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的治疗方法,改善肝脏损伤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5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科收治的185例肝脏损伤手术患者的处理原则、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其中男性149例,女性36例;年龄15~79岁,平均37岁。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制订的肝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9例,Ⅱ级31例,Ⅲ级59例,Ⅳ级48例,Ⅴ级28例(其中合并肝后静脉损伤17例)。肝损伤AIS评分平均为(3.19±1.19)分。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平均为(18.76±6.64)分。以肝修补、大网膜填塞修补、Pringle法阻断肝蒂后肝内止血或清创切除、肝周填塞或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作为处理肝脏损伤的主要手段。结果本组存活163例,死亡22例,死亡率11.89%。其中17例合并肝后静脉损伤者存活9例。死亡患者中除死于严重合并伤外,大失血或合并凝血障碍为主要死因。结论依据肝脏损伤的分级选择手术方案,肝后静脉损伤进行确切的肝后填塞和适当的辅助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肝周填塞以改善肝后静脉损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4年间15例严重肝后静脉损伤(Ⅲ-Ⅴ级),手术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蒂后肝内止血或清创切除,或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周填塞是处理昨后静脉损伤的主要手段。结果12例严重肝后静脉损伤获救,最大输血量12000毫升;死亡3例,主要死因为合并伤、大失血或并凝血障碍。结论正确操作的肝后填塞和适当的综合措施,对肝后静脉损伤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大出血伴凝血病的救治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2003年2月及2007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95~2003年未采用损害控制外科(DCS)及损害控制复苏(DCR)治疗的198例作为对照组;2007~2015年按照DCS及DCR技术治疗的423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均行Ⅰ期手术治疗;治疗组Ⅰ期急诊先行髂内动脉断血术以控制出血,伴脏器损伤者同时行相应手术控制出血并阻断污染,然后转往ICU按DCR原则行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结果对照组发生创伤性凝血病52例,其中死亡23例,死亡率44.23%(23/52)。治疗组中382例有进行性出血,86例出现凝血障碍。382例进行性出血急诊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其中206例加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对合并脏器伤按DCS原则行剖腹手术,同时按DCR原则作止血性复苏,及时输入血液制品及凝血因子。ICU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骨盆骨折固定等确定性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盆腹腔感染17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治疗组中发生凝血病者死亡率为22.09%(19/86),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结论严重骨盆骨折易并发创伤性凝血病。按照DCR原则行低压复苏和止血性复苏,同时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加骨盆外固定支架控制出血,将明显提高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损害控制性(DC)策略救治高海拔地区严重肝损伤的治疗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近3年来救治的来自海拔2 260m~4 000m的青海省内严重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47例在入院时即给予行损害控制性复苏(DCR),在液体复苏急救处理的同时,均行损害控制性外科(DCS)手术,即初期采用大纱垫填塞控制出血后关腹,ICU内继续复苏后,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形式的Ⅱ期计划性手术。结果:痊愈34例,死亡13例。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膈下感染1例,肝脓肿、胆瘘各2例(各为4.3%),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DC策略更加适用于高海拔地区严重肝脏损伤病人的救治,对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脏损伤要尽快、尽早实施DCS,在围手术期及手术过程中的抢救复苏,要积极采用DCR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手术(DCO)治疗严重肝脏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32岁。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肝损伤分级标准,其中Ⅲ级31例,Ⅳ级30例,Ⅴ级22例,无Ⅵ级病例。结果 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中58例按DCO原则治疗,经复苏病情稳定后再接受相应术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56例(96.6%),再次手术后出现肝脓肿3例(5.1%)、膈下脓肿1例(1.7%)、胆漏2例(3.4%),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2例(3.4%),均死于肺部感染。25例患者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愈20例(80.0%),术后再次手术3例(12.0%),肝脓肿3例(12.0%)、膈下脓肿2例(8.0%)、胆漏3例(12.0%),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5例,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严重出血。结论严重肝脏损伤治疗选择损害控制性手术,能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比较在基层医院采用损害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救治Ⅳ~Ⅴ级严重肝脏损伤中术后的死亡率,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38例Ⅳ~Ⅴ级严重肝脏损伤手术病例,其中按AAST分级,Ⅳ级23例,Ⅴ级15例;35例均合并其他器官损伤;行损害控制性肝脏手术16例,一期确定性手术22例。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两组之间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病人年龄、受伤时间、外伤分级、休克指数和术前失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控制性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死亡率较一期确定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救治Ⅳ~Ⅴ级严重肝脏损伤治疗中选择损害控制性手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杂肝脏损伤急救与围手术期监护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复杂肝脏损伤(CHI)临床救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2002年3月救治的99例CHI[美国创伤外科医师学会器官损伤定级(AAST-OIS)IV,V级]病例资料,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术前、术中积极液体复苏和补充足量血液,迅速手术控制出血,Pringle手法肝门阻断下清创性肝切除术,肝切开直视下缝扎损伤的血管与胆管,明胶海绵大网膜填塞,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与栓塞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酸中毒,凝血功能异常,及时处理合并伤及胸腹部并发症。结果:CHI99例(IV级61例,V级38例),总生存率65.7%(65/99),IV级生存率83.6%(51/61),V级36.8(14/38),结论:术中迅速探明肝脏损伤程度,正确选择相应术式是成功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复苏与术后并发症处理,对提高CHI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损伤累及肝静脉主干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的救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例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Ⅴ级)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9~46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重物砸伤1例,马踏伤1例,刀刺伤2例。均属Ⅴ级的严重肝破裂。血管损伤:下腔静脉破裂9例,肝右静脉主干破裂4例,肝左静脉破裂1例,门静脉主干破裂1例;10例均合并有右侧或(和)双侧肋骨骨折;9例有肺挫伤;入院时均呈休克表现。10例均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8例,死亡2例。全肝血流阻断下行下腔静脉破裂+肝破裂修补术2例,肝上下腔静脉局部血流阻断(用血管阻断钳)下腔静脉修补术1例,肝右静脉破裂修补术3例,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5例,不规则右肝切除术6例(其中Ⅵ、Ⅶ、Ⅷ段肝切除1例)。结论在严重的外伤性肝破裂(Ⅴ级)救治过程中,需要多科积极配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充分游离肝脏,合理阻断肝脏血流,正确的处理肝断面和大血管的损伤,可提高严重肝破裂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钝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钝性胰腺损伤36例的临床资料。胰腺脏器损伤分级(OIS):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1例。33例有合并伤,休克21例(58.3%)。均手术治疗,单纯引流15例,清创修补+引流9例,胰尾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5例,手术引流+填塞1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1例,胰头颈清创+胆管、十二指肠、胰周等多处引流术1例。并发症14例(38.9%),胰瘘4例,胰腺假性囊肿3例,胰腺脓肿2例,出血2例,创伤性胰腺炎3例。结果治愈34例(94.4%),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失血性休克和腹腔感染。结论胰腺损伤手术探查的关键是明确主胰管有无损伤;按胰腺损伤分级采用不同术式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大出血合并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主要死亡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断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包含低压性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的"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明显改善了创伤后凝血病的救治结局。本文主要针对创伤后凝血病的临床救治,给创伤外科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并发腹腔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314例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21例,女性93例;年龄15~76岁,平均38岁。其中129例行非手术治疗,18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54例出现腹腔感染,均发生在手术组,感染率为29.2%。18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单纯性肝损伤73例[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Ⅰ~Ⅱ级5例,发生腹腔感染0例;Ⅲ~Ⅴ级以上68例,发生腹腔感染14例],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或腹部外脏器损伤112例(AASTⅠ~Ⅱ级肝损伤45例,发生腹腔感染7例;Ⅲ~Ⅴ级肝损伤67例,发生腹腔感染33例)。54例腹腔感染中,49例治愈,治愈率为90.7%。结论严重肝脏损伤或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较易并发腹腔感染,根据肝脏损伤级别采取合理术式、保证充分引流、重视综合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肝脏损伤手术治疗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治疗策略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转变,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多地被接受。但对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评估腹腔积血并伴有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有明显腹膜炎症状的患者需行急诊剖腹探查术。非手术治疗肝脏损伤分级在Ⅳ~Ⅴ级的患者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需及早地发现并相应处理。手术治疗严重肝脏损伤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及时运用损害控制理念和策略。肝后静脉损伤的主要对策是全肝血流阻断或转流下肝切除或肝切开显露和修补肝后静脉;难以耐受此术式时,肝周填塞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在抢救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31例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75岁,平均32.7岁)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止血性复苏、损害控制手术)救治情况,统计其治疗结果,包括复苏结果、最终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均出血控制后成功复苏;24例在术后送入ICU前即达到初期复苏目标[心率≤120次/min,血压90/60mmHg,中心静脉压6~8mmHg,尿量0.5~1ml/(kg· min),血红蛋白80~100g/L,红细胞压积0.3~0.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3例(9.69%);治愈26例,死亡5例(16.13%),主要死亡原因为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救治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及早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凝血障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凝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后凝血病是严重创伤诱发的机体凝血功能障碍,是多因素、多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创伤救治中的棘手难题。认识创伤后凝血病的高危因素及凝血功能检查能及时诊断创伤后凝血病,有效止血、损害控制性复苏和纠正"致死三联征"是处理创伤后凝血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胰腺损伤28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胰腺损伤28例的临床资料。胰腺脏器损伤分级(OIS):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均有合并伤,休克15例(53.6%)。均手术治疗,单纯引流14例,清创修补+引流9例,胰尾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2例,胰头颈关闭+远端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并发症8例(28.6%),胰瘘及胰腺脓肿各2例,上消化道出血及胰腺假性囊肿各1例,创伤性胰腺炎2例。结果治愈25例(89.3%),死亡3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腹膜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选择合理术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对Ⅲ级胰腺伤采用远端胰切除,以及充分可靠引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