正常乳腺(4.2742±0.821)及乳腺增生组(6.2525±1.0032)(P<0.05)。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HO-1酶活性(1.1458±0.0458,1.4646±0.04892)均高于正常乳腺(0.8935±0.0271)及乳腺增生组(0.9375±0.0302)(P<0.01),乳腺癌组织中的HO-1酶活性高于纤维腺瘤(t=3.7546,P<0.01)。结论:HO-1mRNA、蛋白表达以及HO-1酶活性的变化与乳腺良性病变及癌变存在相关性,提示HO-1对肿瘤细胞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观测乳腺肿块的血流特点,评价其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135例156个乳腺肿块进行扫查,观察肿块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分布部位及血流参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组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前者以Ⅱ、Ⅲ级为主,后者以0、Ⅰ级为主;良性组血流分布以周边及内部血流为主;恶性以穿入及内部血流为主;良性组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恶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良、恶性肾上腺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鉴别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肾上腺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鉴别良恶性肾上腺肿瘤中的价值. 方法: 留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共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组织标本31例,立即液氮中速冻保存.应用TRAP-ELISA法测定肾上腺肿瘤中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 在肾上腺肿瘤标本31例中,6例阳性,阳性率19.4%,其中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癌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2例) 5例端粒酶均为阳性,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端粒酶亦阳性. 结论: 良性肾上腺肿瘤一般无端粒酶活性,恶性肾上腺肿瘤具有较强的端粒酶活性,检测肾上腺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肾上腺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同种肿瘤不同灌注区域血流灌注特征以及血管生成表型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技术检测30例乳腺恶性肿瘤、30例乳腺纤维腺瘤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廓清时间(WOT),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恶性组TIC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12/15)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AUC、WOT大于良性组(P<0.05),平均PI、TT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的PI、AUC、WOT、TTP与中心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的各灌注参数与中心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尤其富集于癌巢边缘.VEGF及Flk-1/KDR在恶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癌巢边缘呈强阳性表达,在良性组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TIC形态、各平均灌注参数及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VEGF或Flk-1/KDR为靶点进行乳腺癌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乳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新的思路.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hemodynamics and angiogenesis-related molecule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 and investigate their variation in different perfusion regions in the same type of tumors.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reast carcinoma and 30 with breast fibroadenoma underwent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ith time-intens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perfusion indices including peak intensity (PI),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time to peak (TTP) and wash-out time (WOT) were measured both inside and on the margin of the foci. The expressions of CD34,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Flk-1/KDR in both groups were measured immuhistochemically. Results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TIC) of malignant tumor group wa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ascent and slow descent, while that of the benign group presented with slow ascent and rapid descent. The AUC and WOT of the malignant tumo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benign group, while the PI and TT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lignant tumor group, PI, AUC and WOT on the margin of the foc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ose of the inside region, while TTP showed a reverse patter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perfus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foci in the benign group. The distribution of CD34 was heterogeneous in breast carcinoma, and the micro-vessels were densely distributed especially on the margin of the cancer nest.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of the malignant group (34.48±8.3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enign group (18.65±4.69). Diffuse or focal high VEGF expression was found on the margin of the cancer nest and necrotic tissue, but hardly detected in the benign group. Flk-1/KDR expressed diffusely or fiscally in breast carcinoma with especial high expression on the margin of the cancer nest and necrotic tissue, but was virtually undetectable in the benign group. Conclusion The perfusion pattern, TIC, mean perfusion parameter and variation of the regional perfusion parameters provide valuable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e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Molecular imaging targeting VEGF and Flk-1/KD shed light on new approaches to early diagnosis of breast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人正常骨组织及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2例骨肉瘤、10例骨软骨瘤及10例正常骨组织标本中Glut-1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检测3例新鲜骨肉瘤标本及正常骨组织中Glut-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检验32例骨肉瘤标本阳性和强阳性31例(96.9%),其中强阳性20例(62.5%),仅有1例呈弱阳性;骨软骨瘤标本除1例为弱阳性其余都为阴性,正常骨组织中未见Glut-1阳性表达。West-blot显示3例新鲜骨肉瘤标本灰度比较正常骨组织明显增大(P<0.05)。结论 Glut-1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参考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6个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比较不同的二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如果将超声认为恶性和可能恶性视为恶性病变,超声认为良性和可能良性视为良性病变,与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超声的符合率分别为91%,和9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李承秋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38-41
探讨乙醛脱氢酶(ALDH1)、Polo样蛋白激酶4(PLK4)的表达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关系。收集本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分析两种标本中的ALDH1和PLK4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卵巢癌不同FIGO分期、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ALDH1和PLK4蛋白表达有关。结果显示,与良性组卵巢肿瘤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中的ALDH1和PLK4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卵巢癌组织中的ALDH1和PLK4蛋白在不同FIGO分期、不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ALDH1和PLK4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恶性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基因-1(BRCA1)和肿瘤相关抗原(CA125)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EC患者56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2例,子宫肌瘤患者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CA1和CA125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EC患者在不同病理因素下BRCA1和CA125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BRCA1和CA125在EC、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4%、75.00%、96.15%和69.64%、53.13%、7.69%,其中BRCA1在E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CA125在E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BRCA1的阳性表达率在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淋巴有无转移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肌层浸润程度无关;CA125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有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子宫内膜组织中BRCA1和CA125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9,P=0.013)。 结论 EC患者子宫内膜中BRCA1呈低表达,CA125呈高表达,且BRCA1和CA125在EC中的水平变化与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等指标有关,可用于评估EC恶性程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