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15只眼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移位导致角膜瓣皱褶的患者行裂隙灯观察、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同时观察复位术后的变化。结果本资料角膜瓣移位,发生于术后24h内发生的有8例8只眼,均于术后次日复诊发现,术中过度操作、薄瓣、窄蒂、术后揉搓眼球、眼睑痉挛等是高危因素;7例7只眼发生在LASIK后2~26月,均与外伤有关。角膜瓣移位后24h主要表现为角膜刺激症状,以视力下降、重影、视物变形、眩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为主,角膜瓣重新复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发生原因众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质量下降,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瓣皱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对LASIK术后13例膜瓣皱褶的原因和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角膜瓣皱褶分类为小皱褶和大皱褶指导治疗,小皱褶以观察为主,大皱褶采用去上皮水化角膜瓣加戴接触镜法。结果术后大多小皱褶可随时间推移自动消失。大皱褶经处理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皱褶,角膜瓣位置正常,无上皮植入。结论角膜瓣皱褶可根据皱褶轻重分类指导治疗方法,大多可治愈并恢复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一般不易发生角膜瓣移位。角膜瓣一旦发生移位 ,须立即处理 ,否则后果严重。我们在工作中曾遇到 2例角膜瓣移位患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2月 ,共行LASIK手术 20 68眼 ,其中发生角膜瓣移位 2例 ,男女各 1例 (术后第 1天和第 3 0天发生 )伴有少许层间异物 ,经及时处理 ,无并发症发生。处理方法 :①首先用 0 2 5 %氯霉素行结膜囊冲洗。②以0 4%表麻滴瞳表面麻醉 2~ 3次。③碘伏消毒眼睑及周围皮肤 ,无菌操作下铺巾、开睑 ,以林格氏液 5~ 10ml( 10 0万u…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技术的发展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开辟了新途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已成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的主导手术。该手术需要做一个厚度130~160μm的角膜瓣,由于术后角膜瓣与角膜基质的愈合反应轻微,即使经过数年时间,两者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总结、评价此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LASIK手术4915例(9803眼)中13例(13眼)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原因并总结评价处理方法。结果 13例患眼经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后角膜瓣复位良好,裂隙灯下3眼角膜瓣可见细小皱褶;13眼角膜瓣移位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相仿。结论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是手术并发症之一,若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战士在军事训练中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瓣移位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18例18只眼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者行复位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18例角膜瓣移位者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均与外伤有关.经治疗后角膜瓣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1.0者16眼,≤1.0但≥0.8者2眼.结论 军事训练易造成眼部损伤,造成LASIK术后角膜辩移位,部分患者LASIK术后2年内角膜瓣与基质层间尚未完全愈合.建议应征青年若接受过LASIK术,应在术后2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LASIK术中应用角膜微型板层刀的全新刀片,通过高压消毒处理后制作较薄角膜瓣的效果。方法 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同时进行双眼LASIK术的患者63例(126眼),术中使用M2的90微型刀头制作角膜瓣,右眼使用全新刀片,左眼使用连续高压消毒三次后的新刀片。术中用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角膜厚度测量,计算角膜瓣的厚度。术后观察3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角膜地形图(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右眼和左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分别为:-2.25D~9.50D,平均-5.28±1.73D和-2.00D~9.88D,平均-5.51±1.62D(P>0.05);角膜瓣厚度为:133.9±12.3μm和114.7±13.1μm(P<0.05);术后屈光度比较分别为: -0.12±0.23D和-0.15±0.12D(P>0.05);裸眼视力为:1.05±0.21和1.05±0.19(P>0.05);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为:0.68±0.12μm和0.66±0.13μm(P>0.05);对比敏感度:在3.0c/d、6.0c/d、12.0c/d、18.0c/d空间频率的比较中两组数值相近(P>0.05)。结论 应用经过高压处理后的新刀片可以制作出优质的、较薄的角膜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行LASIK术后发生角膜瓣皱褶的10例(11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11眼,经过及时复瓣治疗及护理,角膜瓣复位良好,术后1个月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随访6个月至1年视力稳定.结论:加强术前教育,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以及术后对术眼的保护意识,是预防角膜瓣皱褶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LASIK术后出现角膜瓣皱褶的患者,应及时重新复瓣、配戴角膜接触镜处理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I。ASIK)手术后角膜后曲率的改变,并探讨影响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于武警总医院眼科实施I。ASI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对120例眼使用orloscan1I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分别在术后30、60、90、180d测量角膜后表面曲率,对比后表面曲率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前眼压、承载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及术后30、60、90、180d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分别为(6.53±0.24)、(6.40±0.25)、(6.44±0.23)、(6.41±0.22)、(6.38±0.21)肚m,析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术前眼压以及承载因子都会造成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曲率不同,且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与术前眼压以及承载因子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LAsIK术后60d内患者角膜后表面存在向前膨隆,向前膨隆在术后60d后逐渐恒定,向前膨隆与术前眼压、承载因子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不同厚度与眼压状态下的变化.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自制夹具固定角膜,通过连通器对角膜内表面加压.每个压力状态下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分析在不同压力状态下不同角膜厚度时角膜前凸的变化.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各眼压与初始眼压状态下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20~80)转化成logd1,3组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眼压的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x=10~70)转化成logd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角膜的前凸与生物力学改变有关.为了确保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应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同时眼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低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分析74例患者146眼的临床资料,在术前和术后进行标准检查测量角膜像差。应用Custom Ablation Manager软件进行消像差手术设计,应用SCHWIND AMARIS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术后3个月测量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的改变。 结果 术后除三叶草差外,其余各角膜高阶像差指标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12.35、8.25、5.26,P<0.01)。切削区较小时,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高于切削区较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36.76、2.97,P<0.05)。预矫屈光度数高的组,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均高于预矫屈光度数低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24、2.80,P<0.01)。结论 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矫正的屈光度数越高,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切削区越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治疗和用2.5%碘酊烧灼角膜溃疡面清除病灶等辅助治疗,对角膜溃疡仍不愈合且角膜血管翳形成者行羊膜移植术。结果本组17例经积极抢救治疗而治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入院即角膜溃疡穿孔全眼内炎而摘除眼球。结论采用高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及角膜溃疡面烧灼清除病灶等辅助治疗和符合条件者行羊膜移植术,是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前角膜屈光力与LASIK术中制作的角膜瓣直径和厚度的关系。方法:对59名接受LASIK手术患者的102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角膜曲率与角膜瓣的直径和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术前角膜曲率大于44.5D的患者,其角膜瓣的直径和厚度明显增大。其与术前角膜曲率小于43.5D患者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LASIK术前患者角膜前表面形态参数,对于提高LASIK手术的预测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克隆病 (crohn’sdisease ,CD)为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 ,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 ,而我国较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化 ,因而诊断困难。本文总结我院近 12年的 2 0例克隆病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所见 ,以期提高克隆病的诊断水平。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收集近 12年住院的克隆病 2 0例。诊断按 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男女比为 1 5 :1;年龄为 5~6 9岁 ,平均年龄为 41 7岁 ;病程为半月到 30年 ,平均为 36 4月 ;住院时间为 15~ 130d ,平均为 49 2d。1 2 方法 总结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3种微型角膜板层刀头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对角膜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Moria M2(旋转式微型角膜板层刀)130型、110型、90型对2 416眼行LASIK,对与角膜瓣有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LASIK角膜瓣并发症主要是瓣制作不全、瓣厚薄不均、游离、皱褶、移位、上皮植入、角膜Haze、圆锥角膜等,3组病例术后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型组622眼,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为0.32%;110型组860眼,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为0.47%;90型组934眼,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为5.46%.结论 130、110、90型均具有安全性,90型角膜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110、130型,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110型,既能保留足够的角膜厚度又能降低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