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预后生存质量,及时、正确诊断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环节.数字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以及CT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两者各有优缺点[1].我们对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进行了3D-CTA和2D-DSA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2种检查方法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外科手术结果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A图像与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在356例患者中的195例患者颅内发现215个动脉瘤?5个动脉瘤CTA漏诊,9个动脉瘤在DSA检查中未能清楚显示,但被CTA发现,其中5个得到手术证实,另外4个未行手术治疗?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 h到3 d).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 经3D-CTA、DSA和手术共同证实发现44例共49个动脉瘤.在44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42例47个动脉瘤.DSA发现43例48个动脉瘤.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3D-CTA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和t=0.49,均为P>0.05).表明3D-CTA所显示颅内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等结果与DSA检查基本相符.53例病情轻重不一患者在行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可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率,与DSA检查互补可得到颅内动脉瘤更完整的信息其有快捷、经济、安全和微创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是一种新的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它可以提供一个三维的动脉瘤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本文验证3D-CTA在诊断和治疗动脉瘤中的价值以及它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时的特点.方法对经过DSA证实的20例21个动脉瘤进行3D-CTA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3D-CTA显示21个动脉瘤,检出率100%(21/21),它可对动脉瘤的位置、蒂的宽窄、瘤的生长方向、同载瘤动脉及周边血管的关系明确表示.结论 3D-CTA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补充检查手段和脑血管疾病的初步筛选方法,目前还不能取代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CTA和DSA检查,以DSA为参考标准,评价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7例中CTA检出动脉瘤19个,DSA检出动脉瘤21个,CTA显示多发2例,DSA显示多发3例,CTA1例单发动脉瘤未显示,1例多发动脉瘤显示1个,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100%。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尤其适用于急症病人的颅内动脉瘤筛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名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应用MIP(最大密度投影)及VRT(容积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159个(9例多发),手术证实83个(75例),DSA证实76个(74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DSA结果 和手术结果 基本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评估中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及其局限性,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3D-CTA图像重建时分别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最大强度投影法(MIP)、体积透视图法(VR)以及仿真血管内镜技术法(VRT)分别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DSA常规进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右侧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68例患者,DSA检查和3D-CTA检查各发现动脉瘤76个,3D-CTA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4.7±3.0)mm;3D-CTA检查MIP法测为(4.8±3.0)mm,SSD法检测为(5.0±3.0)mm。三者间所测得的动脉瘤最大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能够避免常规DSA检查时产生的影像重叠,但是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对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 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 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 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并采用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所有病例均同DSA和(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48例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CTA共检出动脉瘤39例,占81.25%.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基本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成年人群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2%~5%,其中每年发生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是1%~2%[1].脑血管造影通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但是,脑血管造影中有0.33%~0.5%有导致永久性神经并发症的危险[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是一种非创伤、不用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已经用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本文报告23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MRA诊断,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诊断并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的价值与限度.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 6 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的影像 ,其中 8例动脉瘤和 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 ,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6 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 2 6例 ;AVM 8例 ,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 ;脑梗塞 5例中 ,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 ,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 ;其余 2 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 8例动脉瘤和 4例AVM的DSA检查及 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 ,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颅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40例颅内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观察其表现(瘤体部位、形态、大小等),同时与DSA结果比较。结果 MSCTA检出脑动脉瘤38例(95.0%),DSA检出39例(97.5%),两组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分别为(9.98±2.54)mm、(4.29±1.45)mm,与DSA的(10.07±2.30)mm、(4.32±1.3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位置分布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诊断颅内脑动脉瘤敏感度较高,与DSA类似,无创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了自2001年以来确诊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单纯脑实质出血1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2例,1例无明显异常.DSA检查均具有颈内动脉(ICA)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或闭塞;颅底血管闭塞处附近呈异常血管网生成的典型表现.共发现9个颅内动脉瘤,其中主要动脉动脉瘤6例,外周动脉动脉瘤3例.所有动脉瘤形状均为囊状,且为责任动脉瘤.结论 CT检查仅能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DSA检查可清楚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及是否合并动脉瘤.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脑叶出血,脑室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 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21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 A 组,另22例同时行 CT 血管造影作为 B 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A 组的检出率为85.71%,B 组为86.36%,DSA 为97.67%,A、B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均显著低于 DSA 检查结果(P <0.05);A 组和B 组的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均与 DSA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CT 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容积重建成像三维CT血管造影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Fang B  Jiang DY  Chao M  Zhang DJ  Li T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867-1870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及容积重建技术(VR)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lus 4 Somatom Volume Zoom型容积CT扫描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共对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了CTA检查,其中有2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l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3例行GDC栓塞术,其余保守治疗。结果共诊断45例动脉瘤患者,发现动脉瘤59个,其中小动脉瘤(≤5mm)32个。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在部分病例上要优于DSA。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人们普遍认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然而近年来,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愈来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DSA的"金标准"也受到了较大的挑战<'[1-2]>.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作者对33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行急诊CTA检查,动脉瘤发现率100%,漏诊率4.2%,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术后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u LZ  Liu J  Yang H  Dong MH  Sui JM  Fan G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7-880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其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了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以DSA和手术作为参考标准,评价3D-CTA诊断价值。对其中的5例动脉瘤夹闭病例进行术后评价,术前术后均进行了CTA检查,通过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根据DSA资料及手术结果,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3.9%。对5例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的患者通过CTA进行了随访,与术前CTA相比,颅内大血管均未见狭窄或闭塞。结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较好的三维显示能力,是一种可靠、微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间192名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价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192例中,CTA检查出动脉瘤162例,脑血管畸形12例;另有假阴性1例,假阳性1例,均通过DSA及手术证实,3D-CTA在aSAH诊断的灵敏性为96.17%,特异性为94.11%。结论3D-CTA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