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考希良 《中医学报》2011,(8):995-996
目的:探讨痛风饮配合醋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口服痛风饮;对照组16例口服苯溴马隆.结果:降低血尿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洪渌  陈亚慧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1014-1015
目的 探讨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51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美洛昔康片,治疗组服用痛风方,疗程均为1周.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5);治疗1周后两组各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关节功能及全身症状积分亦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5例胃脘部不适,5例肝功能损害,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3例皮疹.结论 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泄化浊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的80例痛风急性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碳酸氢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泄化浊瘀的中药,均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急性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缓解急性期患者关节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泄化浊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降低血尿酸和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4.
痛风宁冲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为对比观察痛风宁冲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以统一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对 1 5 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 2∶ 1的比例分别用痛风宁冲剂与新癀片进行治疗 ,比较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与关节功能障碍积分的变化 ,结果 :痛风宁冲剂治疗 1 0 d后 ,患者平均血尿酸值及关节功能障碍积分均显著下降 ( P<0 .0 1 ) ,总有效率达 99% ,药物无明显副作用 ,疗效优于新癀片。说明痛风宁冲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痛风气雾剂和得宝松治疗的用药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和云南省中医医院接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均予关节内注射得宝和口服秋水仙碱,观察组患者加痛风气雾剂外用,观察对比2组疗效、疼痛缓解程度,在分析疗效基础上探究合理的用药护理方法。结果 2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肿痛消失时间2.6 d明显比对照组3.8 d缩短,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1.995,P=0.046)。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达到97.96%(96/98)。结论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需要合理的用药护理和指导,痛风气雾剂是治疗痛风关节炎的有效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症状、关节功能及血尿酸水平,评价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和9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3.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风湿6号膏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胶囊、秋水仙碱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湿6号膏方(金银花、玄参、当归、黄柏等)内服,比较2组总体疗效及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湿6号膏方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降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  相似文献   

8.
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痛风克组)和对照组(秋水仙碱组)。连续1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血尿酸情况。结果:痛风克组与秋水仙碱组均可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和血尿酸值(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痛风克颗粒剂组的不良反应出现明显比秋水仙碱组。结论: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风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予秋水仙碱片治疗,尿酸高者予以碳酸氢钠片、药用炭片治疗。用药72 h后疼痛仍未能减轻或不能耐受者,允许加用临时止痛药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按无效统计)。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痛风方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及有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UA、ESR、CRP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治疗组未有患者症状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者复发。结论:自拟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可靠,并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及炎症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7例确诊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98例.对照组应用别嘌呤醇与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则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不同的方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值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70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透明质酸钠组和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予以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5 mL/次,每周1次,连用4周.对照组予以口服芬必得胶囊0.3 g,2次/d,连用4周.结果 治疗4周后,透明质酸钠组关节滑液中IL-1、IL-6和IL-8水平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透明质酸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7.65,P<0.01),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29,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OA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降低关节滑液中IL-1、IL-6和IL-8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莲花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84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银莲花胶囊,对照组服用秋水仙碱片,两组均连续服药1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酸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莲花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尿酸水平,改善关节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舒康博水凝胶敷料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关节红肿处外涂扶他林乳剂,而观察组使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结果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疼痛(VAS)评分、红肿关节消肿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舒康博水凝胶敷料能较快的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联合中药足浴疗法治疗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组(63例)采用中频脉冲电治疗加中药浴足疗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78%,治疗组有效率为87.3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炎性指标及血尿酸降低率为64.71%,治疗组炎性指标及血尿酸降低率为90.48%,治疗组炎性指标及血尿酸降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ofoed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频脉冲电加中药浴足疗法治疗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疗效明确,优于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痛风泰颗粒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72 h内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痛风泰颗粒剂口服;对照组60例,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关节肿胀、疼痛等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一8(IL一8)及C一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血沉(ESR)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83.3%,与对照组的85.0%比较, P>0.05;治疗组局部红肿消失的时间快于对照组(P <0.O5);治疗后血BUA、IL一8、CRP、ESR指标及WBC计数均明显下降(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O5). 结论 痛风泰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有降低血尿酸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中药痛风胶囊,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优于对照组(68.5%)(P<0.0...  相似文献   

17.
方亮 《当代医学》2014,(26):151-152
目的探讨痛风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深圳汉唐经方中医馆收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痛风胶囊;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同时,2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组内比较,2组UA和ES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问比较,2组UA和ES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UA下降明显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ESR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明显降低ESB。  相似文献   

18.
痛风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痛风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痛风贴组60例和英太青凝胶组30例,两组疗程为7d,观察两组给药前后的症状、临床积分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给药前后比较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积分下降显著(P<0.01);给药后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痛风贴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贴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薏柏痛风丸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薏柏痛风丸治疗,对照组急性期给予口服秋水仙碱和碳酸氢钠片治疗,缓解期给予苯溴马隆片治疗。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血中CRP、WBC、U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CRP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WBC、U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柏痛风丸能有效改善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迅速降低CRP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树芳 《大家健康》2017,(10):25-26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对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XX医院住院的102例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四妙散汤剂口服以及清热凉血中药外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湿热瘀阻型患者采取中药外敷内服治疗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改善其症状和减轻疼痛,该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