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盐源山蛭注射液治疗实验性脑内血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纯化盐源山蛭注射液脑内血肿吸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观察山蛭注射液对大鼠脑血肿容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脑水含量采用称重法,用微血管灌注法观察脑局部微血管。结果 盐源山蛭注射液能使治疗后6天、10天的大鼠脑内血肿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加快脑出血后的病理组织修复。结论 盐源山蛭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内肿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及血浆中纤溶酶原、D-二聚体的含量,以探讨颅内血肿纤溶活性及外周血纤溶活性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例。同时期选择20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组。留取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静脉血标本及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上清液纤溶酶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手术组患者外周血及血肿测得纤溶酶原比较,手术组外周血纤溶酶原均值(12.36±3.54)ng/ml,手术组血肿内纤溶酶原均值(14.99±3.70)ng/ml,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t=2.293,P=0.027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纤溶酶原相关性检验具有正相关性(R=0.670,P=0.0010.01);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测得D-二聚体相关性检验无相关性(R=0.128,P=0.591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存在纤溶酶原,血肿内平均纤溶酶原的含量要高于外周血,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动态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活性改变。方法 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 ,分别于术后 2、4、6、8、1 0、1 2、1 4周取血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段 1 2 (F1 2 )和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结果  8周始RHRSP血浆中F1 2和D dimer含量逐渐增高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F1 2与D dimer呈正相关 ,F1 2和D dimer均与大鼠收缩压密切相关。结论 血液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增高可能是RHRSP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 ,甚至是混合性中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内血肿周围组织及血浆D-D、Fbg、PT、aPTT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来建立脑出血模型,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及血浆生化指标(D-D、Fbg、PT、aPTT)变化。结果:水蛭提取液治疗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能升高血浆与血肿周围脑组织D-D含量(但以后者为主),延长血浆aPTT,不影响血浆PT、Fbg。结论:水蛭提取液促进实验性脑内血肿吸收的可能机制与局部纤溶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心综合征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观察脑出血条件下神经肽Y(NPY)活性变化及其在脑心综合征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动态监测大鼠脑出血过程中血浆及脑于NPY活性变化、血清心肌酶谱(CK-MB)变化以及大鼠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率为80%,大鼠脑内血肿开始形成的6小时血浆及脑干NPY活性、血清CK-MB均显著升高,并以脑出血24小时血肿高峰期时最为显著,随后逐渐下降。结论:脑出血时常伴有心电图异常、血清CK-MB改变,中枢及外周神经肽Y含量升高可能参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内血肿周围组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来建立脑出血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府物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生化指标(tPA、PAI-1含量与活性)变化,RT-PCR法观察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tPA与PAI-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tPA蛋白的表达。结果水蛭提取液治疗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能增加血肿周围脑组织tPA含量、提高其活性,促进血肿周围脑组织tPA mRNA表达,增强tPA免疫表达.而不影响PAI-1含量与活性或mRNA表达。结论水蛭提取液促进实验性脑内血肿吸收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对tPA的转录、翻译及合成蛋白的加工修饰来激活内源性纤溶系统,对PAI-1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的毒性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出血血液凝固过程中产生凝血酶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90只大鼠分成 :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水蛭素干预组、凝血酶组和凝血酶 +水蛭素干预组。术后 48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 ,检测血肿周边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活性、脑水肿含量及TUNEL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局部注入重组水蛭素显著减轻了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 ,降低局部MPO活性、减少脑水分含量及TUNEL阳性细胞数量 ;脑内直接注入凝血酶后局部脑水分含量升高 ,MPO活性升高 ,并可检测到大量TUNEL阳性细胞。结论 :凝血酶与脑出血后的脑水肿、白细胞浸润和神经细胞DNA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芪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的规律及黄芪注射液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160只)脑出血模型.制模后根据药物干预的时间随机分成4个治疗组(手术同时组,术后6 h组、12 h组、24 h组,每组32只)和出血对照组(共32只).各治疗组每日经腹腔给予黄芪注射液1次,各组分别于第4 d及第7 d处死.再从上述5组中各选取12只大鼠用于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法),观察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脑组织切片TUNEL荧光染色)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出血同时组(第4 d)、6 h组(第4 d、7 d)、12 h组(第4 d)]脑组织含水量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1);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开始出现,3 d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各治疗组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均明显降低,出血同时治疗组和6 h治疗组比24 h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1);脑出血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是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伤机制之一;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具有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以早期用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及脑脊液凝血纤溶变化机制 ,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35例 (采集血浆 ) ,其中 31例同时采集脑脊液 ,测定脑脊液及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D-二聚体 (D- 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而纤溶酶原 (PL G)活性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0.
单胺类递质在大鼠脑出血心脏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条件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含量的变化,探讨脑心综合征发生、发展机制。方法:动态监测大鼠脑出血过程中血浆NE含量、血清CK-MB水平的变化,NE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CK-MB的测定采用酶反应速率法。结果:大鼠脑内血肿开始形成的6小时血浆NE、血清CK-MB均显著升高,并以脑出血24小时血肿高峰期时最为显著,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外周NE含量升高可能参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脑出血组及PDTC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制模2 h予PDTC组腹腔注射PDTC;通过干湿法和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AQP9表达。结果(1)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出血侧在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持续到120 h后下降;出血对侧在4 h也升高,48 h达高峰;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更明显(均P<0.01)。(2)脑出血组AQP9表达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表达最强,120 h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较出血对侧增加更明显(均P<0.01)。(3)PDTC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在制模后24 h开始各时间点较脑出血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均呈平行增加,PDTC干预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有平行抑制作用,提示AQP9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ICH)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ICH H)组。每组分为对照、脑出血后6h、24h、72h、5d、7d共6个亚组,ICH H组于注血后立即给以4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各亚组分别进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脑水含量的检测以及应用RT-PCR及Western印记对MMP-9进行测定。结果ICH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P<0.01)及BBB通透性(P<0.05)的显著增加,二者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ICH组MMP-9蛋白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88和r=0.96),ICH组MMP-9 mRNA表达量也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78和r=0.85)。ICH H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ICH组各时间点相比较,明显降低,而MMP-9 mRNA的表达与ICH组相比仅有轻度下降。结论脑出血后MMP-9的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水肿密切相关,局部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后MMP-9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脑水肿的形成。提示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影响MMP-9的变化来抑制脑出血后的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3.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水肿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组;凝血酶加局部亚低温组。应用Evans-Blue测定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的增加,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不同时程局部亚低温均可以显著降低脑出血后72h时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P<0.01),其中给以4h局部亚低温时,降低最明显。注射凝血酶6h后,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显著增高(P<0.01),于24~4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凝血酶 局部亚低温组在各个时间点与凝血酶组相比,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毒性作用来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形成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We aimed to develop a double-injection model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in rabbits and to evaluate it as a tool for investigating post-ICH brain injury. Rabbits were injected with 300 μL fresh autologous whole blood into the right basal ganglia. Behavioral changes were rated, brain water content (BWC) was measured and brain tissue morphology was also examined. ICH was established in 93.5% of the blood injection group. At 1, 3 and 7 days after ICH,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neurological scores (p < 0.01) and BWC (p < 0.01) between a sham-operated group and the ICH group.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odel produces a persistent neurological deficit, hematoma volume and perihematomal edema and closely mimics human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ICH; it is a controllable and reproducible hematoma that lends itself to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白细胞和凋亡细胞变化及其与脑组织含水量的关系.方法 48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脑出血6h组、脑出血12h组、脑出血24h组、脑出血48 h组、脑出血72 h组、脑出血1周组和脑出血2周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和HE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Gly14]-humanin(HNG)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NG治疗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立体定向注射自体血制作ICH模型,假手术组仪插入针,HNG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侧脑室注射HNG,72 h后观察血肿周围胶质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变化. 结果 术后72 h,HNG治疗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形态与模型组比较胞体小,突起短、细;HNG治疗组血肿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X42阳性细胞数以及凋亡细胞数量005.3±10.19,173.2±21.72.26.1±5.97)较模型组(141.8±9.77,212.2±15.38,48.6±10.94)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HNG在大鼠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具有抗炎症性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01);各个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以及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7,P<0.001)。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及AQP4的表达,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Df—521巴曲酶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Df-521巴曲酶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对血肿周边区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一侧基底节注射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边水肿带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血肿侧脑组织含水量上升,同时水肿区ICAM-1的表达量增加;给予Df-521巴曲酶制剂处理后,血肿侧脑水肿减轻,脑组织ICAM-1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Df-521巴曲酶能下调脑出血后血肿周边组织ICAM-1的表达并减轻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