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利用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采用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共216例(223眼)。在局麻下施行6mm弦长,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用撕囊镊作6.0mm的CCCC,水分离(层),手法将晶体核旋拨入前房并一劈为二,逐一娩出。吸除皮质,注黏弹物质于前房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全身和局部常规应用抗生素和激素3~5d,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6个月。结果 视力≥1.0为108眼(48%),≥0.5为105眼(47%),0.1~0.4为8眼(3.6%),≥0.05〈0.1为2眼(0.9%);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12眼(5.4%),伴玻璃体脱出者10眼(4.5%);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内皮水肿56眼(25.1%),虹膜睫状体炎16眼(7.2%),瞳孔上移或不圆12眼(5.4%),晶体位置不正7眼(3.1%).后囊混浊11眼(4、9%),瞳孔夹持1眼(0.4%),虹膜后粘连11眼(4.9%)。结论 闭合式切口手法劈核人工晶体植入术式相对简便,术时短、易掌握、并发症较少、成本低、风险小,为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何小松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4):397-39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及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对278例(291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方式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月、3月,裸眼视力0.5及其以上者分别为189眼(64.95%)、221眼(75.95%)、229眼(78.69%),术后1周、1月、3月的垂直径和水平径角膜曲率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值得推广应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劈核小切口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102例(120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58眼)]及对照组[52例(62眼)],观察组行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两组术后1周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第1天大多数有轻度角膜水肿,术后1周均减轻或消退。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方法相对安全,多练习容易掌握,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施行的110例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手术,回顾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结果 110例手术均劈核成功,术中后囊破裂3例,术后角膜内皮中度以上混浊8例,术后第3天视力≥0.5者102例。结论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设备简单,操作易于掌握,切口小、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效果好、安全可靠、经济实惠,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17例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劈核刀将晶体核切开分核,侧切口注吸皮质,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变化,角膜水肿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和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1个月与术后1d随访患者视力变化不大,术后1d患者角膜水肿以0级和1级多见,水肿发生程度低,且未见水肿4级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结论:手法劈核小切口技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法劈核术治疗Ⅳ级以上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96例102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囊袋内手法劈核摘除白内障,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1.0者92眼,占90%;数指/眼前~0.2者10眼,占10%;散光9眼,平均0.75D。少数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水肿、房水混浊、一过性高眼压等,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劈核技术治疗Ⅳ级以上核性白内障,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适应证广泛,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手法碎核行核性硬核白内障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8例(48只眼)白内障先行晶体核前半部乳化雕刻,然后将晶体残核脱出囊袋,手法碎核后将其取出。结果:48例均完成了前期乳化雕刻及后期的手法碎核,乳化时间最短为48秒,最长为2分12秒,平均1分14秒;48例均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2周矫正视力>0.545例(93.7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及高眼压。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手法碎核行核性硬核白内障除,弥补了囊外除与超声乳化手术各自的不足,为硬核白内障除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对76例85眼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小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晶状体圈匙托起晶状体核,手法碎核后摘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碎核情况、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76例(85眼)术后两天最佳矫正视力≥0.5者(68眼,80%),术后一周矫正视力≥0.5者(75眼,88%),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80眼,94%).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卢重泉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2,16(4):224-225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 5 .5mm反眉弓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常规切口手术。结果 :经术后 1周、1月及 3月临床观察 ,小切口手法碎核组视力恢复优于常规切口手术 (P <0 .0 5 ) ,散光绝对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适于高龄老年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为510例老年性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随访8-24个月。结果:术后角膜内皮混浊、皱折296例,占58.04;前房炎性反应79例,占15.5%;晶体前膜21例,前房出血8例,眼压高12例,瞳孔散大6例,移位12例,人工晶体偏位14例,后囊膜混浊4例。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器械反复进入前房,以及进入前房的物质质量不可靠,操作熟练,进入前房稳定的物质质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为老年性白内障154例、164眼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状况。结果:164眼中,16例(9.7%)发生术后低视力(视力<0.3),其中2例(1.2%)视力低于0.05。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角膜斑翳、有青光眼手术史、高度近视各2例、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眼底出血各1例。手术并发症致低视力3例。结论:术后低视力主要与伴有眼病尤其是眼底病变、手术并发症有关,因此,要重视术前检查,以便估计术后情况,手术操作要细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Toric人工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方法:30例(35只眼)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0.75D,术前根据验光结果,角膜地形图和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值计算植入相应的AcrySofToric 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人工晶体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UCVA为0.23±0.13,术后UCVA为0.72±0.14;残余散光在术后3个月时≤1.0D者占79.22%,≤1.5D者占20.78%,≥2.00D者0只眼。而术前术后的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35只眼的IOL旋转均≤20度。结论:AcrySofToric IOL对于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能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并且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提高术后脱镜率,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84例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11~2011-07间,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84例(20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视力好转的眼数比例逐渐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平均角膜散光度逐渐减小,变化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27%,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方法,手术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经济,有广泛的实用性,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将194 例(200 眼)成熟期白内障分为白核组46 眼,棕核组154 眼,应用改良的乳化劈核技术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表明,白核组平均乳化能量为17.19% ,平均乳化时间为36.5s;棕核组为26.95% 和75s。术后裸眼视力≥0.5 的189 眼(94.5% ),≥1.0 的91 眼(45.5% )。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后囊膜破坏20 眼,术后角膜水肿4 眼,前房渗出3 眼。提示采用改良的高负压低能量乳化劈核技术能对各种硬度的核进行分割且所用能量低、时间短,是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线切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附3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式。方法 :在 6mm隧道切口下 ,采用医用涤纶线套切晶状体核的方法 ,行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31 1例、343只眼。结果 :术后 1天、1个月、3个月视力检查 :≥ 0 .5者分别占 85.1 %、89.2 %和 95.8% ;视力≥ 1 .0者分别占 2 8%、64%和 67%。术后 3天、1个月、3个月进行散光检查 ,平均分别为 1 .2 1± 0 .87D、1 .0 0± 0 .79D和 0 .93± 0 .82 D,与同期所行的 6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线切核白内障摘除术除具有切口小、创伤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外 ,对眼角膜内皮组织损伤小 ,并能摘除各种硬核白内障 ,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78眼)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39眼)。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散光程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前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视力水平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和8周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前2组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散光度术后1周均明显升高,8周后均呈下降趋势(P<0.01和P<0.05);术后同时期2组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的48.72%(P<0.05);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考虑视力水平、散光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治疗16例(23眼)连续性后极性白内障患者,总结手术技巧、术中并发症及术前、术后视力的变化等。结果23眼中,2眼(8.7%)发生后囊破裂,其中1眼晶体核落入玻璃体腔,另1眼未发生玻璃体脱出。术前平均视力3.77±0.54,术后4.8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22眼植入囊袋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连续环形撕囊、不做水分离、原位碎核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隧道自闭式小切口不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志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1,15(5):300-301
目的 :探讨隧道自闭式小切口不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0例老年性白内障 34眼行巩膜隧道反眉形自闭式 6mm小切口手术 ,并与传统的 10~ 13mm大切口病例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小切口组 34眼术后 5d及 2个月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为 75 %与 92 % ,大切口组 12眼分别为 5 5 %与 75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角膜散光度小切口组术后 5d及 2个月为 1.73± 0 .32D ,与常规大切口组 2 .92± 0 .97D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采用巩膜隧道自闭式小切口不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应证广 ,不受核硬限制 ,易掌握 ,手术操作简便 ,费用低廉 ,不需昂贵医疗设备 ,对组织损伤轻 ,切口愈合好 ,视力恢复快 ,角膜散光小 ,且稳定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