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体系中的主干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临床疾病复杂多变,与课堂讲授的辨证分型证候往往不一致,给学生学习及临床实践带来困扰。因此,只有深入讲解病因病机,使学生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及其演化,才能真正做到辨证论治。故而,病因病机应当作为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内科学课程的设置出发,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临床思维变成感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期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3.
病因病机是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Flash动画可使晦涩、抽象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果,为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提供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6):783-787
介绍了中医内科学脾系病证概要,包括脾系的概念、病因病机、辨治要点、病证举要、治法方药和临证要点。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实为湿盛而阳微,湿困脾运;虚则脾不化湿,阳微湿盛。辨证分气、血、虚、实、寒、热,治疗要点不在补而在运。病证常见有胃痛(胃痞)、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吐血、便血、痰饮、脾瘅等。治法有温中燥湿、清热化湿、攻逐水湿、补中益气、健脾运中、益胃养阴、健脾温中、化瘀通络等,兼证治法有健脾舒肝、健脾和胃、疏肝和胃、抑肝扶脾、培土生金等法。临证要点包括虚实寒热常易并见;治脾当祛湿为主;治胃以调气为先;胃腑热证,注意养阴;脾胃与他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与多个中医证候的关系,根据相关性的强弱明确抑郁症的中医核心病机.方法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定,并根据文献和专家经验,选取115项中医症状作为评定指标,制订《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进行中医症状评定,对1 221例患者进行中医症状和西医量表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春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6(2):14-15
近年来,我曾担任了83级《中医内科学》的部分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自己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谈一下搞好中医内科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尹亚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1):54-56
内科疾病病因的教授须分清原始病因、病因的转化及病理产物是如何形成,分析病机要以脏腑辨证为核心,明确病变部位,提出病机重点,病理属性和病理演变,并剖析病机中的疑点、难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以便于进一步学好《中医内科学》。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学理论与临床教学多年,对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有一些思考,现与同道商榷,以达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下就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七版《中医内科学》为蓝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10.
11.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1):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于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中医肝病、肿瘤、肾病、心血病和急症第五个重点研究方向组成。我校中医内科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中医内科学重要的临床和科研基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笔者曾报道过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而事实上,理论教学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现就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以期对该课程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苏毅强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3):122-123
中医内科学是各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 ,其在中医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因此 ,如何提高该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以便更好地为其它学科及临床服务是我们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工作者所一直探索的教学研究课题。结合本人十余年的中医内科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要上好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课在教学中必须要重点注意几个问题。1 病名的定义解释问题 中医内科的病证命名主要有 3种形式 :1以主要症状特征命名。如咳嗽、哮证、喘证、肺痈、胸痹心痛、心悸、血证、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黄疸、胁痛、鼓胀、消渴、头痛、眩晕、中风、腰痛、水肿等。2以病…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4):49-52
白兆芝,男,1945年1月生,山西阳曲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1980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从师于国内名医施奠邦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为山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病,对中医脾胃肠病的病机理论、辨证论治及某些内科疑难病的辨治思路多有发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编著和参加编著出版《易水学派宗师张元素》、《中医胃肠病学》(副主编)、《实用中医消化病学》、《实用中医脑病学》(编委)、全国中医药院校统编七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编委)、《现代中医内科学》等10余部著作,约60余万字。在国家和省级杂志发表“疑难病临床辨治体会”、“大小肠病机特点探讨”、“中医药对胃癌前期病变基因缺失及点突变的调节作用与辨治思路”等学术论文20余篇。1995年获中国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林宗扬医学基金奖。目前主持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蒋应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4)
阐述了目前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趋势,认为目前关于中医证规范化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导致了一些误区出现。从历史发展上分析,中医的证与病机密切相关,探讨证与病机的关系很重要,文中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中等中医学校均很难满足学生的课间临床见习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除了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间多一些机会到临术见习外,利用病案教学不失为缓解、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下面笔者如何搞好病案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内科学阐述的病证包括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等内科疾病。因此,临床教学是中医内科学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的临床教学工作,现对该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期望对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张书文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既是临床专业课,又是临床诸学科的基础课,涵盖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所以在讲授时容易与基础课和经典课重复。特别是病因病机部分与基础课重复性大。加这中医病因学的单调,每个病均不外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等,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笔者在内科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现研究其教学效果。方法比较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元化教学模式班级学生的期中、期末(理论及病例分析)总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及病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期中总成绩及期末理论成绩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内科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尤其是远期效果,而传统教学模式对记忆性理论知识有较好效果。因此,在内科学教学中应多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姚波 《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0(4):43-44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中医学分析病机,应根据虚实的多少、先后、真假等的不同,掌握反映真正虚实的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