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 Evans Ⅲ ~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3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10 例老年 Evans Ⅲ ~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生物组 (55 例) 和水泥组 (55 例), 生物组患者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水泥组患者行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临床疗效、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生物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水泥组(t = 2.600、11.082、16.783, P = 0.011、P < 0.001、P < 0.001), 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 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水泥组 (t = 2.036、2.978、2.729, P = 0.044、0.004、0.007); 术后 3 个月, 生物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水泥组 (Z = - 4.089, P < 0.001), Harris评分中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均明显高于水泥组 ( t =2.146、5.752、2.793, P = 0.036、P < 0.001、 P = 0.007); 术后随访 3 个月, 生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水泥组无明显差异 (χ2= 0.343, P = 0.558)。结论 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 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更能明显提高老年 Evans Ⅲ ~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改善髋关节功能,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不同方法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移位的股骨颈骨折105例,其中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联合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位治疗35例(A组),Garden分型:Ⅲ型19例,Ⅳ型16例;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联合股方肌骨瓣移位治疗35例(B组),Garden分型:Ⅲ型18例,Ⅳ型17例;单纯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5例(C组),Garden分型:Ⅲ型19例,Ⅳ型16例。观察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患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 3组病例随访24~48个月,平均35个月。A、B、C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0±17.6)d、(97.0±15.3)d、(109.0±14.5)d;术后1年患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7.5±3.6)分、(86.3±4.8)分、(86.1±3.5)分;骨折不愈合例数分别为1例(2.9%)、3例(8.6%)、5例(14.3%);股骨头坏死例数分别为2例(5.7%)、5例(14.3%)、7例(20.0%)。在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方面,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患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联合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能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以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自2008-2012年,我科应用半髋置换术治疗80岁以上移位性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76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患者42例,应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的患者34例。术后评估手术时间、心肺功能意外事件的发生、下地活动时间及各时段Harris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 7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0±4.5)个月;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假体松动和双下肢不等长(差距>1 cm)的患者。生物型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骨水泥组。两组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有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心肺意外而死亡。两组患者术后6、12、18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移位性股骨颈骨折采用生物型假体半髋置换术治疗,近期疗效肯定,且心肺意外事件的发生少于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2005-07-2010-01共6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4.2-5.5年,平均4.8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随访6、12、24个月时两组间Harris评分无差异,随访3年及4年时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双极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3年6月因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弃拐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和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L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骨水泥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CP组,P0.05;骨水泥组的术后弃拐时间显著短于LCP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佳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固定的国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法和X线资料评定其疗效。结果本组63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关节脱位,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0~42(15.3±2.1)个月。术后合并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脑梗死1例。X线片检查显示髋关节间隙变窄11例,假体轻度内翻5例,出现假体下沉3例,骨水泥周围<2 mm的透亮带2例。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6例,中12例,差3例,优良率76.19%。结论应用骨水泥固定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GardenⅢ和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医院收治的92例GardenⅢ和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于患肢肿胀基本消除后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患肢肿胀基本消除后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负重行走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负重行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173,P=0.002);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为Ⅰ级36例、Ⅱ级8例、Ⅲ级1例、Ⅳ级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为Ⅰ级24例、Ⅱ级12例、Ⅲ级6例、Ⅳ级4例(Z=-2.804,P=0.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481、3.443、4.778,P均<0.001);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39%(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量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空间移位程度并进行三维重建,为临床评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8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GardenⅢ型40例,GardenⅣ型40例)双侧股骨近端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生成双侧股骨近端三维模型.通过软件的三维测量技术计算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结果 GardenⅢ型、Ⅳ型股骨头小凹最深点的移位分别为(23.7±10.0)mm和(30.2±9.0) mm(P< 0.05);GardenⅢ型、Ⅳ型股骨头中心的移位分别为(14.4 ±5.6)mm和(18.8 ±5.5)mm(P <0.05);GardenⅢ型、Ⅳ型股骨头空间位移的角度分别为(29.2±15.7).和(39.1±17.1).(P<0.05).GardenⅣ型组中13% (5/40)为粉碎性骨折,而GardenⅢ型组无粉碎性骨折. 结论 三维重建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价股骨颈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Garden分型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医师需重新认识并制订更适宜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总结围术期特点,对今后高龄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61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男25例,女36例;平均年龄83.4岁(80~94岁).新鲜骨折53例,其中Garden Ⅰ、Ⅱ型6例,GardenⅢ、Ⅳ型47例;陈旧骨折8例,均为GardenⅣ型.51例(84%)患者术前合并内科或神经科疾病.给予必要的术前检查和处理后,6例Garden Ⅰ、Ⅱ型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55例GardenⅢ、Ⅳ型骨折(47例新鲜骨折和8例陈旧骨折)中,2例患者因髋臼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而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余53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空心钉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51 min,平均术中出血50 ml;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81 min,平均术中出血180 ml;人工全髋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平均术中出血350 ml.15例(25%)患者于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房颤)最多,为12%.空心钉内固定组、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术后血红蛋白比术前分别平均下降11.9%、17.1%和18.1%,术后自蛋白比术前分别平均下降10.8%、18.1%和20.2%.17例(28%)患者术后血红蛋白<100 g/L,4例(7%)术后白蛋白<30 g/L.结论 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或神经科疾病,手术风险高,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防治围术期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股骨颈固定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传统3枚平行空心螺钉(3 parallel cannulated screw, 3CS)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男性16例,女性30例;年龄41~64岁,平均50.4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CS组(28例)和FNS组(18例)。3CS组股骨颈骨折复位后采用3枚平行空心螺钉内固定,FNS组采用新型股骨颈固定系统内固定。3CS组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41~61岁,平均49.7岁;GardenⅢ型12例,Ⅳ型16例。FNS组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42~64岁,平均52.4岁;GardenⅢ型8例,Ⅳ型1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平均住院天数、骨折复位Garden指数、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9~17个月,平均11.6个月。两组患者复位质量及Garden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S组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8月武警天津总队医院和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18~46岁,平均32.5岁.患者均行微创Watson-Jones入路切开复位及股骨近端空心锁定钢板髋关节内固定治疗,采用Garden对线指数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记录所有患者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时,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记录功能结果 .结果 手术时间61~97min,平均75.4min;术中出血量75~105mL,平均90.1mL.患者未发生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复位后Garden对线指数均为Ⅰ级.需要再次手术5例(股骨骨不连2例,股骨头坏死3例).2019年12月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75~98分,平均91.9分,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1.07%(51/56).结论 微创切开复位股骨近端空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高,固定牢靠,术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4月在我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59例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际随访54例。随机分成两组:生物固定组21例,骨水泥组33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以及放射学效果。结果生物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均明显少于骨水泥组;生物固定组术中、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各1例;两组住院时间、术后3d总失血量、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物固定组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或消除“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但术后3d总失血量无明显减少,出现假体周围骨折风险增高,术前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于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24例,单纯股骨头置换术(AHR)24例。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HR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THA组(P<0.05);A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24),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R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总范围均小于THA组,下地行走时间晚于TH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式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据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市第九医院骨科治疗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性29例,女性43例;年龄60~85岁,平均74.9岁。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置换组)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微创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和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54.97±10.26)min、术中出血量(151.07±36.68)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4.53±1.09)d,明显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评分(66.23±3.59)分、术后1个月(77.83±3.51)分、6个月(83.19±3.99)分显著优于置换组(P<0.05);微创组患者SF-36生理功能(52.91±9.52)分、身体疼痛(55.16±7.83)分、HHS评分(88.71±5.39)分,同置换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关节稳定性好、易于运动功能恢复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确诊并治疗的90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分为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数据(用时、出血、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置换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于对照组,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两组,A组5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随访6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手术4年以后B组疗效优于A组,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基本相同,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后期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骨水泥柄人工髋关节假体,结合捆绑带固定植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23例。男7例,女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6例;年龄71—87岁,平均77.4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Ⅲ17例,Ⅳ型6例。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7%。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5例(股骨头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年,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髋关节组手术时间(123.58±21.34)min,明显比股骨头组手术时间长(76.86±13.26)min,术中出血量(428.12±65.60)m L、术后引流量(164.94±25.63)m L,明显多于股骨头组(229.45±35.86)m L、(97.56±19.43)m L;髋关节组术后优良率78.00%,明显高于股骨头组54.28%(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髋关节组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结果均明显高于股骨头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为显著,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具体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组106例,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80~105岁,平均88岁.大部分为滑倒跌伤.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45例,Ⅳ型30例.均采用股骨转子重建、骨水泥型普通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4种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了重建:(1)股骨大转子复位后采用"∞"字钢丝张力带固定;(2)股骨小转子复位后用钢丝绕股骨近端骨皮质环扎固定;(3)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4)部分股骨颈基底较完整者,在股骨颈截骨变转子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的股骨距用插入的人工股骨柄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55 min.79例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无晚期关节松动、脱位或感染,优良率达87.3%.结论 采用股骨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恢复股骨近端解剖,稳定髋关节,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