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库兴氏(Cushing)溃疡,于1932年由Cushing首先发现而得名,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为颅内损伤、脑瘤或颅脑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溃疡、渗血,偶尔整块局部胃肠壁完全溶解,引起出血、穿孔。颅脑损伤患者并发Cushing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16%-47%,出血后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2.
Cushing溃疡是指颅内疾病引起的胃肠道急性溃疡。患者术前并不存在胃肠道病变,手术后发生的消化道溃疡显然与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有关,其主要原因是应激反应和特殊部位的神经结构损伤引起的胃黏膜弥漫性糜烂和溃疡所致。自2004年3月来,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采用早期洗胃、胃内灌注组织胺受体拮抗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早期鼻饲流质饮食,以及心电监护、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Cushing溃疡的发生率,并能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2006年1-5月对30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能全力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27例患者配合完成营养计划,创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余3例肠内营养不适,改肠外营养。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营养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 2006年1-5月对30例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采用鼻肠管术后早期输入能全力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 27例患者配合完成营养计划,创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余3例肠内营养不适,改肠外营养.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营养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疾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7年5月的92例行肠外营养的上消化道疾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的86例行肠内营养的上消化道疾病手术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上消化道疾病术后患者安全、有效,既可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又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增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肠外营养。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观察组IgG、IgM、Ig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前,两组ALB、PA、TR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截瘫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截瘫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将2组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营养状态显著好转,肺部感染并发症显著减少,但住院费用无显著增加.结论 对截瘫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2002年11月至2007年10月11例SAP病人在入院4~7 d时放置空肠螺旋管,在达到空肠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9例病人在置管48~72 h后到达空肠,1例在置管72 h后在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空肠,1例在置管72 h后在内镜辅助下进入空肠.所有病人对EEN耐受良好,无胰腺炎复发,而且肠内营养开始后1~2周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明显好转,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 对SAP进行EEN是可行的,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Cushing溃疡是指颅内疾病引起的胃肠道急性溃疡。患者术前并不存在胃肠道病变,手术后发生的消化道溃疡显然与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有关,其主要原因是应激反应和特殊部位的神经结构损伤引起的胃黏膜弥漫性糜烂和溃疡所致[1]。自2004年3月来,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采用早期洗胃、胃内灌注组织胺受体拮抗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早期鼻饲流质饮食,以及心电监护、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Cushing溃疡的发生率,并能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0例,均为收治的严重颅脑手术后患者,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后的患者20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未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较重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情况.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第14天,总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病人进行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对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使我们医护人员认识到应用肠内营养可避免肠黏膜萎缩、营养不全面、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营养因子不经过肝脏、肝功能损害、淤胆,还有可能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临床上,在没有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患者中,应该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这样不仅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结论:临床中,早期肠内营养对于很多患者是相对安全和普遍有效的,而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要制定不同的营养方式,改善营养情况,减少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食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25-626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PA、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延迟营养治疗,并加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同时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7 d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分析并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蛋白含量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含量略增高,而对照组含量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体重下降少,对照组体重下降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26.83%,并发症发生率31.71%,而对照组感染率高达56.10%,并发症发生率70.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保证患者营养需求,有效缓解胰腺长期高代谢压力,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安全可靠无伤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由于不能进食,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占8%~62%,在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平均约50%[1]。吞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营养来源主要依靠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有鼻胃管、鼻空肠管和胃(肠)造口。目前临床上因为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的限制,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仍是鼻胃管,但脑功能障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紊乱,容易出现胃潴留现象,胃内容物易发生反流引起误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在伤后5~7d内达到1500~2000ml/d的鼻饲量;创伤后1周内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多见,1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多数情况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5例患者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耐受良好。结论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在伤后5~7d后经肠内营养支持获得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18.
APACHEⅡ评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在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机选择的价值。方法选取近18个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0cu)的病例192例,均给予APACHEⅡ评分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并对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第三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营养供给量[25kcal/(kg·d)】的6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15分、15~25分和〉25分3个亚组。结果192例危重症患者中有62例早期肠内营养达标。APACHEⅡ评分〈15分达标组患者总住院时间(P=0.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15-25分的达标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P=0.000)、医疗费用(P=0.000)及死亡率(P=0.038)明低于未达标组;APACHEⅡ评分〉25分达标组患者医疗费用(P=O.000)明显低于未达标组。结论APACHEⅡ评分不但能客观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医疗措施效果、估计疾病预后,还可作为指导早期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阐述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所特有的优越性,强调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实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68-1269
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并发症。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出血、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