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江苏籍中医医家学术著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民国时期的中医药著作约4 330余种,其中江苏籍中医医家撰著的有573种,内容涵盖了医经、基础理论、伤寒金匮、诊法、针灸推拿、本草、方剂、临证各科、医案医话医论、史学工具书等方面。本文将江苏籍中医医家所撰著的480余种著作分为"医籍所涉及的种类"、"中西医论争及汇通类著作"、"中医规模化教育的教材类著作"、"方药类著作"、"临证各科及医案类著作"、"医学卫生保健类著作"、"综合性史学工具书类著作"等七个方面、六个大类进行评述。介绍其在中医学术、中医教育、中医临床、中西医汇通以及中医科学化等方面的著作特点,肯定其对于现代中医所具有的启示与借鉴意义,试图唤起现代中医药研究者对这一时期中医药著作的研究兴趣,使这一时期的著作更好地为当今中医药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民国时期出版的浙籍医家346部医籍文献目录分类整理,遴选出有影响的医籍文献目录。方法:按照民国年代划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的浙江籍医家医籍目录,进行分类整理、统计。结果:将浙籍中医医家所撰著的医籍目录,按照"中西医论争及汇通类著作""临证各科类著作""方药类著作""中医规模化教育教材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与医经研究著作""医案医话类著作""综合性工具书及医史类著作"七个部分进行简要评述。结论:民国时期浙籍医家所著医籍数量众多,精品迭出,医籍内容呈现出中西医汇通的新趋势,中医理论创新发展,融入部分西医知识,注重临床实践及医学工具书编写及服务近代中医教育等新特点,对于现代中医药学术及中医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医家各述其论,且出现了大量的外科著作,很多外科器具在书中有相关的图像或者文字的记载。中医药器具的研究是中医学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角度,是中国医学史发展的有力佐证。本文搜集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医籍中所载的中医外科器具,进行择要举述,并对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发展进行总结,以期从器具史角度完善中医史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医药专病专科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而作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重要力量的综合医院,中医科相对受到冷落。在拥有大量尖端设备,大量就诊病人和丰富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卫生资源的综合医院中,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需要,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病专科是突出中医特色,拓宽中医药医疗市场的重要措施,与中医院的专病专科同为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有力武器。笔者从事综合医院中医科管理工作多年,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医科发展专病专科  相似文献   

5.
民国沪上孟河医家编修医籍,重构中医知识和技艺,弘扬现代中医学术理论文化.孟河医家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容异见,较早出离中西医论争的泥潭,着力建构现代中医学术流派的系统理论,促进现代中医体制化、学术交流、经验传承和技艺推广.医籍包括医案、教材、经典解读、成药药方、中西医药通讯、学术期刊、医药辞典,沟通中外医学、医界学界与政...  相似文献   

6.
沈劼 《江苏中医药》2010,42(9):62-63
从多部医史文献资料入手,整理出晋以前见于记载的江苏医家共10人,医籍20部。这些医家多集中于汉末三国时期,兼通道术,居于吴地;所著医籍大多散佚,其中方书偏多,专科医籍尚未出现,反映了江苏医学早期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3月1日,2016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南京举行。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仲瑛,国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夏桂成,江苏籍国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周珉,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兼省中医药局局长、省中医药系统学会会长陈亦江,江苏省  相似文献   

8.
龙江医派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即坚持中西医结合,倡导大医学观。高仲山先生在面临中医废止之际,提出中华大医学观的思想,为中医谋求发展。由于建国后中医药政策几经变换,龙江地区早期中医医家学习西医的代表人物有马骥、张琪先生,他们坚持执中参西、固本创新。随后西医医家学习中医,代表人物有黄殿栋、张亭栋先生,坚持执西参中、开创革新。龙江医家的优秀成果证明,正确的中西医结合道路是中医与西医相交汇的道路,需要掌握两种学科体系,采集长处以融会贯通,为龙江医派后辈子弟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的中西医结合简史 自西医渐进,清代医家倡导中西医汇通至今,我国"中西医结合"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50~60年代)兴起和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不仅架起了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中西医学术交流、渗透和结合,而且加速了中医药现代实验研究,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走向世界.通过不同时期医家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58年全国开办"西学中班"[1].  相似文献   

10.
经方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是治疗急症、重症及疑难杂症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国内中医医院能用中医治疗急症、重症的很少,多为中西医结合,不能突出中医治疗急症、重症的特色。虽原因多种,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方的药物用量问题。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学习中医药及临证40余年体会,提出要发挥中医药治疗急症、重症及疑难杂症的特色,探求经方体系药量的原貌,建立经方药物用量的国际标准。结论:适宜的剂量是中医经方临床疗效尤其治疗一些危急重症获得可靠疗效的保证。现今中国中医药药典对于中医饮片临床使用剂量的限定严重限制了中医经方的合理有效使用,应当予以研究进行切合临床实际的调整,才能有助于促进中医经方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明代江苏妇科医籍进行考证研究,共梳理出相关医籍25部,涉及明代医家16人。其中女科通论14部,产科10部,广嗣1部;现存18部,已佚7部;医籍集中在苏南地区,保存尚好。这一时期江苏妇科的特色鲜明,正处于上升繁盛期,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明代江苏妇科医籍进行考证研究,共梳理出相关医籍25部,涉及明代医家16人.其中女科通论14部,产科10部,广嗣1部;现存18部,已佚7部;医籍集中在苏南地区,保存尚好.这一时期江苏妇科的特色鲜明,正处于上升繁盛期,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不断加强中医药工作.中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中医同仁深受鼓舞.特别是评选“国医大师”.可以说是中医史上破天荒的喜事.催人奋进。笔者有幸居于“国医大师”行列.深感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南通和江苏的荣耀。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曹颖甫、薛文元、郭柏良、章巨膺为代表的江阴籍医家纷纷来到上海,除了悬壶行医,他们亦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创办规模化学校及函授教育模式,主持教务,修编教材,培育了一大批中医药事业接班人,为近代上海中医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优势,古代的医家注重实体瘤既乳岩的治疗,而现代中医侧重于乳腺癌术后的治疗。分期辨证论治与我国当前临床实际相符,对于发挥中医药的相对优势,促进中医药辨证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实现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整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师承教育是先于院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中医传道授业的传统模式,师承教育的存在与中医萌芽和发展休戚与共,也是促进传统中医药学传承和发展的动力,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医药的发展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同时也为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3月1日,2018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暨第九届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南京举行。这是全省中医药学术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行业年度盛会,已连续8年定期于每年3月1日(江苏省首部中医药法规《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施行纪念日)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医科大学为全国第二家中西医合并院校.在新疆进行中西医合校,实属时势所使,事在必行.强弱相合,处于弱势的中医学院只有坚持相对独立,才能保证于合校后发扬中医药特色、办好中医药教育.中西医合校,给原本弱小的新疆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可供凭借和利用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在不少负面影响.新疆医科大学在实践中认清了中西医同校的优势与缺憾,采取扶持和爱护中医的策略,不断尝试规避冲突、化解矛盾、趋利祛弊、务期和谐,终喜事业有成,使高等中医药教育得以在新疆生存,并越过低谷,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疗体系是根植于中医学理论,经过数千年医疗实践经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智慧结晶。诊疗体系的构建对于中医药规范化参与疾病全程、提升中医诊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今中西医并行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医学在诊疗过程中仍发挥着主体作用。传统的中医诊疗体系如何更好地与现代诊疗体系融洽互鉴,如何找准中西医诊疗之间的契合点,使二者达到良好的共性融合是时代留给中西医的历史拐点性难题。中医学已然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现有中医诊疗体系的革新重构,对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回顾性梳理中医诊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围绕着“病、证、治”中医诊疗体系三大核心构成要素,总结各历史时期中医诊疗体系特点,结合新时代背景分析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径,为日后体系的革新重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核心,证据评价是指南制修订中的重要步骤,不同类型的研究证据对应不同的评价工具,而1911年以后的中医“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标准。本研究立足于中医指南制修订的核心环节,以中医临证的重要证据“近现代医家经验”为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内在发展规律,基于综合方法探讨如何构建中医“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评价方案,目的是规范地遴选“近现代医家经验”证据,提高中医药指南的临床实用性,服务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