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FFA)主要用于眼底病的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对眼底病前后检查和对照、治疗的选择、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FFA对视网膜、中浆、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作用,但对脉络膜的循环和有关病变的显示尚有不足,荧光素钠吲哚箐绿血管造影(ICGA)的应用弥补了FFA的不足。对脉络膜疾病的诊断有特殊作用,但ICGA仍然不能替代FFA,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观察,才能全面、准确地发现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 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常用检查技术,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并借助于裂隙灯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以便了解眼底的微循环结构以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可以查到用检眼镜查不到的细微病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诊断技术,在提高眼底病诊断的可靠性及制定眼底病的激光治疗方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1].  相似文献   

3.
1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自1961年Alvis与Novotny首次成功拍摄了人眼视网膜与脉络膜的循环动态过程以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眼科临床得以广泛的应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已经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赤光血管造影(RFA)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OCT)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查(FAF)相比,在眼底病变检查中的优势。方法 采用RFA、FFA、ICGA、OCT和FAF对2022年1月至8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9例(41眼)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利用数据和检查图像比较几种检查方法的异同。结果 对于视网膜下积液的观察,RFA比FFA有优势,与ICGA晚期图像和OCT图像判读一致;对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状态的观察,RFA比FFA和ICGA晚期检查有优势;对于视乳头周围多灶性片状异常荧光病灶的观察,与FFA、ICGA晚期、FAF检查图像判读一致;对于视网膜点片状异常荧光的观察,RFA检查与ICGA晚期检查、FAF检查判读一致,比FFA检查有优势;对于黄斑区膜样高荧光的观察,RFA检查与OCT图像判读一致,比FFA、ICGA晚期检查有优势。结论 RFA检查在眼底病变的检查中,尤其是对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视网膜浅层结构的观察,比FFA、ICGA等检查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眼底病如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和黄斑病等通过眼底检查基本上都能得到诊断。但眼底镜下看到的是静止的、表面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能更加直接清晰地观察眼底病变,了解是否存在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色素上皮等情况,对确诊眼底病,动态地观察病情,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及治疗疗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注射荧光素钠及全程护理是确保整个摄影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56例,其中男性308例,女性258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为 10岁,平均年龄( ± s)45.…  相似文献   

6.
张婷  刘蕊 《新疆医学》2012,42(1):67-6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是1961年Novothy和Alvis首先把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的诊断,是目前眼底疾病检查、诊断的常用方法,对眼底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导眼底激光治疗、预后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荧光素钠注射液是进行FFA所用的造影剂,常用浓度为10%~20%,成人常用量为10%的荧光素钠5mL,或按体重15 mg/kg计算,成人1次最大剂量为1.0g,一般用量为600 mg,全量在5 s左右推注完毕.  相似文献   

7.
王方群  刘陵  涂运输 《重庆医学》2012,41(5):514-515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是眼科用于眼底病极有价值、重要的临床诊断检查技术,可观察到检眼镜所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为提高眼底病诊断的可靠性及制订眼底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证据[1-2]。荧光素钠目前是最常用、性质相对稳定、较安全的眼底血管造影剂,但  相似文献   

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基本原理是将某一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跟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循环的动态过程。FFA能反映出活体跟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病理情况,有助于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光凝治疗预测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9.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利用能发荧光的物质(荧光素钠造影剂)快速从静脉注入,然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用蓝色光照射,使眼内血液循环中荧光素被激发出荧光,眼内充盈荧光的血管、荧光渗漏及组织染色处显影,然后用高速敏感的照相机进行拍摄、录像或数字摄影.此项检查能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  相似文献   

10.
韩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15-1016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及造影确诊为ARNS患者14例20只眼,分析总结其临床及FFA表现。结果FFA图像中视盘边界不清,晚期强荧光者17只眼;周边部病灶区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广泛闭塞16只眼;部分仅见闭塞的血管暗影,检眼镜检查所见的部分呈白线状的血管仍有荧光素通过,病灶区与正常视网膜交界处较多的荧光素渗漏点者15只眼;视网膜脱离者8只眼。结论ARNS的FFA表现主要是视盘强荧光和视网膜血管闭塞及病灶区脉络膜荧光不清晰散在的点片状强弱荧光不均匀区。FFA检查可进一步了解病变损害的程度,对ARNS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眼底病变及相关因素的方法。方法: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测32例(63眼)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情况,逐一分析糖尿病视网膜视神经病变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63眼中检出51眼视网膜神经病变;随病变延长,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发生率增加,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2.22%;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力预后差的原因之一。结论:FFA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21例,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密蒙花方可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视力,有效率13.6%,并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对眼底治疗的有效率为37.5%,荧光造影检查有效率20.6%。治疗组提高远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优于对照组。结论密蒙花方可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延缓病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Novotny和Alvis发明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利用向患者静脉快速注射荧光素钠,通过配有滤光片的眼底照相设备,观察并即时拍摄系列眼底图像,帮助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预测视力预后等。我院使用广州明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荧光素进行1408例眼底荧光血管,其中44例(3.13%)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兆安  马进  藤艳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8):3440-3442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技术在国内已广泛应用,视网膜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已多有报道,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很低,而同步造影不良反应则很少见到报道。随着ICGA应用日益增多,眼底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荧光血管造影将大大提高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诊断率,对指导眼底病治疗有重大意义。为了观察眼底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是否高于单独FFA或ICGA的不良反应。现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所做的953例同步血管造影检查中见到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注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目前H、A已广泛应用于眼底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发病机理及解剖、病理研究等,是眼底病检查诊断最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及患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我科自2003年~2004年5月共对86例患者实施了FFA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以黄斑水肿为特征,病因、病理不明,病情自限,常易复发,多见于20~45岁的青札印男性。“中浆”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失代偿、屏障功能损害所致的黄斑病变,荧光素表现为黄斑部浆液性RPE和/或神经上皮脱离。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CA)虽然对大多数眼底病能准确做出诊断,但缺乏对某些客观的定量标准分析,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灵敏度、非接触性、非损伤性、高分辨率的一项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不但能清晰地显示出视网膜的细微结构及病理改变,同时还可进行观察并做出定量分析。我们结合FFA与OCT两项检查技术,根据眼底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和病变部位的形态学特点,观察“中浆”眼底病变情况,并对此做出评估。现将2004年4~7月在我院就诊的13例“中浆”患者14只眼的临床资料和其部分患眼的FFA及OCT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直、间接检眼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直、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7例,诊断率为2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9例,诊断率为54.63%,两组诊断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注入被检查者的肘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液环的动态过程.目前,FFA已广泛应用于眼底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发病机制、解剖及病理研究等[1].是眼底病检查和诊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医生、护士及患者的密切配合,才能获取高质量的片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6月行FFA 78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眼底血管荧光素钠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察技术此项检查能反映出活体眼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方面帮助极大.本院自1999年5月~2001年5月以来共做FFA 530例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89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un Angiog-raphy,FFA)是将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查者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它对眼底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FFA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检查,但在应用这门技术的过程中,偶有副作用发生。笔者对89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救治措施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