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江苏田湾核电站0~30公里范围内的19 347名居民吸烟状况进行调查,掌握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状况,建立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库。[方法]采用入户和集中调查结合的方法,以家庭为单位,按照统一调查表进行询问。[结果]调查19 347人中吸烟或曾经吸烟人数为3 814人,吸烟率19.7%。其中,男性3 435人,吸烟率38.8%;女性吸烟379人,吸烟率3.6%。[结论]在男性、高学历和青少年中进行控烟和戒烟宣传是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并分析探讨影响其吸烟行为的认知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3月,在上海市19个区(县)各抽取初中、高中、职业学校一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约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匿名自填).共发调查表9347份,有效调查表9239份(98.8%). [结果]尝试吸烟率为19.5%.其中,男生为28.2%.女生为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4.887,P<0.01);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学生吸烟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最高,其中男生尤为突出,达47.1%.所有吸烟学生中,认为应该戒烟的占45.7%;尝试过戒烟的占43.9%.影响吸烟行为认知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认同"吸烟有害健康"、"教育学生停止吸烟是教师责任",认为"吸烟与新生儿死亡没关系",赞同"父母吸烟"、"成年男性吸烟",不同意"公共场所禁烟"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法规,以及不知道或不了解<烟草控制框架公约>8项因素,均可使吸烟行为发生的危险性增高(OR>1,P<0.05). [结论]上海市青少年吸烟状况比较严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控制吸烟行为的重点人群.在对烟草危害认知水平上还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应为青少年戒烟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吸烟状况与职业紧张反应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学校实施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四川省南充市658名教师进行吸烟现况、工作特点、职业紧张反应和紧张反应源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南充市中小学男性教师吸烟率为52.0%,女性教师吸烟率为2.2%,男性教师吸烟率远高于全国15岁以上人口吸烟率。男性教师工作任务重于女性教师,且工作控制感低于女性教师。男性教师吸烟率与职业紧张反应无显著相关,但生理紧张反应越高,有更多比例的研究对象吸烟量增加。教师紧张源主要来自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过重,约75%的教师认为主要的工作紧张源来自工作责任,50%的教师认为来自工作任务过重。[结论]职业紧张反应可能增加教师的吸烟量。学校控烟工作的重点在于控制男性教师的吸烟率,提高男性教师对工作压力的应对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授权。学校的控烟措施可与教师减压措施一起运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吸烟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167063名(男76 556人,女90507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行为,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平均吸烟量、吸烟类别、戒烟率、戒烟成功率、复吸率及被动吸烟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4.0%,男性(50.2%)明显高于女性(2.8%),现在吸烟率为23.6%,男性(49.6%)明显高于女性(2.8%).98.8%的男性及几乎全部女性吸烟者为现在吸烟者,95.1%的男性及92.9%的女性现在吸烟者为常吸烟者,46.0%的男性及21.4%的女性现在吸烟者为重型吸烟者.农村居民上述指标均高于城市居民.我国18岁及以上吸烟者中81.3%主要吸有过滤嘴香烟,11.9%主要吸手卷烟或旱烟,4.2%主要吸无过滤嘴香烟,2.3%主要吸烟斗或水烟袋,0.3%主要吸雪茄.结论我国居民中吸烟率仍然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控制烟草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15~69岁人群的吸烟模式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200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17174名(男8072人,女9102人)15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行为,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平均吸烟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4项指标,男性分别为61.8%、54.8%、48.5%、28.3%;女性分别为1.2%、1.0%、0.7%和0.2%,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男性21.2岁、女性31.6岁,93.3%的男性吸烟者在15~29岁开始吸烟,女性开始吸烟的年龄相对较分散;人均吸烟量为16.4支/d;现在吸烟者中认为吸烟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系统疾病、脑卒中、流产、低出生体重儿、白内障的比例分别为83.8%、51.5%、47.3%、22.5%、21.7%、14.1%,认为被动吸烟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比例分别为79.2%、54.9%。与现在不吸烟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与态度等是吸烟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上海市15~69岁人群吸烟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控烟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西省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及其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和态度,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江西省新余市和武宁县的医疗机构、学校、政府机关、火车站和汽车站、餐馆和网吧938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现在吸烟、被动吸烟及对吸烟相关知识认知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结果共调查居民938人,吸烟者241人。8~岁组青少年吸烟率为2.16%,被动吸烟率为15.57%。18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为32.21%,其中男性62.16%,女性2.17%。成人被动吸烟率为69.55%,男性75.68%,女性63.41%。农村居民吸烟率及被动吸烟率均高于城市。结论男性居民吸烟率较高,农村居民吸烟率及被动吸烟率均高于城市。居民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但对于被动吸烟危害认识不足,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取相应的控烟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了解南昌市女性青少年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南昌市的中学和大学抽取1 811名在校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相关因素先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将P<0.05的因素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女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7.74%(312/1 767),现在吸烟率为2.09%(37/1 767),现在常吸烟率为0.62%(11/1 767).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8岁、学习成绩差、母亲吸烟、好朋友吸烟、认为女性吸烟有魅力、听说过女士香烟、认为吸烟对交友无影响、认为教师可以吸烟等8项因素(OR值分别为1.51,2.19,2.40,2.31,1.58,1.95,1.81,2.02,P值均<0.05).结论 南昌市女性青少年学生尝试吸烟与自身情况、吸烟相关态度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有关.应严禁女士香烟广告促销,在学校采取严格的控烟措施,家长特别是母亲要以身作则,不能在女儿面前吸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农村居民的吸烟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6.0、Excel 201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河南省某县农村18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率为25.67%,其中男性58.02%,女性0.59%。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20支,其中男性为20支,女性为3支。男性成功戒烟率为18.81%,女性由于吸烟率较低,本次调查无成功戒烟者。现在吸烟者中有56.58%的人无明确戒烟打算。结论河南省某县农村男性居民吸烟行为普遍存在,现在吸烟率高,戒烟率和打算戒烟率低。提示控烟形势严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15岁以上居民吸烟状况及对烟草危害认知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对云南省瑞丽市≥15岁居民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吸烟及危害认知等相关信息。本研究共调查1614人。结果瑞丽市15岁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38.3%,其中男性70.9%,女性7%。男性从事体力劳动者吸烟率更高;女性景颇族、处于丧偶/离婚/分居婚姻状态、从事体力劳动、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者吸烟率越高。男性和女性现在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均以汉族最高(男性16.4支,女性12.5支)。傣族/景颇族、年龄越大、从事体力劳动、文化程度越低、丧偶/离婚/分居者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得分更低。二手烟暴露比例为69.7%,其中男性79.9%,女性60%。结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15岁以上男性居民吸烟行为普遍存在,景颇族女性吸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严重。吸烟者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樊丽辉  张娜  邵永强 《上海预防医学》2013,25(5):225-228,231
[目的]分析温州市居民吸烟、饮酒的状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温州市有代表性的3个县区,抽取747名年龄15~69岁的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居民的吸烟率为22.0%,男性吸烟率为49.5%,被动吸烟率为42.2%。76.5%的男性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在24岁以下,平均日吸烟量为16.6支。温州市居民的饮酒率为32.4%,男、女性饮酒率分别为55.9%、13.9%。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的影响因素为性别、职业、饮酒;饮酒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吸烟。[结论]温州市居民吸烟率和饮酒率仍较高,控烟限酒工作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张琴  向芳  张一英  吴兴珠  孙思飞  张丽华 《中国校医》2012,26(4):247-248,250
目的了解嘉定区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吸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嘉定区初中、高中、职校各1所,对各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学生吸烟率为11.8%,男生17.2%,女生5.3%,职校生吸烟率为18.3%,高中生为12.5%,初中生为4.8%,不同性别、学校间学生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认为吸烟与被动吸烟有害的比例分别为99.4%、99.2%,知晓率较高。在对吸烟与疾病关系的认知方面,认为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吸烟有关的知晓率较高,分别占95.4%、91.4%、86.2%,但认为膀胱癌、中风及高血压与吸烟有关知晓率较低,分别占35.6%、38.0%、50.0%。结论职校生和男生应作为控烟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中学生吸烟流行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生吸烟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市19个区的57所学校(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各19所)11~20岁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9239人,其中初中生3112人(男1565人,女1547人),高中生3097人(男1475人,女1622人),职业学校学生3030人(男1734人,女1296人)。上海中学生总吸烟率为19.5%,其中初中生吸烟率为6.9%,男生10.5%,女生3.2%;高中生吸烟率为16.7%,男生24.7%,女生9.4%;职校生吸烟率为35.2%,男生47.1%,女生23.4%,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吸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尝试吸烟的主要原因为好奇,占49.1%;朋友提供香烟是中学生第一支香烟的主要获得途径,占53.3%。结论目前上海市中学生吸烟率仍在上升,特别是高中生和职校生。普及吸烟危害健康知识,提高抵御第一支香烟能力应是中学控烟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湖南省娄底市、常德市中职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中职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中职学生吸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中学生吸烟行为调查问卷对湖南省娄底市与常德市两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 08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职学生吸烟率为32.1%,其中每周吸烟40支以上中职学生占吸烟中职学生总数的23.8%;吸烟中职学生与不吸烟中职学生在父母职业、主观家庭社会地位、主观学校社会地位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家庭月收入高(OR=1.129,95%CI:1.024~1.245,P=0.015)、主观学校社会地位低(OR=0.895,95%CI:0.820~0.976,P=0.012)是中职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家庭月收入高(OR=1.062,95%CI:1.010~1.122,P=0.047)、父母职业得分低(OR=0.951,95%CI:0.908~0.996,P=0.034)、主观学校社会地位低(OR=0.932,95%CI:0.890~0.984,P=0.010)是中职学生的吸烟量大的危险因素。结论 湖南省中职学生吸烟现象严重,家庭月收入高、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中职学生吸烟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吸烟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学生吸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学生控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沈阳市21所中学,185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有效问卷为1831,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结果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6.7%(男生35.6%,女生18.2%)。调查前1个月吸烟率6.3%(男生10.7%,女生2.0%)。开始吸第1支烟的平均年龄(13.4±2.9)岁,其中男生(13.3±2.9)岁,女生(13.5±3.1)岁。吸烟的相关因素,男生为周围人吸烟、好朋友吸烟、学校类别、认为拒绝别人递的烟不礼貌等因素。女生为家庭收入、好朋友吸烟等因素。结论沈阳市中学生吸烟率较高,开始吸烟年龄也较低,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动员社会、学校力量,采取加大禁烟力度,城市立法,严禁向未满18岁青少年售烟等综合措施降低中学生吸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索在中学生中实施预防和控制使用烟草的有效措施,对云南省的10所中学进行了基线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方法问卷调查和小组专题讨论。结果昆明学校总吸烟率为3.2%(初一为0.9%,高一5.5%,男生5.7%,女生1.2%);玉溪学校总吸烟率为6.4%(初一6.6%,高一6.3%,男生12.6%,女生0.8%);昆明学校总尝试吸烟率为35.8%(初一28.4%,高一43.1%,男生52.2%,女生20.4%);玉溪学校总尝试吸烟率为52.9%(初一47.2%,高一58.6%,男生84.7%,女生23.1%);调查对象均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不深入,常因好奇、模仿和同伴的压力而开始吸烟。结论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的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不同。实施干预时,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学生拒绝烟草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学生近5年吸烟的现状,为开展学生吸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及Wanfang Data收录的有关中国学生吸烟状况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筛选、质量评价,采用Stata SE12.0、R3.4.4进行率的统计、亚组分析、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41个,调查人数376 361人,中国大陆地区学生吸烟率为9.0%(95%CI = 8.0%~11.0%),其中男、女学生吸烟率分别14.5%(11.9%~17.3%)、2.4%(1.9%~3.0%),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高职生、大学生吸烟率分别2.7%(0.3%~7.1%)、5.5%(4.4%~6.7%)、7.0%(5.3%~8.9%)、15.1%(6.8%~26.0%)、13.8%(9.9%~18.2%);男学生吸烟率高于女学生(P<0.01),高职学生吸烟率最高,小学生吸烟率最低,不同地区学生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学生吸烟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青少年控烟态度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控烟态度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19个区县抽取辖区内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各1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64名学生进行控烟态度问卷调查,共调查9347人。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239份,有效率为98.8%。学生吸烟率为19.5%,现在吸烟率为2.5%,尝试吸烟率为17.0%。学生普遍不支持“年轻女性吸烟”(88.2%)和“父母可以吸烟”(80.6%);对”教育学生停止吸烟是教师的责任”(83.0%)和“教师做不吸烟的榜样”(82.5%)普遍认同;支持“在香烟盒上印警语”(80.4%)、“公共场所禁烟”(81.0%)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84.0%)的比例较高。职校学生控烟正确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和高中学生,女生正确态度持有率高于男生;吸烟学生正确态度持有率明显低于尝试吸烟和不吸烟的学生。结论上海市青少年对于吸烟行为的态度仍存在不少误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男生、职校学生和吸烟学生。  相似文献   

18.
分析拉萨市4 所中专学校945 名学生吸烟状况及因素,其中,男生吸烟率为7052 % ,女生吸烟率为1309 % 。最初吸烟心理觉得好玩者,男女生分别占3824 % 、5274 % ,第一支烟来源以同学或朋友给的为主,男女生分别占548 % 、3794 % 。学生中对吸烟持反对态度的占782 % 。吸烟学生中有5412 % 表示愿意戒烟。吸烟最多为逢年过节,最多的地方为朋友家,经济条件宽裕的学生吸烟率高,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对子吸烟行为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吸烟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某中专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专生尝试吸烟率为29.13%,规律吸烟率为8.4%,性别以及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烟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年级间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学生吸烟的因素,包括同伴周围人群(兄弟姐妹、朋友、教师等)吸烟、对吸烟知识掌握程度(烟草有害成分、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对吸烟的态度等。学生首次尝试吸烟以好奇为主(占54.33%),吸烟时主要和同伴(朋友、同学)在一起(占67.79%),场所多集中在学校和家里(占51.92%)。结论中专生吸烟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应联合家庭、学校、社会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等,努力降低学生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中小学生的健康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青浦区13所学校2,06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浦区中小学生的健康因素按合格率占比从低到高依次为:体育活动(4.7%)、BMI(31.6%)、睡眠(43.8%)、抑郁(43.8%)、被动吸烟(49.0%)、营养合格(58.6%)、压力(58.8%)、人际支持(66.1%)、使用电子产品(62.9%).男女生间的BMI、营养、使用电子产品、睡眠习惯、被动吸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被动吸烟外,其他健康危险因素在中、小学生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育活动合格率低是青浦区中小学生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制定健康政策应考虑到健康危险因素在男生和女生、中学生和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