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海建  张龄洁 《眼科》2007,16(1):43-43,47
2003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氪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手术方法:(1)先行虹膜及小梁网氪激光光凝:在表麻下氪激光绿色光直接光凝周边虹膜表面及小梁网新生血管,能量250~450mw,光斑大小200μm,曝光时间0.2s。上方预定切除的周边虹膜及小梁网处作密集光凝,范围大于所需虹膜切除范围约1mm,一般为3个钟点。并借助前房角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应用氪激光大光斑先于虹膜中外1/3交界处进行360°环形虹膜光凝。再于每象限选取2~3点自环形光凝处向前房角方向进行放射状光凝。用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15例15眼。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前房角的情况。结果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前平均眼压(50.6±8.5)mmHg,(1mmHg=0.133kPa)术后0.5h、1h、1.5h平均眼压分别为(24.9±9.2)mmHg、(19.8±10.1)mmHg及(18.4±5.2)mmHg。平均下降51.4%、60.6%及64.6%。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术前为2764±256个/mm2,术后l周为2745±324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术后1天前房角开放范围>1/2周者13眼(86.7%)。结论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效果尚好,可使功能关闭的前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一切常规治疗无效,最后用氩激光虹膜光凝使病情缓解。例1,女性67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右眼眼压为61mmHg,经一切治疗无效。最后使用虹膜切除用的接触镜在颞侧虹膜近周边处作氩激光光凝术(光斑大小为500μ,500mW0.5秒)连续3次后,瞳孔颞侧呈峰状隆起使瞳孔阻滞解除。在此后30分钟内眼压下降到  相似文献   

4.
叶天才  张洁 《眼科学报》1993,9(4):171-174
本文报告3例(3只眼)上皮前房内生长所致的继发性闭角青光眼.基于可疑体征,首先通过受累虹膜诊断性氩激光光凝试验(显示特有的白色斑)初步确立上皮内生长诊断.3只患眼的病变虹膜接受广瑟光凝治疗,治疗前先采用氲激光标划出虹膜上皮膜分界与范围.随后2只无晶体眼接受病变虹膜、瞳孔膜、前段玻璃体和小粱切除;另一只较好视力的有晶体眼仅接受节段虹膜切除和Scheie巩膜灼瘘术.术后切除虹膜标本组织病理发现证实上皮植入诊断.随访8—15个月,虹膜受累面积少于70%的2只眼获得眼压控制,而虹膜受累面积大于70%的另一眼乃须药物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5.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术  张红松 《眼科新进展》2004,24(4):302-303
目的 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 78眼中晚期青光眼 ,治疗前局部使用 2~ 3种抗青光眼药物 ,眼压仍超过2 1mmHg(1kPa=7.5mmHg) ;均有虹膜周边前粘连 ,前房角关闭 36 0° 36眼、2 70° 39眼、180° 3眼 ,使用多波长氪绿激光 ,光凝虹膜根部 ,激光参数 :能量 30 0~ 4 0 0mW ,时间 0 2s,光斑大小 2 0 0~ 30 0 μm ,光凝范围根据房角检查结果而定。 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78眼中 5 6眼眼压可以控制在 2 1mmHg以下 ;6 9眼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增宽或开放 ;手术前后视力、视野及眼底无明显变化 ;除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炎反应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激光虹膜根部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月间应用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Nd:YAG和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21例21眼,缩瞳后氩激光在周边虹膜360。度范围共击射约30点,再于鼻上方或颢上方击射周边虹膜,范围约0.5~1mm,然后用Nd:YAG激光击穿虹膜。结果 术前术后平均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眼压7~20mmHg,平均眼压14mmHg,暗室试验全部阴性。所有患者均可见周边切除孔沟通前后房,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加宽。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虹膜根部切除既可解除前房阻滞又可加深前房角,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只眼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术后随访12—15月,随访过程中观察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眼球有无萎缩。15例患者12只眼眼压控制良好,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退,无明显眼球萎缩,成功率达80%。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氪激光虹膜新生血管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药物难于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首先应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直接覆盖光凝,观察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与虹膜周边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0.4mg/ml)。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项目:眼压、结膜滤过泡、眼前段反应等,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22例术后第1周眼压(11.42±2.61)mmHg较术前(43.42±6.46)mmHg明显降低(t=15.06,p=0.000):随访时眼压控制良好(18.17±2.04mmHg),其中仅2例接受局部应用β-受体阻滞剂。20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2例较为扁平。术中有1例前房少量出血,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前房无继发性出血发生。结论采用氪-绿激光直接覆盖光凝虹膜新生血管及小梁切除术的“二步”法,即首先利用氪-绿激光器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待虹膜新生血管闭塞、萎缩后,继之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随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病情进展。减少与避免常规滤过性手术中、术后因虹膜新生血管出血而导致的前房出血并发症,提高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一种较安全及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或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较好,较手术切除并发症少且方便。过去曾用氩激光造成的虹膜孔常不够大,且由于色素增殖易发生虹膜孔闭合。自钕钇铝石榴石(YAG)激光问世,一致认为YAG 激光虹膜切除较氩激光好,主要是不易发生虹膜孔的闭合。但是YAG激光击穿虹膜的机制是电离效应的微小爆炸作用,故易发生术中虹膜出血,给激光手术增加困难和并发症。为了减少虹膜出血,我们设计先用氩激光局部光凝,减少YAG 激光虹膜切除过程中的出血,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倍频532激光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1例(32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用倍频532 nm激光封闭虹膜表面新生血管,1~d天后再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27例(28只眼)眼压控制在21 mm Hg以下,有效率达85.71%。结论倍频532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例(31只眼),分别多次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结果观察及随访1~12个月2,2只眼眼压〈21 mm Hg,成功率占70.96%,5只眼视力有提高,占16.1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达100%。未见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氪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疗效确切、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光凝治疗虹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其激光治疗时的参数。方法回顾总结15例出现虹膜新生血管接受氩离子激光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患者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和眼底激光治疗参数。结果11眼(73.3%)完成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3月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视力无显著下降。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充分、有效的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地促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阻止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氩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92例新生血管青光眼,先用氩激光对虹膜及小梁网的新生血管进行激光光凝,然后再行小梁切 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月,82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1mmHg=0.133kPa),有效率达89.13%,优于睫状体冷冻术。结论:氩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评价氪多波长激光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睛与睫状冷冻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4眼,其中32眼先用氪激光对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后再进行小梁切除术另外32眼行睫状体冷冻治疗。结果术后(1~12)个月观察及随访,激光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32眼,28眼眼压〈21mmHg;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32眼,14眼(43.1%)眼压〈21mmHg,10眼术后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8眼眼球萎宿。结论激光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定,较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研究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患者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形成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面的晚期疗效,于1967~1971年间用红宝石激光治疗184例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选择1只有较晚期视网膜病变眼做治疗,对侧眼不治疗作为对照,至少观察5年。共复查了其中93例。作者应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在检眼镜上有2.5°孔,激射后可形成直径0.75mm脉络膜视网膜光斑。激射量因人而异,使产生1或2强度的光斑。每次光凝200~300点,分布在除视乳头、  相似文献   

16.
激光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氪多波长激光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眼,先用氪多波长激光进行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后再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2月,28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有效率为87.50%。术后视力提高者9眼,占28.13%;不变18眼,占56.25%;下降5眼,占15.63%。结论 氪多波长激光视网膜广泛光凝或虹膜局部光凝后再进行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著者利用带有绷带的平面含水接触镜,在激光虹膜切除术中来预防角膜上皮和实质层的烧伤。用这种方法既能减少能量的损失,又能防止角膜混浊,同时还能增强虹膜切除的机会。虹膜的光凝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用激光做实验性虹膜切除,最先报道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早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激光光凝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4例(4眼)在我科确诊为早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患儿,住院且行局部激光光凝治疗,随访6~12个月。4例患儿中男3例,女1例。就诊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岁。其中1例有家族史,其余3例为散发病例。4例肿瘤距离黄斑>3.0 mm,距离视神经>1.5 mm,均没有玻璃体或视网膜下的种植,肿瘤直径均≤3.0 mm。结果4例患儿至随访期末肿瘤呈退缩模式。结论单病灶早期RB可单独使用局部疗法,激光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测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致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行氩激光光凝后视网膜水肿变化。方法:BRVO致视网膜水肿行氩(绿)激光光凝术,格栅状光凝12眼,光凝前及光凝后1,2,3,6mo分别行OCT图像检查。应用CIRRUS OCT自带程序行黄斑ETDRS区视网膜厚度分析,以中心凹1mm区域厚度及其变化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记录光凝后1,2,3,6mo黄斑中心1mm区厚度变化平均值分别为+7.3μm,-48.5μm,-79.0μm,-101.9μm。统计学分析视网膜厚度光凝前与光凝后2mo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前与光凝后1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T检测能准确定量定性测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可观察氩激光光凝治疗BRVO致ME疗效,可作为光凝治疗疗效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高褶虹膜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自虹膜中外1/3交界处开始向前房角方向依次行放射状光凝并在虹膜根部打微孔.用此方法治疗高褶虹膜型青光眼20例32眼.观察视力、眼压、房角、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视野情况.结果 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较术前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周边前房深度增大,在1/3~1/2CT之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视野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改良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高褶虹膜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