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部位自体皮供区、二茬皮供皮的特点,达到尽可能合理利用供区、较好发挥供区效率的目的.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70%TBSA且Ⅲ度面积≥20%TBSA患者86例,采用头皮区、足底部、腹部、臀部及其他部位作为自体皮供区,部分同时切取二茬头皮,进行微粒皮或/及皮片移植,观察受区、供区愈合情况并分析.结果:86例患者死亡5例,自动出院2例,痊愈79例.微粒皮移植一层头皮、二茬头皮后创面上皮化率差异无显著性[(82.7±10.3)% vs.(81.0±10.0)%,P>0.05],但一层头皮与二茬头皮供区术后完全上皮化时间差异有显著性[(7.3±2.2)d vs.(11.6±3.7)d,P<0.05];二茬头皮用于肉芽创面植皮成活率低,平均(42.6±12.8)%.足底二茬皮微粒皮移植后,受区色素缺失且不形成皮脂脓肿,而一层足底皮片移植后有明显角质层过度生长表现.腋窝及耻骨联合区皮片特点近似头皮.结论:对有限的自体皮供区进行规划使用、尽可能使用二茬皮作微粒皮移植、加强综合治疗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是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过程中充分利用供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儿男,6岁,22kg,于吃饭时被足球撞击,将口中一支筷子戳入咽后壁,家长拔筷时筷尖端3.7cm折断,存留体内.后因头痛、发热、血象高、脑脊液混浊被某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行抗生素治疗后缓解.一个月后行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在寰枕间椎管内硬膜囊和左椎动脉间确有一异物.除颈部活动受限外,其他感觉运动功能正常.转入我院后决定经口咽部进路行异物取出术.术前BP、HR、白细胞及脑脊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1998年共收治足底皮肤脱套伤11例,在清创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并在术中注意到处理足底脂肪垫的正确与否与术后足底皮肤的成活率有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疼痛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娜  李静 《护理学杂志》2008,23(7):15-16
目的 减少新生儿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的疼痛程度.方法 将行足底静脉采血的4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30例.干预组在进行足底采血前给予腿部和足底按摩,必要时足底加温,采血过程中提供"袋鼠"样母婴体位,采血后进行母乳喂养并伴以有节奏的轻拍和安抚性的语言,同时采血操作的整个过程播放轻柔的音乐;对照组行常规足底采血.分别于采血时、采血后60 min对两组新生儿疼痛的生理及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采血时、采血后60 min疼痛的生理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行为表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新生儿疼痛在医疗操作中常见,可用疼痛量表综合评估,足底采血时给予适宜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操作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行足底采血,足底血量不足时,常规方法为针刺后用力挤压,如此易造成足底肿胀,新生儿因疼痛哭闹,采血人员耗时费力,一次成功率低.鉴此,笔者于2009年6月开始,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同时给予其轻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王某,女性,32岁,商场售货员,山东人,因腰痛3年伴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3个月,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5双侧椎弓根峡部陈旧性崩裂收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月经史:14,3~5/28~30,量色正常.25岁足月分娩一女.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各方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前屈25°时右小腿麻木至足底,左小腿内外侧麻木.后伸15°时右小腿及双足底麻痛.右侧屈15°时左大腿疼痛至膝部、右下肢麻痛至足底.左侧屈15°时右下肢放射痛至足底.L5、S1棘突旁固定压痛点并放射至右小腿及足跟.直腿抬高试验双侧均50°阳性,双髋各方功能良好.双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鞍区及肛周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3岁。2002年7月走山路时被树枝刺伤左足足底.在当地卫生所换药治疗半个月后创面愈合,行走无异常.9月开始左足出现肿痛,活动后加重.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有缓解.但症状反复、渐加重,无发热及盗汗。2003年3月入我院,查体:左足背及内侧肿胀.表皮发红.皮温较高,足内侧班痛( )。踝关节活动无受限。X线片示:左足舟  相似文献   

8.
胡玉祥  郭翱  张文亚  章鸣  章峰火  郭随林 《骨科》2016,7(6):394-397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撕脱皮肤预制皮瓣游离并修复足底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月,本院诊疗的20例足底软组织撕脱伤患者,清创撕脱离体的皮肤软组织,将其削薄后打包移植于股外侧中段筋膜上预制足底皮瓣.3周后皮瓣成活,再行二期皮瓣移植术将皮瓣游离回植原位.术后常规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清洁换药等.结果 所有患者预制皮瓣血运丰富、全部成活,修复创面均一期愈合.但有2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和感染,探查发现部分皮缘坏死,经清洁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3个月,患者均恢复行走和负重能力.根据章鸣等制定的评定量表作为评定指标.其中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 采用足底撕脱皮肤预制游离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撕脱伤能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彭宏 《颈腰痛杂志》2021,42(1):94-96,111
目的 基于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探讨植骨融合后取出椎弓根螺钉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8年3月行后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长节段内固定+短节段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其中45例待植骨融合后取出内固定钉棒,作为观察组;另按照1:1的匹配比例纳入45例植骨融合后未取出内固定钉棒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观察组患者内植物取出时、取出后1年和2年时,对两组患者的腰背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进行比较,同时对比节段活动度、后凸Cobb角和脊柱矢状轴(sagittal vertebral axis,SVA)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内植物取出时间平均为(18.3±17.6)个月;据此,对照组以内固定术后18个月作为观察组的"内植物取出时"相对应观察截点.观察组患者内植物取出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取出后1、2年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内植物取出后1、2年时,观察组患者节段间活动度均显著改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内植物取出后,并未造成侧凸Cobb角和SVA值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植骨融合成功后,取出椎弓根钉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腰背痛和功能障碍,这可能与节段间活动度有所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足底外伤后纤维肉瘤1例报告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262200)宋振东,秦奎华,王培先董某,女,23岁,工人。1993年10月7日首诊,自述右足底硌伤后渐起一肿物2年余,平时无明显不适,仅在行走时或踩到质梗隆起的石块等物时感疼痛,近1个月来足底肿胀加快...  相似文献   

11.
腰骶部神经根畸形和神经后根节异位畸形是一种解剖变异,可以导致腰腿部疼痛。在行腰椎间盘和腰骶部神经根压迫症手术治疗时,有可能被忽视而影响疗效,甚至在术中被误伤。现将作者以1990年3月至1995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7例腰骶部神经根及后根节异位畸形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类固醇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本院疼痛科的足底筋膜炎患者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36~73岁,BMI 18~35kg/m2。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组(PRP组)和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组(S组),每组16例。在超声引导下PRP组将制备出的4ml PRP注入跖筋膜表面。S组将复方倍他米松1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的混合液注入跖筋膜表面。评估患者注射治疗前(T0)和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时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的VAS评分。采用超声测量T0和T2时患者俯卧位时跟骨-筋膜结合处足底筋膜厚度。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足底筋膜有无撕裂等并发症。结果与T0时比较,T1、T2和T3时两组患者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1和T2时PRP组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T3时PRP组晨起后起步状态、步行10步后状态和当天总体平均状态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2时两组足底筋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T0和T2时两组足底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出血、血肿、感染以及足底筋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与类固醇激素均能有效治疗足底筋膜炎,激素局部注射显效快,但富血小板血浆疗效相对更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3.
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口止母趾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 2月~ 2 0 0 2年 5月 ,我们应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口止母趾损伤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应用解剖胫后动脉经踝管进入足底 ,在口止母展肌起点处分为足底内、外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经口止母展肌深面后 ,沿足底内侧向前走行 ,主干位于口止母展肌与趾短屈肌之间 ,沿途向足底内侧发出多个皮支营养皮肤 ,并在第1、2跖骨间隙近侧与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相交通 ,在靠近第 1跖骨远端时走向深面 ,潜行于口止母长屈肌与第 1跖骨之间 ,在第 1跖骨头跖侧与足底外侧动脉分支、第1跖底动脉及 口止母趾胫侧趾底动脉形成“X”形吻合。这是…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疼痛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娜  李静 《护理学杂志》2008,23(4):15-16
目的减少新生儿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的疼痛程度。方法将行足底静脉采血的4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30例。干预组在进行足底采血前给予腿部和足底按摩,必要时足底加温,采血过程中提供“袋鼠”样母婴体位,采血后进行母乳喂养并伴以有节奏的轻拍和安抚性的语言,同时采血操作的整个过程播放轻柔的音乐;对照组行常规足底采血。分别于采血时、采血后60min对两组新生儿疼痛的生理及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采血时、采血后60min疼痛的生理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行为表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生儿疼痛在医疗操作中常见,可用疼痛量表综合评估,足底采血时给予适宜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操作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足底主要韧带损伤后足底压力及接触面积的变化情况. 方法 7例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显露并依次切断足底跖筋膜,弹簧韧带、跖长韧带、跖短韧带,模拟足底主要韧带损伤.经电子万能试验机逐级加载至700 N,利用F-scan足底压力测鼍系统,测量足底韧带损伤前后足底压力峰值及接触面积的变化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标本后足部位一直为压力峰值区,当足弓内在维持结构损伤后,前足压力增加,峰值压力位于第3跖骨头下;而足底接触总面积无明显改变. 结论 足底韧带损伤后,足底压力分布将发生改变,足外侧的应力集中,可能是出现临床症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行足底采血,足底血量不足时,常规方法为针刺后用力挤压,如此易造成足底肿胀,新生儿因疼痛哭闹,采血人员耗时费力,一次成功率低。鉴此,笔者于2009年6月开始,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同时给予其轻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步态及足底应力的改变.方法 利用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接受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行步态分析及动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 不同术式拇手指再造术后接受步态分析的患者共38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4~182个月).10例传统躅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的步态周期持续时间、双支撑相所占比例均有延长的趋势;部分供足砪趾的峰压力、峰压强异常增高,而另有部分供趾的则明显降低甚至缺失;供足第三、四跖骨头的峰压强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压力亦有增高趋势;供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前移的距离明显变小.18例改良砪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砪趾峰压力及压强,时间积分小于健侧砪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峰压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态周期及其各步态时相所占比例及双侧前足各跖骨头部位的峰压力、峰压强与压强,时间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供、健足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基本相同.其他再造术式术后供足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各种游离足部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砪甲皮瓣移植对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分布有很大的影响,而改良游离砪甲皮瓣移植对供足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步态及足底应力的改变.方法 利用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接受不同术式的拇手指再造术后患者行步态分析及动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 不同术式拇手指再造术后接受步态分析的患者共38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4~182个月).10例传统躅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的步态周期持续时间、双支撑相所占比例均有延长的趋势;部分供足砪趾的峰压力、峰压强异常增高,而另有部分供趾的则明显降低甚至缺失;供足第三、四跖骨头的峰压强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压力亦有增高趋势;供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前移的距离明显变小.18例改良砪甲皮瓣患者的供足与健足相比,供足砪趾峰压力及压强,时间积分小于健侧砪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峰压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态周期及其各步态时相所占比例及双侧前足各跖骨头部位的峰压力、峰压强与压强,时间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供、健足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基本相同.其他再造术式术后供足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各种游离足部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砪甲皮瓣移植对供足步态和足底应力分布有很大的影响,而改良游离砪甲皮瓣移植对供足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冲击波方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慢性跖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足底组和复合组,足底组对足底区进行冲击波治疗,复合组在足底区治疗的基础上对同侧小腿三头肌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足底部压痛阈值(PPT)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足底组比较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周PPT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在治疗后4、12周PP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4、12周与足底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同时冲击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足底筋膜治疗。  相似文献   

20.
足底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足底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质地优良的皮瓣.方法 2004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足底内侧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四趾撕脱离断伤4例以及前足底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男3例,女2例;年龄8~40岁.均为机器绞伤.撕脱皮肤或软组织缺损范围5cm×4cm~8cm×6cm;病程3~6h.皮瓣切取范围6cm×5cm~9cm×7cm;供区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肿胀5~6d后消退,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患者获随访1~2年,皮瓣质地良好,颜色接近正常,痛温觉部分恢复;无磨损溃疡,步态正常.结论 足底内侧筋膜蒂逆行皮瓣是修复足底前部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