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女,18岁。在出现SLE典型临床表现之前2年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经Coombs试验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回顾相关文献发现,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SLE少见,且多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后者是否是导致溶血的直接原因目前仍有争议。该例患者将来可能出现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的症状,如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发性流产等,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育龄女性多见,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SLE基本病理改变是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血管炎。遗传、感染、环境、性激素、药物等多种综合因素所致的免疫紊乱导致了该病的发生。现将我院2005年2月收治的1例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将误诊误治经过,及时转诊,明确诊断患者疾病,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在SLE发生率极高,在疾病初期,有尿检或肾功能异常者占25%~50%,儿童狼疮性肾炎更为多见,而肾活检显示几乎100%的SLE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大约有3%~9%的SLE患者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5%~22%的狼疮性肾炎在诊断后5~1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损害(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因此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决定SL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99025086例SLE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细菌学研究/李志军(蚌埠医学院附院)…//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8,110(10).-913~916对86例SLE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求了解特征。结果发现86例SLE患者中有133次间隔性的感染发生。13%为医源性感染,76.69%发生于血液系统、呼吸道、肺及泌尿道。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及其它细菌感染占39.85%、31.58%、18.80%及9.77%。在细菌感染中,L-型引起者18.52%,60%患者无明显中毒表现。在心、肺、肾功能受损及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感染机率(OR)明显上升。作者认为SLE患者易发生医源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表现不典型,仔细监视,不时采样作L-型菌培养可降低漏诊率。表4参8(彭振辉)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而贫血的存在以及严重程度常与病程发展密切相关,常作为监测SLE活动期发生发展的指标。但部分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最初的变化常发生于正常区域内,故不能敏感地反映贫血的发生发展状态,难以用于对患者进行病情变化的监测。网织红细胞为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上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网织红细胞内的RNA含量,用于骨髓造血功能状态的观察[1,2]。我们将流式细胞仪测定网织红细胞运用于对SLE患者病程发展的监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7岁。面部红斑、关节痛2月,腹痛、腹胀伴呕吐20天。查ANA,抗dsDNA抗体等阳性,面部皮肤组织病理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腹部CT符合假性肠梗阻(IPO),骨髓细胞学检查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MDS-RAS),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SLE合并IPO及MDS-RAS。  相似文献   

7.
以纯红再障为首发表现的S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可见某种程度的血液学改变,但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首发表现者,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近十年来治疗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狼疮脑病,尤其是严重狼疮脑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危症之一,它发病急死亡快,处理是否及时得当直接影响SLE的预后。我院结缔组织病专科组经20多年的临床摸索,诊疗SLE脑病,尤其是严重SLE脑病,不论是紧急发作时的抢救,还是脑病发作后的中西医结合调理等,均有临床体会,现将专科组SLE脑病(1974年—1993年)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在600例SLE的宏观分析中,有脑损害者(癫痫、精神病、脑器质性损害、感觉改变、交感神经紊乱等)94例,占15.7%,其中严重SLE脑病32例,占脑病的34%(癫痫型…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其发生率约占SLE的25%。急性严重的血小板减少(〈20×10^9/L)常危及患者生命,是造成狼疮危象的原因之一。SLE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多种,如血小板相关抗体(PA)升高、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脾肿大、骨髓巨核细胞系抑制以及药物等。本研究收集2000年1月-2006年6月35例SLE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资料,并对以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女性约占90%,尤以20~40岁发病者居多。我国发病率70/10万,狼疮性肾病(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以表现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者较常见。SLE患者的LN发病率,从病理角度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E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③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某些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对SLE的发生、发展、表现、转归及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与SLE患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Hind Ⅲ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8例SLE患者的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的临床表型,在SLE患者组中,E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占36.21%,HL型占62.07%,LL型占1.72%,其ECR1密度相关基因的点突变(由脱氧三磷酸腺苷到脱氧三磷酸胸苷,A→T)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在疾病活动期,HL组患者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抗Sm抗体阳性的患者群中,HL组患进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H组患者,在SLE患者中ECR1葙关基因的点突变发生率上升可能在SLE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某种作用,将H/L基因型与其他检测指标联合运用,有可能对判断SLE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SLE患者辅助T(Th)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将SLE患者分为处理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于治疗产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疾病活性。治疗后处理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均降至正常;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正常,而IL-4、IL-10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BCG-PSN可作为SLE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常用狼疮带试验来诊断和鉴别SLE和DLE。在皮损处两者部可出现阳性,但90%~95%的SLE病人光曝露部位的“正常”皮肤出现阳性,而DLE正常皮肤阴性。狼疮带试验被认为是一种鉴别SLE和DLE的较好方法。它的可靠性如何,作者观察如下: 从10例SLE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手背正常皮肤取材,通过常规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基底膜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所有SLE患者检溅均阳性,其中4例IgG阳性(2例颗粒状,2例纤维状),7例IgM阳性(4例合并IgG  相似文献   

15.
儿童 SLE 53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SLE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 对53例儿童SL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SLE患者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 ∶ 9.6。年龄7 ~ 14岁,中位数为12岁。首发症状以皮疹最为常见,占41.51%;其次为发热占20.75%;关节痛占20.75%。系统损害中最常受累的是血液系统,占84.90%;肾脏占60.38%,神经系统也易受累,占18.87%。血液、肾、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表现分别为贫血、蛋白尿、癫痫。实验室检查ANA阳性率最高,占90.57%,其次为抗dsDNA抗体,占67.92%。男女在发病年龄、入院评分、出院评分、糖皮质激素起始剂量、出院剂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SLE临床表现多样,倾向于多系统受累。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6.0%(19/25),对照组为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MNL.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12/25)和45.7%(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BMCP16基因高甲基化的SLE患者中,IgG升高者占78.9%(15/19),与该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阴性的SLE患者Ig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IgG升高与之相关,p16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SLE患者血清可提取性核抗原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92例红斑狼疮患者ENA多肽抗体,阳性率为68.4%。63例SLE患者Sm抗体为42.86%,RNP抗体为28.57%,SSA抗体为22.22%,SSB抗体为20.63%,J0-1抗为11.11%,Rib抗体为11.11%,ANA为90.48%,dsDNA为65.08%,试验结果表明ENA抗体与SLE病情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rop id ine iod ide,PI)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与不同浓度的CGRP和(或)CGRP的受体拮抗剂CGRP8-37培养48 h的凋亡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献血员(P<0.001)。不同浓度(0.5×10-8~1.5×10-8mol/L)的CGRP对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但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SLE患者PBMC的凋亡(P<0.05~0.001);当CGRP浓度超过1.0×10-8mol/L时,其对SLE患者PBMC凋亡的抑制效应进入平台,增加CGRP浓度并不能进一步显著抑制SLE患者PBMC地凋亡。无论何种浓度的CGRP均不能使SLE患者PBMC的凋亡率降低至正常范围内。CGRP8-37本身对PBMC凋亡无影响(P>0.05),但是可以拮抗CGRP对SLE患者PBMC凋亡的影响。结论CGRP通过受体影响PBMC地凋亡;CGRP浓度地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可导致SLE患者PBMC地凋亡加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IL-10-592、-819、-1082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鄂、豫、渝、陕毗邻地区137例汉族SLE患者和122例正常对照组IL-10-592、-819、-1082基因多态性。结果①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IL-10-592、-819基因型和IL-10-592/-819单倍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二者IL-10-108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592*A、-592*C分别与-819*T、-819*C连锁。③-819*T和-592*A基因型者好发于女性(P<0.05),且发病年龄偏小(即发病较早)(P<0.05),易出现肾脏损害(P<0.001)和浆膜炎(P<0.01);同样,-1082*A/-819*T/-592*A单倍型者也是如此,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01、P<0.01)。结论①IL-10基因启动子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汉族SLE易感性有关。②IL-10启动子基因型与该地区汉族SLE患者某些临床表现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990459 老年性SLE的特点与治疗探讨/李力(昆明医学院一附院)…//临床荟萃.-1998,13(12).-535630例SLE,≥50岁为老年组,男:女为1:3.2,14~49岁为非老年组,男:女为1:8.6,本组老年SLE发生率为6.7%,男性占23.8%,有增多趋势。老年组SLE起病多缓慢,初发症状以关节炎(62%)、发热(62%)、皮疹(40.5%)为主,关节炎、关节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生率比非老年组增高(P<0.05),而皮疹发生率较非老年组明显低(P<0.05)。老年组实验室特点:补体C_3降低少于非老年组(P<0.01),蛋白尿阳性率明显低(P<0.01),A-ds DNA阳性率较低,阴性者不能轻易否认本病。治疗主张激素量宜偏小,疗程不宜过长,慎用免疫抑制剂,配合中医药治疗。预后大多良好。表2参8(张国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