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是人体重要的生产能量的细胞器,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线粒体的基本功能是氧化可利用的底物,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合成ATP。因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往往导致整个能量代谢过程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其中最常见累及神经系统的是线粒体脑病和线粒体肌病,这是一组与遗传、代谢有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肌病和线粒体脑病是由一组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ATP合成不足所导致的多系统疾病。其共同特征为轻度活动后极度疲乏、无力。休息后好转,肌肉活检可见篷毛样红线维。如病变侵犯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  相似文献   

3.
彭某某,女,1985年生.患者因四肢行走无力,较同龄人行走明显迟缓,于1993年3月23日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4年12月12日因走路易摔倒,关节间隙偏宽,诊为关节韧带松弛症;2000年7月9日因发作性双上肢抽搐,诊为症状性癫痫,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脑肌病指原发的由于线粒体遗传物质缺陷引起的细胞内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病变除引起癫痫发作、易疲劳、感觉神经性耳聋、肌紧张不全等神经系统病变外,还可影响心脏、胰腺、肾脏等器官功能,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心肌病、糖尿病、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酸碱平衡紊乱等.近年来以肾脏病变为主要或初发表现的线粒体细胞病正逐渐被认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合并线粒体脑肌病1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脑肌病(ME)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体多个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症状复杂,西医治疗方法有限,依据其典型临床表现,与中医“肌痿证”相呼应。文章以程志强教授结合ME发病机制提出的“足三阴虚损致痿”理论为基础,从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分析三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临床真实病例举隅,验证中医健脾、益肾、调肝,三脏同调治疗ME肌痿证之经验独到、疗效显著,以期有益于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性肌病据其临床症状当属祖国医学痿证范畴.从脾论治,采用益气健脾,舒筋活络之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肌病表现为骨骼肌的易疲劳性,多发生在活动后,休息可缓解,部分患者除肌无力外,还可伴有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并发脂质代谢障碍或糖原代谢异常。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线粒体肌病是指由于线粒体基因的缺陷而导致的能量供应障碍;继发性线粒体肌病是指各种原因如中毒、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性肌病据其临床症状似属中医痿证范畴,从肝论治,采用益气养血、补肝强筋法选药组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王殿华  陈金亮  平阳 《中医杂志》2005,46(5):365-365
线粒体肌病是指原发性线粒体代谢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多系统疾病,为一种遗传性肌病.近几年来,我们采用补肝强筋法治疗原发性线粒体肌病32例,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是指因遗传基因缺陷使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称为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肌病以进行性脑病、乳酸酸中毒,伴卒中样发作为主要特征。本病多为母系遗传,发病年龄2~40岁,其中80%以上的患者在20岁以前发病。线粒体肌病比较少见,迄今尚无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报道。本院儿科主任韩斐教授诊治1例以反复性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线粒体肌病,疗效显著。笔者随诊身旁,对韩师见微知著、辨证论治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脱垂是指支撑子宫的组织受损伤或薄弱,致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生殖伴邻近器官变位的综合征[1]。子宫脱垂患者平时就会有腰酸背痛,严重时还会拖累膀胱及直肠,而会有频尿、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顺之感。而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方法[2]。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复杂多样,但以癫痫型最为常见,占脑囊虫病80%以上,表现为多种类型发作,以多灶性和不稳定型为特点,约半数病人表现为单纯大发作.脑室型:囊尾蚴寄生在脑室孔附近,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复视、视乳头水肿,有时可表现为活瓣综合征(Brun征),即出现间歇性剧烈头痛,呕吐,甚至出现脑疝,常因体位改变而诱发.现将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梗塞病因多校,其中钩端螺旋体病占有一定比例。我们院地处沂蒙山区,70年代曾有过钩端螺旋体病小区域流行。我科自1995-06~1997-06共收治31例,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临床症状以突出的肢体瘫痪为主,少数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崔世麟(210029)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温补脾肾,运中蠲脂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StorageMyopathy.以下简称LSM),是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致脂质沉积在肌纤维中而引起的一组肌病...  相似文献   

15.
病历介绍患者 ,女 ,35岁 ,因查体发现下腹肿物 4a ,经期右下腹痛1a余 ,于 2 0 0 4年 2月 3日以卵巢肿瘤收入院。平时月经规律 ,输卵管结扎术后 4a。妇科检查 :外阴 (- ) ,宫颈光滑 ,子宫前位大小正常 ,右附件区扪及一 5cm× 5cm× 5cm球样实质肿物 ,活动 ,轻压痛 ,左附件 (-  相似文献   

16.
易永丽  雷娅  王坤  付先芸  蔡三金 《中草药》2022,53(15):4709-4718
目的 探索大黄-桃仁药对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i,AM)在位内膜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方法 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构建AM小鼠模型,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前后子宫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PTEN诱导的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帕金森蛋白(Parkinson protein,Parkin)蛋白表达。培养人永生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hEM15A,观察大黄-桃仁药对处理前后细胞增殖能力、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抗氧化酶系、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自噬小体、线粒体自噬蛋白的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中、重度的浸润比例较模型组减少。TEM观察发现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消失,部分形成线粒体自噬体;经大黄-桃仁药对治疗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加,无明显肿胀、线粒体脊清晰可见。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子宫内膜层PINK1、Parkin表达显著上调(P<0.001)...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形成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高 压,可出现高颅压危象,造成脑组织移位并被挤入小脑幕裂隙或枕大孔中,压迫脑干、颅神经、血管而发生脑疝.因此,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是该病中表现最严重,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的一型.我院 2000年 1月~ 2004年 7月共收治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 280例,其中并发脑疝 8例,经及时抢救、护理得当,脱险 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脑囊虫病患者在入院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尽早恢复健康。方法在足量足疗程的吡喹酮的治疗的前提下通过做好癫痫发作、颅内高压、发热的护理,辅以心理疏导,加强用药观察与护理,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对21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结提示癫痫发作、颅内高压、发热,用药后副反应等是影响本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主要因素。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在有效的病原治疗的同时,应用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到达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临床和肌肉病理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收集30例LSM患者的临床及肌肉活检资料,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将病例分为2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A组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近端肌无力,肌酶谱明显升高,对激素治疗敏感;B组呈慢性迁延性病程,表现为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对激素治疗不敏感,肌纤维内线粒体异常较明显。30例患者的肌肉活检发现Ⅰ型肌纤维为主的肌纤维空泡样变,油红“O”脂肪染色示脂滴明显增多,电镜也证实肌纤维内脂滴堆积,部分病例伴有异常线粒体增多。结论LSM是一组生化方面十分复杂的疾病,属于线粒体肌病的一个类型,临床上以不能耐受运动和近端肌无力为主,病程呈波动性,部分可有自发缓解,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2组的临床病理、疗效差异可能提示脂肪代谢障碍的不同环节或不同酶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1例横纹肌肌溶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纹肌肌溶症系局部或全身骨骼肌坏死 ,表现为肌痛和肌力减弱 ,患者血清肌酸磷酸酶升高和电解质紊乱 ,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 。我院ICU病房于 2 0 0 1年 8月收治了 1例横纹肌肌溶症患者 ,现介绍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74岁 ,于入院前 1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 ,呈绞窄性 ,持续约 2 0min ,于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予溶栓等治疗 ,服用长效心痛定、科素亚、泰嘉、拜斯亭等药物治疗 ,半月后症状好转 ,继续口服药物治疗 ,入院前 2周患者出现进行性肌肉乏力 ,由足部向上迅速进展 ,双侧一致 ,在 1周内出现双下肢瘫痪无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