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 方法 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 天螺置于25.0~25.5 ℃ 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感染后第20 天福寿螺置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休眠2个月,每隔10 d观察螺体内幼虫活力。检获的L3幼虫经口或腹腔注射感染SD大鼠,观察其感染性。同时观察螺的生存与体重变化情况,并以水族缸饲养螺作平行对照。 结果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且其幼虫发育历期为(16.3±0.6) d,显著快于水族缸饲养螺(17.6±0.96)d(t=5.72,P<0.01)。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休眠螺,生存率高于水族缸饲养螺(P<0.05),体重下降率为(33.5±4.3)%, 也高于水族缸饲养螺[(9.0±2.3)%, t=10.68, P<0.01]。但随着休眠期的延长其死亡率增高(x2=18.31,P<0.01)。从存活螺体内检获的不同活力的L3幼虫均可感染SD大鼠。 结论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螺休眠或水族缸饲养,其体内幼虫均具有感染性。 感染的福寿螺越冬方式,休眠明显优于水族缸饲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核糖体小亚基rD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295804)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与小管福寿螺16srDNA的特异性引物组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分别以阳性和阴性小管福寿螺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电泳鉴定并测序。用阴性小管福寿螺DNA倍比稀释200条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DNA模板,使之浓度分别为1200ng/μl、120ng/μl、12ng/μl、1200pg/μl、120pg/μl和12pg/μl,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野外采集小管福寿螺172只,肺检法检测后,进行多重PCR扩增,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电泳和测序结果证实该多重PCR检测方法能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小管福寿螺和广州管圆线虫的目的片段分别为550和405bp。该方法可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DNA的最小浓度为120pg/μl。肺检法和多重PCR法检测均为阳性结果的45只,两法均为阴性的100只。肺检法为阴性、多重PCR法为阳性的24只,肺检法为阳性而多重PCR法检测为阴性的3只。多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45/48)和80.6%(100/124)。多重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0.1%(69/172),肺检法阳性检出率为27.9%(48/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P0.01)。结论建立了检测小管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多重PCR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水温下不同作用时间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福寿螺的加工提供参考。方法将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随机分为4组,记为Ⅰ、Ⅱ、Ⅲ、Ⅳ组。Ⅰ组5只,作为阴性对照;Ⅱ、Ⅲ、Ⅳ组再分别分为4小组,分别为Ⅱ30、Ⅱ60、Ⅱ90、Ⅱ120,Ⅲ30、Ⅲ60、Ⅲ90、Ⅲ120,Ⅳ10、Ⅳ30、Ⅳ45、Ⅳ60,每小组5只。Ⅱ、Ⅲ组各小组分别在80±1℃、90±1℃的水中煮30s、60s、90s、120s,Ⅳ组各小组分别在100±1℃沸水中煮10s、30s、45s、60s。将所有螺壳消化后,观察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死亡情况。结果80℃、90℃、100℃时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死亡率达100%的最短时间分别为90s、90s、45s。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Ⅱ、Ⅲ、Ⅳ组作用时间与加权平均死亡率(WM)呈显著正相关(P<0.01)。运用3次模型分析Ⅱ、Ⅲ组作用时间与WM的曲线方程分别为Y=0.274+0.016x+2.01E-007x3(R=1,P<0.05);Y=0.274+0.016x-9.46E-005x2+1.30E-007x3(R=1,P<0.05)。显微镜下观察高温作用后的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L3)结构破坏严重。结论温度相同时,L3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作用时间过短,80℃、90℃<1 min,100℃<30s,不能将L3全部杀死。  相似文献   

4.
三种方法检测福寿螺肺囊内广州管圆线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肺检法、匀浆法和酶消化法检测福寿螺肺囊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效果,以寻找快捷检测方法。 方法 将60只实验室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均分2组,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镜检两组螺肺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节数,用匀浆法和酶消化法分别检测螺肺囊中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酶消化法同时检测福寿螺肌肉内幼虫数,分析螺肺囊与肌肉内幼虫数的相关关系。 结果 肺检法、匀浆法和酶消化法等3种方法检测螺肺囊内幼虫的灵敏度依次为96.7%、93.4%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9,P>0.05)。肺检法的检测速度明显快于匀浆法与酶消化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82,P<0.01);螺肺囊与肌肉组织内的幼虫数呈正相关(r=0.847, P<0.01)。 结论 肺检法的检测效果与匀浆法和酶消化法相似,但其检测速度更快,适合现场大规模螺体广州管圆线虫的定性筛查。  相似文献   

5.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感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并采用简单易行、检测效率高、速度快的检测手段对温州疫区进行疫源地分级,寻求用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方法手段。方法应用直接沉渣镜检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螺肺检法3种方法分别对从温州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采集的福寿螺进行检查,比较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效果。并根据检查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温州市区、苍南县、永嘉县进行疫源地分级。结果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60.0%(51/85)、32.9%(23/70)和15.9%(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州地区疫源地分级显示苍南县为Ⅳ级,永嘉县为Ⅲ级,温州市区为Ⅰ级。结论检查螺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较适合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判断。直接沉渣镜检法检测速度适中,对幼虫活力影响小,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动物接种试验;胃蛋白酶消化法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筛选;肺检法适用于疫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或定性筛选。  相似文献   

6.
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和了解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对不同发育期福寿螺感染的差异。 方法 将实验室饲养的子1代福寿螺按体重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螺苗级、仔苗级、中螺级和成螺级。应用福建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分别感染4级螺,观察比较其感染率、感染死亡率、感染度、III期幼虫(感染期幼虫)大小和幼虫在螺体的发育速度及分布情况。 结果 4级螺均能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感染率在76%和10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螺级越小感染死亡率越高。中螺级的感染度较高,体内超过100条幼虫的螺数也较多。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各级螺中的III期幼虫大小及III期幼虫出现前期和盛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幼虫广泛分布于螺体各脏器与肌肉等处,但以肺与肌肉中居多。各级螺内III期幼虫均能成功感染大白鼠。 结论 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而相容,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螺苗级和仔苗级福寿螺在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中的潜在危害应予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水温对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的影响,了解福寿螺受感染的适宜水温和最低临界温度。方法实验室培养子代福寿螺和福建株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分别于5℃、10℃、15℃、20℃、25℃、和30℃的恒温箱中预温4h,达到所需温度后,分别将各温度组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倒入相应温度组的螺容器内使其感染,24h后观察记录各组螺的开厣率并移置(24℃±1℃)水温环境中饲养。20d后进行解剖,统计各组螺的感染率及感染度,分析感染率和感染度与感染水温的相关性。结果6组温度螺的感染率依次为0%、20%、55%、95%、100%、100%,福寿螺的感染率与水温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方程为Y=1E-05x4-0.0011x3+0.0292x2-0.2362x+0.5833,推算最低临界感染温度值为6.66℃。感染度与水温有相关性(rs=0.3448,P<0.0032)。其中25℃与30℃虫负荷较高,25℃感染温度大于500条幼虫的螺数最多。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福寿螺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0~30℃,最佳感染温度为25~30℃,理论上水温<6.66℃,福寿螺丧失摄入幼虫的能力。根据温度范围及幼虫生长规律推断:春夏秋季为螺感染的危险温度;夏秋季为流行该病的危险季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不同品系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根据福寿螺外壳及软组织特点将其分为3类:黑色福寿螺、黄色福寿螺、灰色福寿螺。本实验通过对三类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进行研究,期望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证据。分别使用低剂量(1000条L1/只)和高剂量(4000条L1/只)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三类福寿螺以观察其易感性,结果发现高剂量感染组中,黄色福寿螺感染率低于灰色福寿螺(P〈0.05)。黄色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易感性相对较低,这可能是黄色福寿螺在中国多个省份占优势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幼虫侵染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和脑膜炎。人主要是食用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而受到感染。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重要的中间宿主,也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重要生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或螺肺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全省5个片区中,均发现自然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3.76%(915/3851);感染率超过30%的有8个县、市,以闽侯县为最高,达42.00%(52/124),最低为漳平市,仅3.77%(2/53)。不同孳生环境中,以孳生水沟者感染率最高,为30.81%(537/1743),最低为池塘,11.21Voo(63/562)。闽中片感染率最高,达28.03%(551/1966),闽西片最低,仅5.06%(12/237)。螺的感染率与距民宅远近密切相关,越靠近民宅者感染率越高(;[2—94.24,P〈O.001)。各地市场和餐馆销售的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4.11%(23/559)和11.51Voo(68/501)。不同重量的福寿螺自然感染率与个体重量成正比(y。一238.32,P%0.001)。结论证实福建省的福寿螺已遍及全省各地、市,是目前我国发现该螺分布最广、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最高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人工感染大理州福寿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并探讨感染后福寿螺的生长变化和感染效果,为本地区深入研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充足的试验材料.方法 用福寿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感染昆明小鼠,6周后用含有广州管圆线虫一期幼虫的新鲜鼠粪感染大理本地繁殖的福寿螺,将福寿螺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40...  相似文献   

12.
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方法 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 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III期幼虫(L3)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 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 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L3和大瓶螺总RNA,按RT-PCR试剂盒提供方法进行PCR 扩增。 结果 用RT?鄄PCR方法能检测出阴性与感染性螺,其最低检出的总RNA量相当于1条广州管圆线虫L3;将阴性大瓶螺总RNA与感染期幼虫总RNA不同浓度混合,PCR法可检测出肉眼能分辨的电泳条带相当于总RNA浓度为128 pg。此方法可以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III期幼虫RNA的最低值为105 pg。 结论 建立了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验室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进一步了解其生长变化及其致病性,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福建省采集的广州管圆线虫L3经口、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感染SD大白鼠,观察感染效果。从SD大白鼠粪便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L1,感染人工繁殖的福建子代福寿螺,25.5~26.5℃条件下,分别置于无水环境和水族环境饲养,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规律、发育进程、分布状况、不同发育期幼虫形态特征及诱导的病理变化等。结果L3经口感染的感染率较其他感染途径为好;无水环境中的福寿螺在休眠状态不影响广州管圆线虫发育;实验室完成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最短为50d;休眠状态螺体L3出现前期为16.5d,水族环境螺L3出现前期为18.5d,鼠粪L1开放前期为33.5d。L3主要分布于感染螺的肺、肌肉及肝脏等处,螺肺囊可出现明显的L2、L3结节病理表现。折光颗粒、头部特征、鞘膜变化是各期幼虫形态特征的主要鉴别指标。观察期感染鼠多数死亡,虫卵诱导的肺纤维化和肺动脉虫栓是主要死因。结论经口感染大白鼠及感染性螺置休眠状态是维持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较好的方式。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长短取决于中间宿主及环境温度。螺肺的特殊结构和幼虫结节病理表现为创立新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观察人工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的效果, 为进一步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研究提供基础资 料。 方法 方法 从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中分离出3期幼虫, 经灌胃感染SD大鼠。感染后第6周从大鼠粪便中分 离、 计数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 并将大鼠每天排出的1期幼虫人工感染健康福寿螺。3周后, 用胃蛋白酶消化法, 从福 寿螺内分离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 结果 结果 SD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后第6周, 其粪便中均检出1期幼虫, 并成功感染健康福寿螺得到3期幼虫。 结论 结论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每只大鼠50条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的感染量可成功 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及其实验室种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蛞蝓的感染情况,分析四川省本地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因素,为下一步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3月17日,调查组到自贡市贡井区在患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患儿家周围菜地、房屋周围和鱼塘边等地方,采取直接捕捉的方式捕捉蛞蝓,采用酶消化法和直接压片法在镜下观察蛞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并记录。结果 在患儿家周围菜地、房屋前后和鱼塘边3个地方分别捕捉到双线嗜粘液蛞蝓5只、3只和1只。通过直接压片法查到有5只蛞蝓体内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阳性率为55.56%,其中房屋周围捕捉到的3只均为阳性。通过酶消化法查到有2只蛞蝓体内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阳性率为22.22%。镜下形态符合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特征。结论 此次蛞蝓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发现在四川省为首次,需进一步加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力度,更深入开展调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群众防治知识和能力,减少对群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福寿螺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福寿螺外壳及软组织特点将其分为三类:黑色福寿螺、黄色福寿螺、灰色福寿螺。将三类福寿螺用低剂量和高剂量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以观察其易感性,结果发现高剂量感染组中,黄色福寿螺感染率低于灰色福寿螺,这可能是黄色福寿螺在中国多个省份占优势的一个原因。通过对三类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分析,期望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3种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并采用简单易行、检测效率高、速度快的检测手段对温州疫区进行疫源地分级,寻求用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方法手段.方法 应用直接沉渣镜检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螺肺检法3种方法分别对从温州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采集的福寿螺进行检查,比较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效果.并根据检查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温州市区、苍南县、永嘉县进行疫源地分级.结果 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60.0%(51/85)、32.9%(23/70)和15.9%(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州地区疫源地分级显示苍南县为Ⅳ级,永嘉县为Ⅲ级,温州市区为Ⅰ级.结论 检查螺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较适合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判断.直接沉渣镜检法检测速度适中,对幼虫活力影响小,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动物接种试验;胃蛋白酶消化法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筛选;肺检法适用于疫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或定性筛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文库,免疫学筛选抗原基因。方法提取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总RNA,用Clontech公司的SMARTTM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未扩增文库,检测未扩增文库滴度和重组率后,进行文库扩增。用大鼠感染血清作免疫探针筛选文库,PCR扩增外源基因插入片段并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推导氨基酸序列,预测其理化性质。结果成功构建了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文库,免疫学筛选获得11个阳性克隆,对测序的9个阳性克隆进行初步分析,1个与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的1个EST同源性为99%,6个(有2个为同一克隆)与秀丽隐杆线虫和新杆状线虫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最高达91%。共有7个阳性克隆存在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结论从广州管圆线虫Ⅴ期幼虫cDNA文库中初步筛选出7个有诊断意义的抗原基因,为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诊治广州管圆线虫病寻找可靠的虫种鉴定依据。方法 :镜检脑脊液 ,鉴定虫种、测量虫体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首次在患者脑脊液中同时查见 2条不同发育期的广州管圆线虫。结论 :为临床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经验 ,并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诊治广州管圆线虫病寻找可靠的虫种鉴定依据。方法 :镜检脑脊液 ,鉴定虫种、测量虫体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首次在患者脑脊液中同时查见 2条不同发育期的广州管圆线虫。结论 :为临床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经验 ,并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