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周莉  庞骁  陈勇  许莉  李素平 《安徽医药》2018,39(6):683-686
目的 探讨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行89SrCl2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99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放疗、化疗、肿瘤骨转移的病灶数量、联合止痛药状况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是否会影响89SrCl2的治疗效果。结果 89SrCl2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次数、是否联合放射治疗、是否手术切除原发灶、不同肿瘤骨转移病灶数量及是否联合止痛药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肿瘤骨转移的病灶数量及联合止痛药是影响89SrCl2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肿瘤病理类型、89SrCl2治疗次数、手术切除原发灶、肿瘤骨转移病灶数量以及联合止痛药能影响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璐  戴群芳  陈思思 《药学实践杂志》2022,40(6):553-556,570
目的 构建同步测定陈香露白露片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37 nm(检测甘草苷、甘草酸铵、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283 nm(检测橙皮苷)、330 nm(检测川陈皮素、橘皮素),进样量10 μl,对采集的16批次样品进行7种成分的含量检测。结果 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铵、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10~55.72(r=0.9992)、22.15~1108r=0.9995)、6.140~307.2(r=0.9995)、1.130~56.25(r=0.9997)、0.3700~18.75(r=0.9982)、0.5200~26.01(r=0.9991)、1.180~58.95(r=0.9999)μg/ml。回收率(n=9)分别为98.71%、98.12%、98.44%、98.22%、99.17%、99.18%、97.93%,RSD分别为0.16%、0.67%、0.57 %、0.62%、0.48%、0.56%、0.58%。16批样品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1250~1.174、2.354~7.426、1.822~27.21、0.0370~1.399、0.0723~0.44330.0140~0.19900.2207~1.407 mg/g。结论 该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耐用性强,可用于陈香露白露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吉马酮诱导肺癌 A549、 鼻咽癌 CNE-1、 肝癌 HepG2 细胞凋亡的机制 。 方法 50、 150、 200、250、300 μmol·L-1的吉马酮处理肝癌 HepG2、肺癌 A549、鼻咽癌 CNE-1、结肠癌 Caco-2 细胞 24、48、72 h 后,MTT 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的变化。100、150、200 μmol·L-1的吉马酮分别处理 A549、HepG2、CNE-1细胞 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标志蛋白 cleaved-Caspase-3、Caspase-3 的变化,检测乙型肝炎 X相互作用蛋白(HBXIP)、p53蛋白的表达量变化。分别在 A549、HepG2、CNE-1细胞中应用 siRNA 敲低 HBXIP,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 HBXIP的敲低效果及 p53蛋白表达变化;MTT实验检测敲低 HBXIP对吉马酮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吉马酮对鼻咽癌CNE-1、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00、250、300 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在高浓度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效果较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50、300 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对结肠癌Caco-2细胞作用相对较弱。与对照组比较,100、150、200 μmol·L-1吉马酮处理A549、HepG2、CNE-1细胞 48 h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p5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以 150、200 μmol·L-1吉马酮处理A549、HepG2、CNE-1细胞48 h后,HBXIP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siRNA-HBXIP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HBXIP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53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与单独使用的相同浓度的吉马酮相比,沉默HBXIP后A549、HepG2、CNE-1细胞对吉马酮的敏感度明显提高,150、200、250 μmol·L-1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吉马酮可以抑制A549、HepG2、CNE-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BXIP/p5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25-OH-PPT、25-OCH3-PPT、PPT、PT同步检测的方法;从人参根皂苷水解产物中筛选发现具有降血糖活性的三醇组皂苷元。方法 采用HPLC-ELSD法测定25-OH-PPT、25-OCH3-PPT、PPT、PT;采用体外实验测定4种皂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HPLC-ELSD测定结果表明,25-OH-PPT、25-OCH3-PPT、PPT、PT在0.05~1.0 m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5.0%、98.4%、103.3%和96.0%,RSD分别为1.05%(n=4)、1.87%(n=4)、2.15%(n=4)和1.15%(n=4),质量分数分别为8.07%、4.55%、1.46%和4.53%。4种皂苷元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出不同强度的抑制活性,25-OH-PPT抑制活性强于阿卡波糖。结论 4种皂苷元降血糖活性强弱顺序为25-OH-PPT > 25-OCH3-PPT > PPT > PT。HPLC/ELSD测定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6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98),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治疗,均治疗8周。于基线、2、4、6、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Kupperman指数(KMI)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61%和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第2、4、6、8周末的HADM总分分别为21.52±4.19、14.94±2.72、11.36±2.27、8.89±3.11,KMI评分分别为29.52±7.16、25.49±6.45、21.07±6.81、15.89±5.74;治疗组同期的HADM总分分别为16.17±3.28、11.93±2.52、8.13±2.18、5.08±2.16,KMI评分分别为25.17±3.28、19.23±6.27、12.13±5.95、9.54±3.28。从治疗第2周末起,治疗组的HADM总分、KM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0.0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8.37%,TESS值为5.89±0.4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8.16%,TESS评分(3.14±0.28)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及TE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和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SD大鼠单次iv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5 mg/kg,于给药后5、30、60、90、180 min处死大鼠,取血浆、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骨骼肌、脂肪、卵巢、子宫、睾丸。Beagle犬单次iv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0.1、0.3、0.9 mg/kg,给药后5、10、20、30、45 min和1.0、1.5、3.0、5.0、7.0、10.0 h静脉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及各组织中氢溴酸樟柳碱的浓度,统计矩法计算氢溴酸樟柳碱在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肾、胃氢溴酸樟柳碱峰浓度最高,分别为(1 967.6±569.4)(2 316.9±952.6) ng/mL,其次为血浆、小肠、肺、肝、脾、卵巢、心、子宫、骨骼肌,而脂肪、睾丸和脑峰浓度最低,低于200 ng/mL。除胃在30 min达峰外,其余组织均在5 min达峰,之后快速下降。Beagle犬iv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后,0.1、0.3、0.9 mg/kg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43.3±8.6)、(117.9±40.2)、(348.6±40.0) 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5.9±6.6)、(159.6±56.6)、(443.3±50.3) ng·h/mL,半衰期(t1/2z)分别为(0.9±0.3)、(1.5±0.9)、(1.1±0.2)h,清除率(Clz)分别为(20.9±5.3)、(17.9±7.6)、(19.4±2.2)×105 L/(h·kg),表观分布容积(Vz)分别为(24.6±7.0)、(37.0±18.5)、(31.3±4.3)×105 L/kg。结论 氢溴酸樟柳碱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与器官血流量、药物水溶性、生理屏障等因素具有明显相关性;在犬体内血浆清除率和组织分布程度均较高,血浆消除较快,无蓄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药物转运体研究元胡止痛方药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跨血脑屏障转运机制。方法 建立hCMEC/D3-U87双层细胞模型研究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跨血脑屏障吸收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测定hCMEC/D3细胞中相关转运体蛋白多药耐药蛋白1(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OCT2OCT3、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CTN1)、OCTN2OATP1A2OATP2B1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6株过表达人转运体的细胞株(S2-OCT1、S2-OCT3、S2-OCTN1、S2-OCTN2、HEK293-OATP1A2、HEK293-OATP2B1)进行摄取实验,判断各药物成分是否为转运体蛋白的底物。结果 各成分均可以一定程度地跨越血脑屏障,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具有更好的跨血脑屏障特性,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跨血脑屏障能力较弱。外排型转运蛋白MDR1BCRP和摄入型转运蛋白OCTN1OATP2B1OATP1A2在hCMECD3细胞中有相对高的mRNA表达水平。延胡索乙素是OCT1、OCTN1和OATP1A2的底物;巴马汀是OCT1、OCT3、OCTN1、OCTN2和OATP2B1的底物;原阿片碱是OCT1、OCTN1和OCTN2的底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是OCT3的底物。结论 延胡索乙素可能通过转运体OATP1A2、OCT1、OCTN1跨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细胞;巴马汀可能通过OATP2B1、OCT1、OCT3、OCTN1、OCTN2传递进入脑组织细胞;原阿片碱可能通过OCT1、OCTN1和OCTN2传递进入脑组织细胞;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可能通过OCT3传递进入脑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清脑片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0 min再灌注60 min,建立沙鼠脑缺血模型,观察高、中、低剂量清脑片组(1.5,0.75,0.375 g·kg-1)对沙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血栓烷素B2(TXB2)、丙二醛(MDA)含量及ATP活性和NF-кB免疫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清脑片可显著降低脑组织中IL-1β、TNF-α、Glu、Asp、TXB2、MDA的含量及NF-κB免疫阳性表达水平(P<0.01或P<0.05),显著提高脑组织中Na+-K+-ATP、Mg2+-ATP、Ca2+-ATP、Ca2+-Mg2+-ATP的酶活性(P<0.01或P<0.05)。结论 清脑片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炎症因子、过氧化能力及提高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丹参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方法 样品经70%甲醇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分析测定,Waters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1)、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 nm;发射波长456 nm;进样量2 μL。结果 黄曲霉毒素B1、B2、G1、G2分别在0.120 1~1.920 8、0.036 1~0.577 2、0.122 1~1.954 0、0.042 1~0.673 2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定量限分别为0.10、0.03、0.39、0.03 ng/mL;黄曲霉毒素B1的回收率为107%,RSD为6%;黄曲霉毒素总含量的回收率为80%,RSD为9%。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试验均符合检测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准确地测定丹参饮片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高良姜素(GA)对斑马鱼整体形态及心、肝、肾主要脏器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1、2、4、6、8、12、18、28、30、32、64 μmol·L-1)高良姜素处理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给药24、48 h后(24、48 hpe),计算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显微镜下观察高良姜素对斑马鱼形态、心率、心包面积、静脉窦-动脉球(SV-BA)距离、肝脏、卵黄囊吸收及眼部水肿情况的影响。结果 斑马鱼暴露在1、2、4、6、8、12 μmol·L-1浓度下的高良姜素均无死亡;24 hpe,高良姜素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30 μmol·L-1;48 hpe的LC50为28 μmol·L-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 hpe ,浓度≥ 8 μmol·L-1的高良姜素处理斑马鱼畸形率显著上升(P<0.05);48 hpe,浓度≥6 μmol·L-1的高良姜素处理斑马鱼畸形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 μmol·L-1及以下浓度的高良姜素对斑马鱼形态及心、肝、肾无明显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24 hpe,8 μmol·L-1高良姜素组斑马鱼发育评分、相对体长显著降低(P<0.001),心脏出现轻微的心包水肿、心包面积显著增加(P<0.05)、心率及SV-BA距离无明显变化,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显著减小(P< 0.001),卵黄囊面积显著增加(P<0.001),肾脏无明显变化;在48 hpe,6 μmol·L-1浓度及以上高良姜素组发育评分显著降低(P<0.05、0.001),斑马鱼心脏出现轻微的心包水肿、心包面积显著增加(P<0.001)、心率显著减小(P<0.01)、SV-BA距离显著增加(P< 0.01),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显著减小(P<0.01、0.001),卵黄囊面积显著增加(P<0.01、0.001),8 μmol·L-1组相对体长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高良姜素在4 μmol·L-1及以下对斑马鱼无毒性影响;6 μmol·L-1及以上浓度对斑马鱼有轻微的心脏毒性和肝脏毒性,在临床应用中要合理控制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并提升软肝缩脾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对软肝缩脾丸中的黄芪、丹参、赤芍、鳖甲、大黄、五味子、桃仁、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芍药苷、丹酚酸B的含量。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286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结果 4味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5味药材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HPLC显示芍药苷在9.79~195.80 μg·mL-1r=0.999 9)、丹酚酸B在11.45~229.00 μg·mL-1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01.9%,RSD分别为1.26%,1.05%。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软肝缩脾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赵琪钟  侯安国  张俊雕 《中国药事》2017,31(11):1327-1330
目的:对拉祜族常用药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L.)DC.]进行初步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详细描述了山菅的生药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理化研究。结论:该植物含有糖类、酚类、香豆素类、黄酮、挥发油、三萜及甾萜类等化学成分。本研究为山菅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清肠栓中樟脑残留物和冰片含量的气相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柱温为140 ℃,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FID)温度为250 ℃。结果 樟脑、龙脑和异龙脑在0.0299~1.497μg(r=1.000)、0.0205~1.025μg(r=1.000)、0.0097~0.4830 μg(r=1.000)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101.0%、102.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可用于清肠栓中龙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王发英  吴查青 《中国药师》2016,(7):1417-1419
摘 要 目的:研究明胶空心胶囊中铬、铅、镉、铜、锌5种重金属含量。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铬、铅和镉的含量,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和锌的含量。 结果: 明胶空心胶囊中含铬、铅、镉、铜、锌最高分别为1.850,0.404,0.019,6.295,5.839 mg·kg-1结论:该方法为明胶空心胶囊中铬、铅、镉、铜、锌的含量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5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抗生物膜生成活性。方法 采取甲醇浸提的方法制备中药甲醇提取物,计算提取率;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600nm处的吸光度(A600)值测定各提取物(0.1、0.2、0.4、0.8、1.6、3.2mg·mL-1)作用16h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率;结晶紫染色法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各提取物的抗生物膜活性。结果 苏木、白芍、侧柏叶等32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明显,其中苏木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最大抑菌率达95.56%,起效质量浓度为0.1mg·mL-1;石菖蒲、大青叶、广藿香等20种中药甲醇提取物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生成,其中白芍的最大抑制率达96.78%。结论 夏枯草、野菊花、大青叶、赤芍、石菖蒲、地肤子、连翘、苏木、肉桂、女贞子、白芍、甘草、肉豆蔻、鸡血藤、乌药、莪术、侧柏叶17种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同时具有抑菌和抑制生物膜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16.
姜明月  叶斌斌  曲扬  郑彧  敖楠楠  鞠成国 《药学研究》2020,39(12):693-696,704
目的 对胡芦巴生、制品的降血脂功效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喂养高脂高糖饲料,构建小鼠高血脂模型。将高血脂模型小鼠按TG、TC、体重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生品组,盐制品组,酒制品组,外加空白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1天后,对体重、血清中TC、TG、LDL-C、HDL-C、AST、ALT的水平进行测定,取肝脏称重,计算肝指数。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体重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胡芦巴生、制品组小鼠的体重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的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胡芦巴生、制品组小鼠的肝指数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的TG、TC、LDL-C、HDL-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胡芦巴生、酒制品组小鼠的TG、TC、LDL-C显著降低(P<0.05),盐制品组TG、TC(P<0.01)、LDL-C(P<0.05),对TG、TC的调节作用,盐制品组要优于生品组(P<0.05);模型组小鼠的AST、ALT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胡芦巴生、盐制品组小鼠的AST、ALT显著降低(P<0.05),酒制品组(P<0.01)。且酒制品组与生品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胡芦巴盐制后对高血脂模型中TG和TC的调节作用增强、酒制后对AST和ALT的调节作用增强,说明胡芦巴盐制后降血脂作用增强,酒制后肝保护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分析与动物实验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机体血小板稳态的关系。方法 运用DisGeNET、GeneCards、STRING 11.5等数据库,分析hUCMSCs诱发血小板减少的靶点及通路。将SD大鼠随机区组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溶媒对照(80mg·kg-1白蛋白)组和hUCMSCs高、中、低剂量(1.0×107、5×106、2.5×106个·kg-1,分别为临床等效剂量的10.0、5.0、2.5倍)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每周按10mL·kg-1尾iv1次,共4次,与临床拟用方法一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血小板相关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剖取大鼠胸骨,取骨髓,制备骨髓涂片,瑞特-吉姆萨复合染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测量脾脏总长度;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脾脏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肝脏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Krüppel样因子1(Klf1)、Friend白血病整合素1(FLI1)、GATA结合蛋白1(GATA1)mRNA变化。结果 hUCMSCs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靶点有209个,作用于158条信号通路,与血小板生成最密切的通路为造血细胞谱通路,包含了20个靶点。以平均连接度筛选出14个核心靶点:IL6、TNFRSF11A、CD34、KIT、IL4、CSF2、CSF3、IL3、IL2RA、TPO、EPO、TFRC、CD44、IL11。CD44既是核心靶点又是hUCMSCs阳性表面标志物。与阴性对照、溶媒对照组比较,hUCMSCs高、中、低剂量组PLT、PCT显著降低(P<0.05),PDW、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CMSCs组全片巨核细胞总数、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CMSCs高、中剂量组脾脏长度显著增加(P<0.05);PAS染色见hUCMSCs高、中剂量组脾脏血小板储存增加;hUCMSCs高、中、低剂量组肝脏组织TPOMplKLF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FLI1GATA1 mRNA表达变化不显著。结论 CD44+hUCMSCs可能通过促脾脏吞噬血小板,增加血小板在脾脏中储存,使血液中PLT、PCT减少,从而扰乱血小板稳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修订风寒湿灵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狼毒、白芷、三七、赤芍、姜黄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处方中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在TLC色谱中,可鉴别制剂中的狼毒、白芷、三七、赤芍、姜黄;欧前胡素在0.033 6~0.269 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为0.999 9;样品中欧前胡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7%(RSD为1.63%)。结论 此方法简便、准确性好,为控制风寒湿灵散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三七花蕾中8种四环三萜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b3、Rd和三七皂苷R1)的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油酰乙醇胺对东莨菪碱诱导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多奈哌奇组(阳性药,3 mg·kg-1)和油酰乙醇胺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1)组,每组6只。在ig给药4周后,除对照组外,各组ip 3 mg·kg-1的东莨菪碱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避暗、跳台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记忆功能; 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损伤。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避暗潜伏期显著缩短、避暗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01);大脑皮层、海马的Ach水平显著减少(P<0.01、0.001),AChE活性显著升高(P<0.001);模型组的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不均匀,组织细胞呈弥散状,提示组织存在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避暗潜伏期显著升高、避暗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油酰乙醇胺给药组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组织Ach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AChE活性显著降低(P<0.01、0.001);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油酰乙醇胺对东莨菪碱诱导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胆碱能系统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