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例确诊或凝为恶黑瘤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其中13例确诊者和5便有争议的恶黑瘤做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3例确诊者HMB-45染色均为阳性,而S-100染色12例阳性,NSE9例阳性,5例凝诊病例中,3例HMB-45和S-100呈阳性而确诊为恶黑瘤。本研究本次表明HMB-45和S-100蛋白在恶黑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宫颈恶黑的病人的病例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2例病人均有随访。结果2病例病理标本免疫组化:S-100蛋白阳性,HMB-45阳性;一例病理特点不明显,宫颈肿物活检病理为“低分化鳞癌”,术后确诊为宫颈恶黑。一例手术,术后未接受后续治疗存活8个月;一例接受联合化疗II程,放弃治疗后存活5个月。结论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常为阳性,对诊断宫颈恶黑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结合免疫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联合化疗对其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恶黑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 ,探讨鼻腔恶黑的临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 2 2例临床病理资料 ,观察HE组织切片、黑色素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总结其特点。结果 2 2例恶黑大体上呈结节状 (1 6/ 2 2 )。光镜下形态以多种细胞类型和多种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点。黑色素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恶黑S - 1 0 0蛋白和HMB - 4 5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2 2 / 2 2 ) ,93 % (2 0 / 2 2 ) ,角蛋白阴性。结论 细胞学以及组织学的多形性 ,多样性和免疫组化S - 1 0 0蛋白及HMB - 4 5蛋白阳性对诊断本瘤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鼻腔粘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鼻腔恶黑)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4例鼻腔恶黑进行光镜观察,并对部分病例做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其镜下改变与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皮肤恶黑)类似,4例免疫组化S-100蛋白和HMB45染色均阳性。结论:鼻腔恶黑易误诊,结合恶黑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辅以组化、免疫组化和光镜检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 (简称“外阴恶黑”、“阴道恶黑”)的诊治、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外阴、阴道恶黑共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外阴恶黑12例,阴道恶黑17例。根据AJCC 2009年黑色素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3例。术前活检25例及术中冰冻快速病检4例,经HE常规染色,27例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2例分别误诊为恶性外围神经鞘瘤。术后切除组织免疫组化钙结合蛋白(S-100)、抗黑色素瘤特异抗体(HMB45)、黑色素瘤抗体(Melan-A)、波状蛋白(Vimenti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K)染色,S-100、HMB45、Melan-A均100%阳性表达,Vimentin、NSE、CK蛋白表达均阴性。2例误诊病例经免疫组化染色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4例联合辅助治疗。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是57.4%、27.8%,1年、2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71.5%、37.5%。多因素分析示,病灶位于阴道、AJ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手术边缘有无肿瘤累及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免疫组化S-100、HMB45染色可以提高确诊率,病灶位于阴道、AJCC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等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100A13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自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乳腺纤维腺瘤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S100A13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结果:在乳腺癌组中有39例S100A13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7.35%,在乳腺纤维瘤组中有15例S100A13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7.50%,S100A13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1,P0.05)。S100A13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和肿块大小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100A13的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Ⅲ+Ⅳ期乳腺癌患者的S100A13阳性表达率为78.57%,明显高于Ⅰ+Ⅱ期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100A13阳性表达率为63.0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S100A1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表明S100A13可能成为判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又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指标,并有可能为乳腺癌的预后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同时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 S—100蛋白、Vimentin、CK、NSE等4种抗体对63例正常人垂体的滤泡星AS细胞(FSC)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垂体运侧部的 FSC对S—100蛋白和 Vimentin反应阳性。而对 CK和 NSE为阴性。内分泌细胞大多数对CK反应阳性,少数对 NSE 阳性。S—100蛋白和 Vimentin双重染色进一步证明了FSC阳性细胞有3种不同的类型:S—100蛋白阳性;Vimentin阳性;S-100和Vimentin双阳性。研究结果证明了FSC是与神经外胚层的胶质细胞同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ALOX5AP)与脑梗死免疫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ideoxy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方法,对29例脑梗死(CI)患者和4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人的脂肪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ALOX5AP)的SNP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 各组ALOX5AP基因5个SNPs的检测结果表明:① CI病例组ALOX5AP基因SG13S100的杂合型(A/G)出现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χ2=3.542,P<0.05);②CI病例组ALOX5AP基因SNPs位点SG13S114(A/T)和SG13S32(A/C)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CI病例组男女间SG13S100(A/G)分布差异显著,男性患者SG13S100(A/G)频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 认为 ALOX5AP基因上的部分SNPs位点SG13S100的杂合子(A/G)基因型可能与我国北方汉族人的男性脑梗死相关.SG13S100的变异(A/G)可能改变了FLAP的活性,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而致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的SG13S114T/A和SG13S89G/A的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性别差异。方法对确诊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00例对照者从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经聚合酶链反应-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PCR-PLFP)检测SG13S114T/A和SG13S89G/A位点酶切多态性。结果(1)ALOX5AP的SG13S114A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的出现率(35.7%)明显高于对照组(28.4%);(2)SG13S114AA明显增加男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1.59倍;(3)SNPSG13S89G/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不相关。结论ALOX5AP基因SG13S114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增加了本地区男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胸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胸内病变的患者[肺部病变者56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7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1例,纵隔占位5例]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无一例发生并发症.76例穿刺阳性;5例穿刺阴性;5例因穿刺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56例肺部病变者中诊断恶性肿瘤45例,良性疾病5例,可疑癌3例;穿刺阴性1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2例.7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中穿刺结果提示转移5例;穿刺阴性2例.21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中诊断恶性肿瘤3例,良性疾病13例;穿刺阴性2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3例.5例纵隔占位者均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可疑癌患者中1例经CT引导下穿刺、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诊断为恶性肿瘤.确诊肺癌而穿刺阴性的2例患者中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1例PET-CT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另3例穿刺阴性者经临床随访观察均诊断为良性疾病.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00%、100%及20%.结论 EBUS-TBNA是诊断胸内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