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锁骨下动脉闭塞症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吸烟、内科系统疾病及创伤等[1]。该疾病可使患侧上肢处于缺血状态,出现上肢麻木、冷感、疼痛甚至指端坏疽,严重者可导致患侧椎动脉窃血以供血患侧上肢,而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又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血管重建,但其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锁骨下双置管动脉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癌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8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双置管的患者行全方位护理,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8例患者均在治疗后病情缓解,有效率为75%(6/8),中位生存期19.7个月。结论 术前及时的心理护理,术中紧密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应认真查对药物及导管,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及时的自我保护教育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科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是一种有效方法 ,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可以高达 2 3 %~ 2 5 % ,死亡率达 8%。 1980年Bachman首次报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以来 ,经过 2 0a的发展 ,PTA和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和锁骨下动脉闭塞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1] 。1 锁骨下动脉解剖右锁骨下动脉是头臂动脉干的一个分支 ,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远端。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有椎动脉、乳内动脉… 相似文献
5.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对30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中2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溶栓及PTA治疗,成功27例(90%),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病。除2例患者于术后8~10个月发生再狭窄经重复PTA再通外,随访6~12个月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左锁骨下动脉是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之一,而肋间后动脉中除第1,2起于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最上肋间动脉外,其余均起于胸主动脉。我们在解决一正常中年男尸(身高160cm)时,发现左锁骨下动脉异常起于胸主动脉上端,并合并左侧1~3肋间后动脉,右侧1~4肋间后动脉起点变异,这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现将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由于锁骨下动脉近端或头臂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使正常的压力梯度逆转,引起血液由头部向上肢方向逆流,从而把脑部的血液转而供应上肢,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致脑缺血的现象。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其操作复杂,创伤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通过在锁骨下动脉近端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改善患侧手臂的血液供应和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的影像学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锁骨下动脉闭塞病例进行DSA检查,根据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情况选择再通的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结合文献分析将锁骨下动脉闭塞近端影像学上呈鼠尾状和完全不显影的情况分为新近闭塞型和陈旧型两种,6例新近闭塞型和4例陈旧型病例均采用股动脉插管再通术治疗,5例陈旧型采用经由股动脉插管再通术不成功结合患侧桡动脉插管的双通道技术行再通术,本组患者均再通成功并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①锁骨下动脉闭塞根据影像学特点可分为新近闭塞型和陈旧闭塞型。②新近闭塞型采用股动脉顺行再通术方法简便快捷,对于陈旧性闭塞患者结合双通道技术能够完成再通手术,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10.
<正> 动脉硬化闭塞症(SAO)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但以腹主动脉远侧及髂一股一帼动脉最常见。由于动脉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血脂症,高血压,吸烟,肥胖等是易患因素。1 临床资料1.1 病例:患者,男性,50岁,于2001年5月30日以“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收入院,于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持续性发凉疼 相似文献
11.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6例患者中24例25支锁骨下动脉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28支锁骨下动脉中10支闭塞,18支狭窄均大于80%,2例3支锁骨下动脉闭塞未能成功置入支架;25支锁骨下动脉成功置入支架后桡动脉,肱动脉搏动好,椎动脉显影良好,窃血现象消失.本组有5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经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内支架.随访发现1例1年后复发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血管内置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经传统的股动脉路径难以实施时,可以选择经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0岁,于2005年12月3日因“刀砍伤伴昏迷1小时”为主诉入院。左肩锁骨前有一长约8cm斜形刀口,用纱布填充加压包扎,左侧桡动脉搏动存在,左手诸指感觉及运动功能存在。入院后立即建立两个静脉通道(大隐静脉切开),给予紧急输液、氧、血等治疗,探查左肩前刀口,深达锁骨面,内 相似文献
1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处理原则。方法:对11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6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受到干扰,其中2例完全遮蔽,19例有临床症状,而术前行颈外动脉-椎动脉旁路者,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严重缺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选择性实施左锁骨外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terans,ASO)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第3大开发症(仅次于冠状动脉病和脑血管疾病)。其基本病理过程是大、中动脉的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膜及中层发生增生,血管腔狭窄的复杂过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旁路转流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从2004年-2005年,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21例(2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13例、闭塞6例,右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2例.支架置入路径为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或经肱动脉穿刺逆行插管.结果 21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式支架),术后患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恢复正常,椎动脉显影良好,原有窃血现象消失.21例均先行股动脉穿刺置管,其中17例顺利置入支架,4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改用经患侧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支架.随访发现1例患者1年后复发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下肢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的退行性变和增生过程的复杂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及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为特点.本病好发于45岁以上男性,因其显著增高心脑血管病死亡风险,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