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官昌盛  严群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1807-1807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或神经膜瘤,属临床罕见肿瘤[1],发生于消化道者极少见.我院于2009年1月手术确诊1例胃壁神经鞘瘤,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咽部良性肿瘤种类繁多,占耳鼻咽喉部肿瘤的24%.源于上皮组织者有乳头状瘤、腺瘤、囊肿等,源于间叶组织者有纤维瘤、纤维血管瘤、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从神经组织发生者有神经鞘膜瘤、神经节细胞瘤、脑膜瘤等,属于胚胎残余性者有畸胎瘤、脊索瘤、舌根甲状腺等.较常见者有乳头状瘤、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咽血管瘤、混合瘤、神经鞘膜瘤.喉部良性肿瘤比恶性者少见,其中以乳头状瘤最常见,依次为纤维瘤、血管瘤、软骨瘤,其他如神经鞘膜瘤、腺瘤、肌瘤、化学感受器瘤等则少见.现选咽喉部较常见的几种良性肿瘤分述于后.1 咽部乳头状瘤咽乳头状瘤是咽部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口咽部占40%,男性占多数.此病预后良好,少数多发性或伴喉乳头状瘤患者,不易彻底切除,复发机会多,极少数可有恶变.临床表现:常因体积小,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咽部发痒、异物感.多在咽部检查时偶然发  相似文献   

3.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或雪旺细胞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颈部为其好发部位之一,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0%,任何神经均可发生,如交感、迷走、臂丛、颈丛等,其中以交感及迷走神经最常见。本文回顾1998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治疗14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25例神经源性肿瘤中良性肿瘤23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发生于后纵隔22例,其中2例肿瘤侵入椎管,呈哑铃状改变.1例发生于前纵隔.CT表现为紧邻纵隔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胸壁肌肉组织,部分病灶中心可见坏死区,3例肿瘤内尚可见斑点状钙化.恶性者2例,均发生于后纵隔,为恶性神经鞘瘤.CT表现为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可见血性胸水,另1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 结论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典型的CT影像特征,CT除能较准确诊断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外,还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形态以及累及周围结构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鞘瘤,均来源于肾上腺髓质,起源于肾上腺神经母细胞.其中,肾上腺神经鞘瘤极为少见,其发病率远低于肾上腺其他神经源性肿瘤.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CT和MR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胸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结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胸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神经节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多数呈低密度,少数呈等密度;神经纤维瘤钙化比例低于神经鞘瘤伴(P0.05),神经节细胞瘤强化比例低于神经纤维瘤(P0.05),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坏死及囊变比例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有助于胸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定性诊断,亦可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7.
神经鞘膜瘤(Neurilemmoma)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1],可单发或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于颈部者,其诊断与治疗易与颈部转移性肿瘤混淆,误诊率较高,临床上有研究意义,我科收治的1例颈深部神经鞘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前臂中央型神经鞘瘤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病例资料神经鞘瘤又称许旺氏细胞瘤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为周围神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最常见于头部以及  相似文献   

9.
神经鞘和神经内衣起源的肿瘤较为常见,分布广泛。来源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单发的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以及丛状神经纤维瘤都可恶变为恶性神经鞘瘤[1]。本文就我院1995年9月 ̄2003年4月所积累的神经鞘瘤32例、神经纤维瘤16例和恶性雪旺氏细胞瘤8例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神经鞘和神经内衣起源的肿瘤较为常见,分布广泛。来源于神经鞘膜的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单发的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以及丛状神经纤维瘤都可恶变为恶性神经鞘瘤。本文就我院1995年9月~2003年4月所积累的神经鞘瘤32例、神经纤维瘤16例和恶性雪旺氏细胞瘤8例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右上颌窦神经鞘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是来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肿瘤,亦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或神经膜瘤(Neurinoma)。颅内神经鞘瘤,以发生于第8对颅神经者最多见。周围神经的神经鞘瘤好发于四肢、颈背、在颜面部还发生于腮腺、眼眶内、鼻腔  相似文献   

12.
神经鞘膜肿瘤有神经鞘瘤(neurilemmoma)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两类;两者均为神经鞘细胞来源,小肿瘤可无症状,较大者因受累神经受压而引起麻痹或疼痛,并沿神经放射.大多数肿瘤能手术根治,极少数与脊髓等紧密粘连未能完全切除者可复发.以上两型肿瘤均可发生恶变,但较多见于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复发可能性低,即使复发肿瘤大多仍属良性;本科室于2012年7月收治一例经病理证实位于S1-3椎管内及骶椎骨质内的巨大神经鞘瘤,采用后正中稍向左侧孤形入路手术完全切除,术后2个月复查MRI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Nio  M.  Sano  N.  Kotera  A.  李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2):42-42
作者报道1例患原发性气管雪旺细胞瘤(神经鞘瘤)的9岁女患儿合并气道梗阻。CT扫描发现气管内多息肉样肿块,73%的管腔发生梗阻。行气管部分切除及吻合术。病检确诊为起源于雪旺细胞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9岁女患儿的原发性气管雪旺细胞瘤(神经鞘瘤)@Nio M. @Sano N. @Kotera  相似文献   

14.
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来自周围神经鞘膜上的雪旺氏细胞,故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多发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为周围神经。现收集我科从1978-2008年30年间资料完整的发生在口腔领面颈部神经鞘膜瘤68例,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48例,收集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48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与CT三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率分别为79.16%(38/48)、72.91%(35/48),CT三期增强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率分别为97.91%(47/48)、95.83%(46/48),CT三期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检出率及准确诊断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病灶外形呈现圆形或类圆形,部分呈现结节状,病灶以低密度为主,其间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其中12例(28.00%)患者可见邻近椎间孔扩大,骨质压迫吸收,完全实性者瘤体密度较均;完全囊性者为囊壁较薄,内外壁均光整;囊实性者图像可见实性成分出现大片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静脉期平均CT值(52.5±8.25)HU,动脉期平均CT值(52.5±8.25)HU,增强扫描中多数患者可见肿块边缘强化较均匀,内部强化呈云絮状、蜂窝状强化,静脉期进一步轻度渐进性强化,矢状位重建可见病灶上下缘低密度影与肿块相连,形成典型的神经出入征像。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腹膜后神经鞘瘤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内部结构及与邻近脏器解剖等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者报道一例十分罕见、但具有特征性组织病理学表现的良性神经鞘瘤亚型,先前由G oldblum等命名为成神经细胞瘤样神经鞘瘤。方法:一例26岁女性患者主述6年萎缩性斑片病史。临床表现类似于皮肤松弛。结果:皮肤活检符合成神经细胞瘤样神经鞘瘤,有如下特征性表现:①玫瑰花样结构,②伴发皮肤松弛。结论:因为不论病理特征和肿瘤临床表现都不需与成神经细胞瘤鉴别,作者建议更名为玫瑰花样神经鞘瘤。据作者所知,该案例为首例玫瑰花样神经鞘瘤伴发皮肤松弛的报道。玫瑰花样神经鞘瘤(成神经细胞瘤样)伴发皮肤松弛@Vélez D.$Hospital Universi…  相似文献   

17.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鉴别诊断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的意义,指导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患者(16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神经鞘瘤)的一般资料、动态CT增强扫描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组织学特点.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的时间与CT值密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在高峰持续较长时间,然后缓慢下降.神经鞘瘤的曲线呈速升速降型,海绵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肿瘤增强后1 min、5 min、10 min和最高CT值减去10 min的CT值有差别(P<0.05)(神经鞘瘤的CT值较低,即下降较多).结论 海绵状血管瘤和神经鞘瘤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运用动态增强CT扫描可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这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和麻醉方式、手术方法的选择,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及鉴剐诊断。方法对本院近年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胃神经鞘瘤及10例胃间质瘤病例,CT资料完整,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11例均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胃神经鞘瘤2例位于大弯侧,1例位于小弯侧。胃间质瘤4例位于胃小弯侧,6例位于胃大弯及胃窦部,7例向胃腔内生长,2例向胃外生长,1例胃腔内外生长。胃神经鞘瘤术前均误诊为间质瘤或其它疾病。结论CT能很准确地显示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关系,两者CT表现鉴别有一定困难,胃内巨大分叶样哑铃状软组织肿块是胃神经鞘瘤较特征性影像学改变,且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神经鞘膜瘤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对86例神经鞘膜瘤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行肿瘤的包膜内切除术.结果 86例皆得到6~84个月的随访,切除部位无1例复发,其中3例多发性神经鞘膜瘤因肿瘤数量太多而无法全部切除,3例术后6月内有局部感觉麻木,其余皆神经功能正常.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神经鞘膜瘤的疗效满意,有瘤体切除彻底,神经干保护好、损伤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