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5例,对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观察,了解患者动态心电的异常情况。结果 75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5例出血性卒中患者,4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54例患者存在着动态心电异常情况,其主要的类型包括ST-T异常、传导阻滞、窦性停博、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动态心电异常情况,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心律失常情况及其与岛叶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8例脑卒中患和30例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岛叶卒中患急性期ST段降低发生率明显增高,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卒中患急性期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发生率增高。结论左侧和右侧大脑半球卒中对心脏的传导系统影响不同,岛叶病变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88-158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病因及心电图改变。方法:收集432例患者动态心电图资料,对其中长R-R间期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2例患者中检测24h内出现长R-R间期42例,发生率9.7%;明确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4例,占81.0%;心电图表现以心房颤动所占百分比最高;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长R-R间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主要为心房纤颤。主要病因为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在检测异常心电图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两种记录仪在心电图异常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与常规 12导联心电图(ECG)检测 2 60例患者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异常心电图检出率 (73 .85 % )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记录仪 (2 4.2 3 % ) ,χ2 =12 8.85 ,P <0 .0 1,而异常心电图类型以ST -T改变、心律失常尤为明显 (P均 <0 .0 1)。结论 微型动态心电记录仪检测心电图异常的价值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并发心电异常的机理。方法:收集整理70例乙肝住院患 心电图(EKG)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除19例死亡,无法追踪心电图变化外,其余51例,有48例随病情好转 而EKG恢复正常。3例未恢复者,其中1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室性早搏,结论:乙肝并发心电异常72.9%的病人呈可逆性,其发病机理与乙肝病毒(HBV)的直接作用、电解质紊乱、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并发心电异常的机理。方法 :收集整理 70例乙肝住院患者的心电图(EKG)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除 19例死亡 ,无法追踪心电图变化外 ,其余 5 1例 ,有 48例随病情好转而EKG恢复正常。 3例未恢复者 ,其中 1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例室性早搏。结论 :乙肝并发心电异常72 .9%的病人呈可逆性 ,其发病机理与乙肝病毒 (HBV)的直接作用、电解质紊乱、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磁记录方式动态心电信息记录的某些缺陷,作者采用模拟量直接存贮技术的语音芯片进行心信息的固体记录,这是一种用半导体介质记录心电信号的方法,消除了低位数A/D转换语音芯片精度不高的影响,这种方法对动态固体记录短暂出现的心电微小改变的信息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检测 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包括无心血管并发症患者 (A组 ) 4 2例 ,有心血管并发症患者 (B组 ) 5 4例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B组有较高的室性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P <0 .0 1) ,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增高。B组Lown’s分级≥ 3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短阵房速、房颤发生率分别为 40 .7%和 42 .6 % ,均明显高于A组的14.3%和 16 .7% (P均 <0 .0 1)。认为心血管受累是Ⅱ型糖尿病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小儿心律失常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经心电图确诊的年龄14岁以下的心律失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异位心律占多数,其次为窦性心律失常;病因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原因相当,心源性病因中病毒性心肌炎占首位。结论 小儿心律失常类型较多,其中有些正常儿亦可见到,因此应积极寻找病因,除抗心律失常治疗外,及时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24h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理学博士Holter发明,196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可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长时间(24h)不间断地记录到各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形,对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的捕获非常有利,为临床诊断较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241例北方中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分为老年组和老年前期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仅在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左前分支阻滞(LAH)三个方面,老年组较老年前期组略有增加,从统计学上看意义不大。提示,要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应从中青年开始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血脂和血压水平等,以减少诱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是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可出现多种心电图变化,本文观察我院近两年收治的脑卒中住院病人118例,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心电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集团化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分析500例有冠心病史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从检查用时和异常检出率方面与常规心电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者的心电检查用时从常规心电检查的(25.0±1.0)min缩短至心电综合网络平台检查的(2.0±1.0)min;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从常规心电检查的79.3%(396/500)提高到心电综合网络平台检查的96.7%(483/5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临床心电检查方面较常规心电检查效率高、准确度高,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谈家红  吴正福 《重庆医学》2013,42(14):1637-163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Ⅱ~Ⅲ级EH并发急性脑卒中160例(观察组),未并发急性脑卒中80例(对照组)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和表现形式,分析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脑卒中的类型、部位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异常心电图130例(81.25%),对照组异常心电图40例(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室肥厚为主,两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93.75%和75.89%,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卒中和小脑、脑叶卒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87.90%和58.33%,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及死亡患者和病情稳定好转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96.43%和78.03%。以上3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并发急性脑卒中对患者心脏损害更加严重。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脑卒中类型、发生部位显著相关,且心电图异常可以反映脑卒中的预后。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脏监护,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25例病人均为我院1995年间,经心电图证实为心律失常的住院病人,男100例,女25例,年龄60~86岁。使用美国惠普动态连续心电图记录仪和日本光电6511心电图机分析心律失常。 2 心律失常的类型 多以2~3种心律失常并存,房早,室早居首位,其次为房速、房颤、室速、房室传导阻滞,见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医78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12导动态心电图(AECG),统计2种诊断方法对于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包括检出率、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情况、检出例次情况等。结果在78例心律失常患者中,12导AECG检出率91%,常规心电图为63%,2组对比12导AECG检验准确性更高(P<0.05)。12导AECG检出总例次为155次,常规心电图为86次,12导AECG在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类型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而二者在心房颤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AECG检出1种心律失常例次占比低于常规心电图,而检出2种、3种心律失常例次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2导AECG可有效鉴别心律失常心电信号波动,提升心律失常检出率,且对各类型心律失常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心电快速检查探头(急诊自检探头),采用电极一体化设计,使操作者能用普通心电图仪在较快的时间内(2~15s)录得病人典型的心电图以判断心脏电活动状态,为急诊、抢救赢得时间,为捕获猝死先兆——短暂快速型心律紊乱提供新的辅助手段.我们对30例心律紊乱住院病人检测,症状明显时进行,每人3~8次,及时捕获短暂定性心动过速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21年不同年龄层心律失常患者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调查,旨在为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医联体的心血管内科门诊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等患者远程心电分析平台的病历,全部患者病历按照不同的年龄层分为A组(<60岁)42例,B组(60~80岁)40例,C组(>80岁)38例,对比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远程动态心电图每季度有效佩戴量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同时观察3组患者对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的依从性。结果 C组分别与A组、B组相比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室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律、窦速/窦缓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2021年第1季度获取远程动态心电图数据的有效率最高,占96%(23例),在2021年第4季度获取远程动态心电图数据的有效率最低,占84%(21例)。3组患者在接受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未出现电极片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但C组有3例患者在接受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出现了皮肤发红,脱落及过敏、瘙痒等情况,固定情况良好,佩...  相似文献   

19.
400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表明:DCG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95.5%)明显高于ECG(19%),尤其能检出ECG难以发现的高危性心律失常。DCG对Lown分级三级以上室早的检出率达38.7%;ST-T缺血性改变阳性率在可疑冠心病组为58%,冠心病组达92%。提出运动前后作为心肌缺血参考指标的四个非ST—T改变参数(倒u,△R、△Q、QTc)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优于DCG、阿托品和心房调搏试验。  相似文献   

20.
高原地区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惠萍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8):474-474,492
<正>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本组12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常规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其中冠心病45例,心肌炎11例,心肌病4例,风心病14例,退行性钙化瓣膜病3例,原因未明51例,年龄25~70岁。平均5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