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TSN)对人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MoDC)的表型、增殖和抗肿瘤A549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制备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TSN、灭活TSN和冻融抗原;人MoDC培养按照不同培养条件组合分为7组,分别于培养全程或晚期(第7d)加入TSN或第4d加入冻融抗原冲击致敏,制备MoDC瘤苗,第9d收获细胞。检测各组MoDC表型、MoDC凋亡率、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MoD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抑瘤活性、培养上清液中IL-12含量。结果:培养全程加TSN的MoDC,相对特异性表型CD80、CD8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明显下调,凋亡率明显升高,同时,激活T细胞增殖能力、诱导CTL抑瘤活性及分泌IL-12的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培养组;培养晚期加TSN的MoDC及培养全程加入灭活TSN的MoDC,均无上述影响;脱离TSN影响、体外正常制备的MoDC瘤苗,表型明显上调、各项免疫指标明显升高,诱导出了高效的抗A549免疫应答。结论:TSN能干扰MoDC成熟过程,下调基表型表达,诱导其凋亡发生、抑制其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而脱离TSH影响、体外正常制备的MoDC瘤苗能够诱导出高铲的抗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匀浆上清液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形态、活力、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电生理和神经营养因子(NTFs)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分别置于实验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条件中,采用组织学、台盼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膜片钳、半定量RT-PCR等方法,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测定活性,鉴定NSE表达,记录全细胞膜电流,检测NGF、GDNF、BDNF和bFGF在各时间点mKNA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细胞形态发生神经元样改变,细胞活力良好,NSE阳性率、外向K+电流峰值及电流密度、NTFs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但未引出动作电位.结论 大鼠BMSC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微环境中生长良好,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无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NTFs的表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胎盘组织匀浆上清(PTHS)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探讨妊娠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分离妊娠及正常BALB/C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经PTHS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和抗原摄取能力,MTT法检测其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刺激能力,ELISA方法检测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妊娠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PTHS作用后的妊娠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的脾脏CD11b+树突状细胞明显降低,而CD8α+树突状细胞明显增高(P<0.01);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摄取能力及刺激同种异基因的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也明显低于正常小鼠(P<0.01);PTHS作用后的树突状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IL-10和较低水平的IL-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HS可向下调节BALB/c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可能与妊娠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的组织匀浆法对小鼠心肌组织线粒体提取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研磨珠匀浆法、乳化分散仪法、玻璃匀浆器法对C57BL/6J小鼠的心肌组织进行匀浆,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蛋白及线粒体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分离后线粒体的形态结构;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3种组织匀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制备的不同浓度的羊膜匀浆上清液点眼治疗兔角膜碱烧伤,筛选出最佳浓度的羊膜匀浆上清液,同时设立羊膜匀浆上清液组、b FGF(贝复舒眼液)组和对照组,对治疗后的角膜愈合照相并行角膜上皮愈合率的比较.结果:羊膜匀浆上清液治疗角膜碱烧伤后角膜上皮愈合较快.结论:羊膜匀浆上清液能促进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上起愈合,早期应用即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的体外抗菌特性.方法 取新鲜人羊膜制备匀浆上清液及"去上皮"羊膜,琼脂扩散法研究其抗菌作用及抗菌谱,微量肉汤稀释法比较其与青霉素等10种眼科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强弱,研究pH值、温度、时间对抗菌活性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其抗菌作用的可能靶点.结果 羊膜中含有抗菌成分,存在于羊膜上皮细胞中;羊膜匀浆上清液抗菌谱广,其抑菌活性强于氯霉素、磺胺和头孢呋辛钠,与克林霉素和妥布霉素相当,杀菌活性不低于所选的10种抗生素;其性质稳定;抗菌作用靶点可能为病原微生物质膜.结论 羊膜匀浆上清液有望成为治疗眼部感染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羊膜移植用于眼表重建时应采用带有完整上皮层的新鲜羊膜. 相似文献
7.
人胎肝细胞悬液在我国有不少人试用于血液病,肝癌及各型肝炎等的治疗,且有不断扩大应用的趋势,甚至有滥用胎肝细胞悬液的现象。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在自然人群中HBsAg携带者高达10%左右,孕妇HBsAg的携带率与所在地区一般人群相仿,并且已有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报道,故对用于制备胎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单独培养HUVECs为对照组,以HUVECs加HL-60细胞培养上清为实验组.采用MTT比色法分别在24h、48h、72h检测两组中HUVECs的吸光值;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中HUVECs周期蛋白E(cyclinE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HUVECs增殖速度加快,72小时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72小时后,实验组中HUVECs CyclinE mRNA及VEGF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够增强HUVECs的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够通过自分泌方式分泌细胞因子而作用于自身,使细胞大量的增殖;白血病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人脐带血(UCB)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CD34+/CD133+细胞亚群使之增殖。关于HL-60细胞(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否使UCB-MNCs增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观察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①有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StemSpanSFEM组;②StemSpan誖SFEM组;③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高糖(HG)-DMEM组;④HG-DMEM组;⑤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低糖(LG)-DMEM组;⑥LG-DMEM组。收分离的人UCB-MNCs按2.5×106/瓶分别接种于6组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分别于第3,第6,第9,第12天计细胞总数。结果①培养至第3天,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StemSpanSFEM组和StemSpanSFEM组MNCs数较培养前和其余各组明显升高(均P〈0.05),至第9天细胞数维持在较高水平;②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StemSpanSFEM组和StemSpanSFEM组各时点上,前者MNCs数量较后者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添加HL-60上清的高糖组和低糖组,各时点上的MNCs数均较相应的对照组升高(均P〈0.05)。结论 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具有一定的增殖作用,其有效生物活性物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细胞因子对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从人外周血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前体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对DC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人外周血经血细胞分离仪及Ficoll,ercoll等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含DC前体细胞组分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培养或用GM-CSF及白细胞介素-4联合培养;光镜及电镜观察及ABC法免疫增减细胞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11.
吴茱萸碱刺激的负载脊髓匀浆蛋白DCs促进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刺激的负载脊髓匀浆蛋白(homogenate protein of spinal cord,hp)树突状细胞(hpDCevo)对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促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CI后24 h给予治疗,随机分6组:分别腹腔注射PBS、EVO、未成熟DC(DCs)、经EVO刺激的DCs(DCevo)、负载hp的DC(hpDC)、hpDCevo。利用BMS功能评分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hpDCevo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瘢痕等病理学改变的影响。ELISA法测定SCI损伤局部组织和T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的含量。结果注射后第84天,hpDCevo组BMS评分明显高于hpDC组和其...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7和耐药株BIU-87/A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耐药株BIU-87/A及T-24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的凋亡率。结果 MUC1在各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表达模式各有特点,MUC1的染色分型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01)。DC的数量同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5)。MUC1在BIU-87、T-24细胞膜、胞浆中均有浅棕色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浆中均有深棕色强阳性表达,两者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T-24和BIU-87/A的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BIU-87的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的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株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株BIU-87(P<0.05)。结论 MUC1的表达模式和TIDC数量的监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TIDC的减少可能是膀胱癌免疫逃逸和耐受的重要环节,肿瘤细胞表面高密度的MUC1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7和耐药株BIU-87/A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耐药株BIU-87/A及T-24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的凋亡率:结果MUC1在各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表达模式各有特点,MUC1的染色分型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01)。DC的数量同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5)。MUC1存BIU-87、T-24细胞膜、胞浆中均有浅棕色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浆中均有深棕色强阳性表达,两者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T-24和BIU-87/A的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BIU-87的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的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株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株BIU-87(P〈0.05)。结论MUC1的表达模式和TIDC数量的监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TIDC的减少可能是膀胱癌免疫逃逸和耐受的重要环节,肿瘤细胞表面高密度的MUC1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树突细胞(DC)浸润对临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显微测微尺检测8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相应119枚盆腔淋巴结中树突细胞的浸润密度。结果 宫颈癌原发灶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与肿瘤组织淋巴管/血管浸润无关(P〉0.05),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预后相关。结论 DC浸润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检测DC的浸润密度可作为判定宫颈癌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免疫毒素LHRH-PE40与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性,观察其对细胞增殖产生的抑制作用及检测细胞凋亡。
方法:用125Ⅰ标记法检测LHRH-PE40与Lovo结合的特异性; MTT比色法检测LHRH-PE40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表面可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LHRH-PE40对Lovo细胞的半数致死量为0.24 mg·L-1,0.1~10.0 mg·L-1LHRH-PE40作用于Lovo细胞,其凋亡明显(P<0.01)。
结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表面存在LHRH受体,LHRH-PE40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LHRH-PE40,结肠肿瘤,细胞凋亡,受体;LHRH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成分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分泌MMP-2、MMP-9的影响,探讨食管癌细胞转移的组织倾向性.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6.25g/L、12.50 g/L、25.00 g/L和50.00 g/L)正常人淋巴结、肺和肝脏组织匀浆分别与EC9706细胞共孵育24 h,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谱分析法检测EC9706细胞MMP-2、MMP-9蛋白的表达及培养上清中酶原型MMP-2(proMMP-2)、活性MMP-2、酶原型MMP-9(proMMP-9)和活性MMP-9的分泌.结果:正常人淋巴结组织匀浆与EC9706细胞共孵育液中活性MMP-2、proMMP-2和proMMP-9均高水平表达,并可检测到活性MMP-9的分泌.肺、肝脏组织匀浆孵育液中活性MMP-2、proMMP-2和proMMP-9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组织孵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种组织均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proMMP-2、活性MMP-2、proMMP-9的产生(r=0.569~0.864).结论:人正常淋巴结组织对人食管癌细胞分泌MMP-2、MMP-9的诱导作用强于肺和肝脏组织,淋巴结组织可能具有食管癌细胞淋巴结高转移性的特殊微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分子表达及干扰后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度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GM-CSF和IL-4刺激诱导DCs.培养第4天分3组: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加入病毒共孵育12 h后换液,继续培养60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成熟.第7天收集细胞用RT-PCR检测DC-SIG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Cs总DC-SIGN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DC-SIGN水平,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对CD4+ 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①荧光显微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20时,DCs感染病毒的效率达85%.②RT-PCR证实RNA干扰后DC-SIGN mRNA表达水平(0.252 5±0.139 6)显著低于另2组(0.572 2±0.190 9、0.548 7±0.11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2,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DCs内总DC-SIGN 水平(0.323 7±0.057 0)显著低于另2组(0.590±0.014、0.578 ±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76,P<0.05).④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组DCs表面表达DC-SIGN水平[(43.10±10.12)%]显著低于另2组[(73.05±8.11)%、(74.4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P<0.05).⑤各组间成熟标志物HLA-DR及CD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LISA结果显示各组DCs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组DCs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有效抑制DCs表面DC-SIGN分子表达,抑制DC-SIGN表达对DCs成熟度及DCs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survivin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DCs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有人surviv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转染树突状细胞构建DC疫苗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行设计一对分别含有Kpn Ⅰ和Xhol Ⅰ酶切位点的survivin基因上下游引物,以质粒pCITE/survivin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survivin基因全部序列.片段回收后经酶切,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获得重组质粒pAdTrack-CMV-survivin.通过Kpn Ⅰ和Xhol Ⅰ双酶切、PCR及插入片段测序鉴定后,将正确重组体pAdTrack-survivin转化包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菌.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的腺病毒.同时将病毒上清转染树突状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分析观察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人surviv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65×108PFU/ml.在19×103频段附近可见survivin蛋白表达为16.5×103.结论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成功转染到树突状细胞内表达,为下一步研究人survivin作为靶抗原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