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降钙素原(PCT )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腹水中PCT 并与腹水常规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BP组及非SB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血清和腹水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血清PCT对腹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89.3%,腹水中PCT对腹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71.4%。结论血清及腹水PCT 水平对肝硬化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且血清PCT 具有更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无腹腔脏器穿孔而发生的腹腔急性细菌感染,最常见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4例患者均为2003年2月 ̄2005年10月因肝硬化腹水住院的240例患者中合并SBP的病例,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26 ̄72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76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2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按肝硬化Child-Pu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 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SBP 组)30例、单纯性腹水肝硬化患者(非 SBP 组)30例及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 PCT 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 CRP 的水平。比较 PCT、CRP 及 PCT+CRP 在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分析 PCT 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非 SBP 组比较,SBP 组患者血清 PCT 与 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在诊断肝硬化合并 SBP感染中,PCT、CRP 及 PCT+CRP 的敏感性分别为93.3%、90.0%和96.6%,特异性分别为90.0%、75.0%和95.0%。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PCT 和 CRP 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肝硬化合并 SBP 患者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无腹腔脏器穿孔而发生的腹腔急性细菌感染,最常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也可见于其他严重肝脏疾患,如重症肝炎、肝癌等。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是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对64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腹水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64-246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及预后。方法对44例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SBP发生率为10.45%,致病菌以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合并发SBP临床特点:起病不典型腹水中至大量,有进行性增加,顽固性腹水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综合支持治疗,应用抗生素有效治疗。预防性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防止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天雨  杨大明  徐克成 《新医学》2011,42(4):272-275
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而近年院内感染多种耐药性细菌引起的SBP呈增多趋势。目前诊断SBP有赖于腹水检查,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0.25×109/L为即刻诊断标准。一旦诊断SBP,即应予经验性抗菌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极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应补充白蛋白。SBP存活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均应予以抗生素预防SBP发生或复发,腹水总蛋白低的患者也宜长期服用喹诺酮类药物。非抗菌预防SBP的治疗措施正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吴勇 《疾病监测》2012,27(12):990-99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病原菌分布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者,进行腹水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15例腹水患者中分离出18种115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54株占47.0%,其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ESBLs) 19株占35.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对-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有增高趋势。结论 诊断SBP除应尽早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外,还应结合临床症状,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者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治愈80例,占53%;好转20例,占13%;死亡45例,占30%;自动出院5例。结论SBP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若能早期诊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就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张艳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15-10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64例(66.7%)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13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3.5%), 其中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头孢噻肟或其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认为是SBP肝硬化患者的首选抗生素,有效率87.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缺乏腹膜炎的典型症状、体征,腹水细菌阳性率57.852;。结论:肝硬化并发SBP的诊断不能单纯依赖腹水中的白细胞计数,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对符合SBP诊断者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预防和治疗内毒素血症可选用诺氟沙星口服。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细菌谱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64例(66.7%)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13(13.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时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肝硬化合并SBP 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头孢噻肟或其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被认为是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首选抗生素,有效率达87.5%.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18-5619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肝硬化患者228例,将其按照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分成SBP组和非SBP组,另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这三组受试者展开人抗菌肽LL-37与PC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BP组与非SBP组人抗菌肽LL-37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BP组人抗菌肽LL-37的表达水平高于非SBP组;SBP组与非SBP组PCT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BP组PCT的表达水平高于非SBP组。人抗菌肽LL-37与血清PCT水平在肝硬化合并SBP中会出现明显的高表达,这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将肝硬化患者分为非SBP组和并发SBP组,普通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各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并发SBP组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和普通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CT在最佳临界值为0.51ng/mL时对肝硬化SBP的诊断价值优于CRP和IL-6,PCT在并发SBP组、非SBP组与普通肝炎组中诊断肝硬化SBP的敏感性为62.68%,特异性为76.59%,准确性为80.01%。结论血清PCT对肝硬化并发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TNF-α和sICAM-1水平与肝硬化患者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91例,经确诊结果分为两组:SBP组(45例),无SBP组(46例)。分别用ELISA发检测各组腹水中TNF-α和sICAM-1的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腹水TNF-α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SB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诊断SBP以TNF-α的参考值96.54 ng/ml为临界值时,灵敏性88.9%,特异性82.6%,准确率为85.7%;以sICAM-1的参考值234.62ng/ml为临界点时,灵敏性91.1%,特异性78.3%,准确率为84.6%;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SBP的检出率。结论SBP腹水TNF-α和sICAM-1的水平显著增高,对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有无合并SBP有明显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将我科2005-10~2007-04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依据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会议有关肝硬化所制定的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1)腹水白细胞计数〉0.25×10^9/L,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腹水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吴冬鸣 《临床医学》2010,30(2):38-39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提高生存率。方法对97例SB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B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全身中毒症状轻,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腹水常规检查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对诊断有帮助。Child-Pugh分级与预后相关,且积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可以改善SB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策  刘文生 《华西医学》2010,(9):1597-1599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疗情况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SB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4例肝炎后肝硬化SBP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给与治疗,并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肝炎后肝硬化SBP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具有典型腹膜刺激征的不足半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不多见,腹腔积液中白细胞计数、PMN计数和细菌培养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重要诊断指标。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在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SBP细菌培养阳性者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革兰阳性菌占29%,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而临床上使用较少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较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尽可能对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MELD评分,脾脏厚度和腹水总蛋白最终进入了Logistic回归方程,OR分别为4.703、3.864、7.108。结论 MELD评分、脾脏厚度、腹水总蛋白可能为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住院病例113例进行分析,以期早诊断、早治疗,预防SBP的发生并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