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贲门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采用艾显蓝 雪夫 (AB PAS)和高铁二胺 艾显兰 (HID AB)粘液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了 49例贲门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化学特点 ,并与 93例胃癌癌旁肠上皮化生做对照。结果 :贲门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 ( 4 4 9% )明显低于胃癌癌旁的肠上皮化生检出率 ( 80 64 % ) (P <0 .0 1) ;贲门癌癌旁不完全型小肠化生 ( 3 1.82 % )和不完全型大肠化生 ( 63 .64 % )所占肠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胃癌癌旁不完全型小肠化生 ( 5 .3 3 % )和大肠化生 ( 2 1.3 3 % )所占肠化的比例 (P <0 .0 1)。结论 :贲门癌旁上皮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检出率明显高于胃癌癌旁上皮提示其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贲门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癌旁组织肠上皮化生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贲门癌(GCA)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2种方法分析408例河南GCA高发区GCA癌旁组织IM的分布特征.结果: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2%(130/408),Ⅰ、Ⅱ和Ⅲ型IM所占比例分别为65%、16%和19%,Ⅰ型多于其他2型(x2=86.146,P<0.05).IM伴不典型增生的比例(88%)高于伴慢性浅表性胃炎(13%)和慢性萎缩性胃炎(30%)(P<0.05).结论:GCA癌旁IM的发生率随癌前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提示其可能是一种重要的GCA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胃癌高发区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两型肠上皮化生中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对我国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到35-64岁的居民3401人进行了胃内7个标准部位的胃镜活检。对所有的活检材料均进行了病理检查,并研究肠化生类型及其与异型增生的关系。结果:这一人群的肠化检出率为52.8%,异型增生检出经为20.1%,小肠型肠化生中异型增生的发生率为33.6%,大肠型肠化生中的发生率为5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癌癌旁组织及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肠上皮化生(IM)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艾显蓝-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艾显兰(HID-AB)黏液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河南贲门癌高发区70例贲门癌癌旁组织和320例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中的IM进行检测.结果:贲门癌癌旁组织的IM检出率38.5%(27/70),高于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组织中的IM检出率4.4%(14/320)(x2=71.394 5,P<0.01).贲门癌癌旁组织IM不完全型占92.6%(25/27),完全型IM占7.4%(2/27);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的IM不完全型占7.1%(1/14),完全型IM占92.9%(13/14);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15 7,P<0.01).贲门癌旁组织的IM大肠型占59.2%(16/27),小肠型占40.8%(11/27);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的IM小肠型占92.9%(13/14),大肠型占7.1%(1/14);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17 3,P<0.01).结论:IM可能是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癌前病变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完全型和大肠型IM可能是贲门癌前病变的独特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5.
贲门肠上皮化生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爱显蓝 雪夫 (AB PAS) ,爱显蓝 [AB(pH 2 .5 ) ] ,高铁二胺 (HID)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化学染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分别用AB PAS ,AB(pH 2 .5 ) ,HID法对 2 5例病理诊断为肠化的贲门组织的 5 μm连续切片 3张进行染色。 结果 :染色结果比较 ,AB PAS法和MID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明显优于AB(pH 2 .5 )法 (P <0 .0 5 ) ,且 3种染色法对同一病变的染色结果的组织学分型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染色性质比较 ,AB PAS法对酸性和中性黏液着色 ,染色强度、对比度均最为理想。HID可区分硫酸化和羟基化酸性黏液 ,染色强度 ,对比度较好。AB(pH 2 .5 )法仅对酸性物质着色 ;染色强度和对比度明显不如前 2种方法。结论 :肠上皮化生组织化学染色首选AB PAS ,初步筛选时选用AB(pH 2 .5 )法 ,有区分黏液成分和指导IM组织化学分型要求时首选MID法  相似文献   

6.
常英  刘斌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9):807-809
近年来,美国和西欧国家的食管及胃食管连接处腺癌发病率逐渐增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被认为是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倍受关注。亦有研究发现,位置正常的胃食管连接处也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它是否也增加胃食管连接处腺癌发生的危险性,目前看法不一。本文旨在将BE和贲门肠上皮化生(Cardla intestinal metaplasia,CIM)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笃信  凌奇荷 《湖南医学》1996,13(4):193-194
对525例胃疾病患者行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检查,HP阳性者310例,占59.1%,有肠化生者127例,占24.2%,二者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P〈0.005)。HP阳性组肠化生比阴性组更常见,分别为28.4%和18.1%(P〈0.01),HP阳性的肠化生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HP阴性者。提示HP感染是肠化生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肠化生与肠型胃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癌旁与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肠上皮化生(IM)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70例贲门癌癌旁IM与320例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IM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无症状人群贲门黏膜活检标本中IM检出率4.4%(14/320),低于贲门癌癌旁组织中的38.6%(24/70)(P<0.01).癌旁IM组织中p53蛋白高表达率高于无症状人群IM(x2=8.784 0,P<0.01),但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8 8,P>0.05).结论:贲门癌癌旁IM可能更易发生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组织学发生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0.
应用AB(PH 1.0)KOH/PAS粘液组织化学和ABC法凝集素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0例胃粘膜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结肠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多见于肠型癌及其癌旁组织.在形态学和功能上,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分化不成熟.两型肠化在弥漫型癌中无显著差导.5种凝集素受体含量和分布的差异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凝集素肠化分型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与粘液组化染色基本相符。我们认为不完全型肠化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完全型肠化可能与弥漫型胃癌有关。应用AB/KOH/PAS染色进行肠化分型和凝集素标记,对于癌前病变的检测和癌的早期诊断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的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P53和PCNA分子学特征。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法(Alcianblue-Periodicacid Schiff,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法(High Iron Diamine-Alcianblue,HID-AB)以及ABC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研究了70例贲门癌的组织化学及P53和PCNA蛋白表达变化特征。结果肠型GCA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73.08%)明显高于非肠型GCA(29.55%)(P<0.01);PCNA蛋白阳性高表达(~)率(96.15%)也明显高于非肠型GCA(65.91%)(P<0.01)。含硫化粘蛋白的GCA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70.59%)明显高于不含硫化粘蛋白的GCA(41.51%)(P<0.05);PCNA蛋白阳性高表达(~)率(94.12%)也明显高于不含硫化粘蛋白的GCA(71.70%)(P<0.05)。结论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判断GCA不同组织类型和分类的重要指标,并可能对了解GCA临床生物学特征(如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固有腺的组织分布和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奥新蓝-雪夫染色(AB-PAS染色)法,对来自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的4 263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食管固有腺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4263例患者中,检出食管固有腺2591例(61%),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可检出食管固有腺,40岁以上年龄段检出率较高.从2591例中挑选出切片完整、染色均匀、无折叠的787例共1428张切片进行腺体分类:黏液腺占42.4%,混合腺占25.2%,贲门腺占24.5%,浆液腺仅占7.9%.抽取2653张切片进行腺体分布部位分析:黏膜下层腺体占49.0%,同有层腺体占26.7%,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占24.3%(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食管黏膜固有层腺体以中性黏液腺为主,与贲门腺相似;食管黏膜下层以酸性黏液腺为主.食管固有层腺体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肠化和癌发生率均高于黏膜下层腺体(P<0.05).腺体良性增生主要表现为腺体呈肿瘤侵袭性生长,侵犯食管上皮或破坏食管上皮,直至全部取代食管上皮.结论:食管固有腺增生,尤其是固有层内腺体增生是河南食管癌高发区较为常见的病理改变;固有层腺体从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取代食管上皮到癌变可能是该地区特殊的食管贲门交界部腺癌组织学发生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粘蛋白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粘蛋白 1(MUC1)表达与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 (SCC)、贲门腺癌 (GCA)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MUC1在 5 0例SCC和 2 1例GCA及配对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分别以活检正常的 10例食管粘膜组织及 8例贲门粘膜组织为对照。结果 :MUC1免疫阳性染色呈棕黄色或深棕黄色。 4 8例SCC(48/5 0 )和 2 1例GCA(2 1/2 1)原发病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MUC1表达 ,6例正常食管粘膜 (6 /10 )和 4例正常贲门粘膜 (4/8)中观察到MUC1弱免疫阳性反应。正常细胞中 ,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近管腔或腺腔侧 ,但在癌细胞中则胞膜和胞浆中均有表达。SCC与正常食管粘膜、GCA与正常贲门粘膜MUC1免疫阳性反应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P =0 .0 0 5 0 6 ,P =0 .0 0 2 95 ) ,SCC和GCA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间MUC1的一致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U =4 .4 15 ,P <0 .0 0 0 1,U =2 .2 74 ,P <0 .0 5 ) ,一致性MUC1变化的发生率在SCC为 6 0 % (30 /5 0 ) ,GCA为 85 .71% (18/2 1) ;其中一致性阳性的发生率在SCC为 5 6 % ,GCA为10 0 %。SCC组织分化的恶性程度与MUC1免疫反应的强度呈负相关 (r =- 0 .35 6 6 ,P <0 .0 5 ) ,GCA出现类似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UC1免疫反  相似文献   

14.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表面变化及其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141例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患者PTEN的表达状况。结果: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PTEN阳性率分别为47%(34/73)和43%(29/6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升高,PTEN蛋白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淋巴结转移组PTEN免疫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但统计分析未发现PTEN免疫阳性反应率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存在相关性(P均大于0.05)。结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存在一致的PTEN蛋白变化,提示2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下白醋喷洒对胃黏膜肠化诊断的价值。方法139例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的病例,应用1.5%白醋喷洒胃窦部黏膜,1min后观察其黏膜形态的变化并记录,同时在其改变最明显的部位靶向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64例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的病例中,伴肠化者35例,伴不典型增生者8例,喷洒白醋后29例伴肠化及5例伴不典型增生者白化明显,21例单纯萎缩性胃炎中6例白化明显,余未见明显白化;胃小凹以Ⅳ型改变为主,仅2例伴肠化者表现为Ⅲ型。70例浅表性胃炎中伴肠化的21例中有19例白化明显,49例不伴肠化的浅表性胃炎中3例白化明显;伴肠化者胃小凹改变主要为Ⅳ型,不伴肠化者以Ⅱ型改变为主;胃癌以Ⅵ型改变为主。胃黏膜白化的改变中,伴肠化组明显高于不伴肠化的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对胃黏膜喷洒白醋,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的胃窦黏膜白化明显,胃小凹形态一过性发生变化,有助于指导靶向活检,可提高胃黏膜肠化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对2117 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 HP) 检测和胃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HP 阳性者1428 例,占67 .45 % ,有肠化生者629 例,占29 .71 % 。HP 阳性组肠化生比阴性组更常见,分别为32 .84 % 与23 .22 % ( P < 0 .01) 。这表明肠化生与年龄有关。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及肠化生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提示HP 感染是肠上皮化生的促进因素之一,继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