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临床实际中,发现以醒脑开窍并益气养阴为治则,标本兼治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与安宫牛黄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总队医院。对象:研究对象为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内科1998-09/2003-09住院的脑梗死患。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患120例随机分为醒脑静注射液组和安宫牛黄丸组及丹参粉组,各40例,治疗14d后分别观察患的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组、安宫牛黄丸组、丹参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0%,65%,醒脑静注射液组、安宫牛黄丸组肢体瘫痪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组疗效显。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安宫牛黄丸对脑梗死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前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智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58例急性期脑梗死住院患者,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病变部位均选择基底核单发腔隙病灶,排除甲状腺疾病和假性抑郁痴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丹参对照组,治疗并观察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及其10个智能亚项、日常生活功能表(ADL)的测定,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MMSE和ADL量表评分以及地点定向、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能力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0.05);而醒脑静治疗组治疗后MMSE总分为(18.57±2.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7.81±2.6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时间定向、短程记忆、物体命名能力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醒脑静和丹参对脑梗死急性期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醒脑静对智能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探讨多种中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服用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大蒜素胶囊,观察清醒时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患者病情平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昏迷时间缩短.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减轻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性损害,促进意识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5)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n=32)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比较15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浓度(NO)、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ET、NO、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恢复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静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邓树荣 《临床医学》2011,31(4):53-54
目的比较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82例和对照组(醒脑静组)8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效果更理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智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58例急性期脑梗死住院患者,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病变部位均选择基底核单发腔隙病灶,排除甲状腺疾病和假性抑郁痴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丹参对照组,治疗并观察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及其10个智能亚项、日常生活功能表(ADL)的测定,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MMSE和ADL量表评分以及地点定向、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能力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好转(P&;lt;0、01.0.05);而醒脑静治疗组治疗后MMSE总分为(18.57&;#177;2.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7.81&;#177;2.6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时间定向、短程记忆、物体命名能力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lt;0.05),而对照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醒脑静和丹参对脑梗死急性期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醒脑静对智能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醒脑静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GCS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川芎嗪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冻干粉,观察组则给予川芎嗪联合醒脑静,14 d为1个疗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右旋糖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价值。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尿激酶联合右旋糖苷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76. 00%)比较,观察组(96. 00%)总有效率更高(χ~2=10. 714,P=0.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下降明显(P 0. 05)。结论尿激酶联合右旋糖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效果满意,并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予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与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趋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CRP水平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安宫牛黄丸因含有汞、砷成分,其安全性受到关注,有必要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目的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丸对机体作用的差异.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的临床药理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3/04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完成,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0~300 g SD雄性大鼠24只.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正常+安宫牛黄丸组;脑梗死模型组(光化学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安宫牛黄丸组.每组6只.给药方法每天胃饲1次,0.13 g/kg,共7 d.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5含量.结果正常+安宫牛黄丸组大鼠血清LDH1~3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正常+安宫牛黄丸组LDH1,LDH2,LDH3的值分别为(17.02±0.46),(14.70±0.18),(15.47±0.13)%,正常组则为(11.25±0.70),(8.26±0.90),(12.86±0.90)%;模型+安宫牛黄丸组大鼠血清LDH3(15.51±2.60,%)比模型组(10.93±2.10,%)显著升高(P<0.01),LDH4含量显著降低,其值分别为(22.62±3.00)%,(28.18±0.80)%(P<0.01).结论在局灶性脑梗死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丸对机体的损伤作用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小,提示安宫牛黄丸在生理、病理状态下,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背景要提高含重金属和砷化物矿物药(如朱砂、雄黄)中药制剂的用药安全和排除该类药物的出口障碍,有必要对朱砂、雄黄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目前,对复方中朱砂、雄黄的药效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丸中的朱砂、雄黄对机体作用的差异,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临床药理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1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完成.选用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体质量为250~300 g SD雄性大鼠51只.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8~10只/组)正常组,正常+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整方)组(278 mg/kg);正常+除去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拆方)组(222.7 mg/kg);脑水肿模型组(一侧大鼠颈总动脉注射百日咳杆菌250亿/kg);模型+整方组(造模前1 h给药278 mg/kg);模型+拆方组(造模前1 h给药222.7 mg/kg).一次给药后5 h(模型组注菌后4 h)采血、制备脑匀浆.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5百分酶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正常+整方组、正常+拆方组LDH总活力显著升高32.4%~38.4%(P<0.05),LDH1 2百分酶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LDH4,5百分酶活力下降(P<0.01),但除LDH5外,两组同工酶酶活间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整方组、模型+拆方组LDH总活力显著下降23.4%~38.5%(P<0.01),LDH5百分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模型+整方组LDH2,3百分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LDH1,4百分酶活力无显著变化;模型+拆方组LDH1,4百分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0.01),而LDH2,3百分酶活力变化不显著.结论正常生理状态下服用安宫牛黄散,对心肌、肾等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感染性脑水肿病理状态下,整方和拆方均可抑制被过度激活的LDH酶,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复方中的朱砂、雄黄对LDH同工酶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脑出血时D-二聚体显著升高,其下降可能反映了血肿的吸收过程,并与脑实质的损伤密切相关。内皮素在脑出血时明显增高,可导致神经组织细胞缺血坏死,脑出血患者内皮素含量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功能预后状况。目的:观察醒脑静合生脉注射液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D-二聚体和内皮素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济南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对象:选择1999-09/2001-05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脑出血急性期留观察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醒脑静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组(23例)和醒脑静治疗组(21例)。方法:分别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用SPSS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主要观察指标:醒脑静合生脉注射液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D-二聚体、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并与醒脑静组进行比较。结果:醒脑静合生脉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患者的D-二聚体犤治疗前后分别为(0.67±0.21),(0.34±0.18)mg/L,P<0.01犦和内皮素水平犤(94.52±30.23),(51.30±21.62)ng/L,P<0.01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醒脑静组犤两组分别为(0.33±0.11),(0.20±0.08)mg/L,P<0.01;(43.22±12.06),(26.52±8.13)ng/L,P<0.01犦。结论: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官兵意外伤害现状,探索其发生的规律,寻找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武警某部官兵及两所指挥类院校学员进行《营区常见意外伤害及自救互救知识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9.24%,其中警官的发生率为18.89%、学员的发生率为29.09%、战士的发生率为52.47%。在受伤性质、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受伤环节等方面,战士、警官、学员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武警官兵防范意外伤害的认识,并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背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体内纤溶状态的重要调节者,其升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形成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干一科.材料实验于2004-08/2004-12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根据培养液中加入的干预药物不同而分为6组对照组、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方法将中药黄芪、当归、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分别加入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应用四氮唑蓝比色方法观察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观察活血化瘀药对细胞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法检测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的影响.实验组各孔均加入0.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为诱导剂以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表达.对照组细胞液中只加入0.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结果①加药24 h后,黄芪、当归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51±2.66)%,(4.42±2.19)%;黄芪+当归组、复方丹参组、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06±4.98)%,(16.38±4.06)%,(32.83±9.8)%,t=2.447~3.707,P<0.05.②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11±1.23,19.66±1.53,15.45±1.27,16.90±0.33,14.01±0.74,22.68±2.20,t=2.447~3.707,P<0.05).③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组肝癌细胞株Hep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006,1.95±0.014,1.79±0.104,1.53±0.045,1.48±0.012,2.16±0.014,t=2.447~3.707,P<0.05).以黄芪当归联合应用和复方丹参、川芎嗪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黄芪、当归、复方丹参、川芎嗪在细胞水平能够有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和活性.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期间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和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进展性脑梗死102例,按Pullicino公式计算,分为大梗死灶组(32例),中梗死灶组(34例)和小梗死灶组(36例).病情程度按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3组: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2例.稳定性脑梗死组65例,病情稳定,无头痛、头晕及耳鸣等不适.对照组:共印名,来自健康体检者,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人院当时采集肘静脉血(发病6 h内),以后分别在24 h、3 d、7 d、14 d、21 d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对照组采等量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检测.VE-cadherin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0.0软件统计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ANOVA.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急性期升高,发病3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 d下降明显,21 d接近正常对照,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梗死体积大则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重型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于轻型组.结论 血清VE-cadherin浓度与梗死大小、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VE-cadherin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期大量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死亡.目的探讨中药丹参注射液局部灌注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坏死和调亡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陨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试验中心.对象4~5个月龄的一级中国白兔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kg.材料选择实验于2002-06/2003-07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试验中心完成.随机分成2组,丹参组和对照组,每组22只.两组动物均以改良Allen法造成兔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模型.丹参组术后按0.3 mL/(kg·d)的总量分4次(每6 h 1次)从硬膜下导管推入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推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至损伤后8,24,72 h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细胞淋巴瘤-2(Bcl-2)阳性细胞数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凋亡率.结果4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凋亡结果丹参组的凋亡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10±1.38,20.39±2.96,t=4.101,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7±1.09)%,(14.68±2.81)%,t=4.072,P<0.01];Bcl-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9.12±4.74)个/mm2,(13.37±3.68)个/mm2,t=2.347,P<0.01].②过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丹参组高于对照组[(136.20±13.64)NU/mL,(101.70±15.24)NU/mL,t=4.132,P<0.01].③丙二醛含量丹参组低于对照组[(1.27±0.22)nmol/mL,(2.54±0.69)nmol/mL,t=4.309,P<0.01].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及坏死丹参组轻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局部灌注后,减少了脊髓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抑制和减轻了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腔隙脑梗塞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前后症状及生存质量积分的变化,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腔隙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腔隙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输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4周,分别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积分,进行对比,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其生存质量积分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腔隙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背景:功能性便秘对小儿的身心健康、社会心理发育和远期生活质量均有很大影响.目前国内尚无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确切定义,无明确分型,亦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系统的治疗方案.而胃肠传输时间测定是客观了解胃肠转运功能的动力学检查方法之一,对胃肠道动力异常的诊断、病因研究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诊断慢传输型便秘的惟一无创手段.目的:分析功能性便秘患儿和正常儿童胃肠传输时间区别,了解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在评估全胃肠及各段动力的意义.设计:以患儿、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病例-对照,观察对比研究.单位:武警部队广东总队医院儿科.对象:研究对象为2002-08广州市某幼儿园和某小学健康儿童共68例及2002-03/2003-01在武警部队广东总队医院儿科门诊确诊或住院的功能性便秘患儿28例. 方法:通过口服不透X线标志物,用X线拍片法分别于12,24和48 h摄腹部平片,测定28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和68例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口-盲时间和结肠传输时间.主要观察指标:功能性便秘患儿与正常儿童全胃肠传输时间、口-盲时间、结肠传输时间以及右半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比较.结果:正常儿童及功能性便秘患儿的50%全胃肠传输时间[(23.6±1.6),(80.4±2.1)h],口-盲时间[(9.9±1.4),(20.7±0.6)h]和结肠传输时间[(14.8±0.8),(59.9±2.3)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儿童右半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正常儿童胃肠传输时间明显不同于功能性便秘患儿;胃肠传输时间测定可了解全胃肠及各段的动力情况,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评估治疗效果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的比例都很高,脑卒中后抑郁的危害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分析,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一所武装警察部队总队医院的内三科和一所省级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3-01/2004-05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医院及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312例.方法对312例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48 h内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进行评定,同时收集有关的临床资料及社会心理因素.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年龄、个性、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抑郁发生率.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0.1%,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脑卒中后抑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老年患者高于中青年患者(P<0.01);性格内向者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中学以上学历较小学文化程度者显著增高(P<0.01);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频率明显高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P<0.01),其中额叶病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最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呈明显负相关(r=-0.846,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源性因素作用的结果,符合生物-精神-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