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浓缩丸对阵发性房颤大鼠房颤持续时间的影响,探讨其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胆碱联合氯化钙混合液尾静脉注射复制阵发性房颤大鼠模型。将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容积生理盐水)、普萘洛尔组和抗纤益心浓缩丸高、中、低剂量组,药物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7日后,复制阵发性房颤大鼠模型,应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各组大鼠的房颤持续时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明显缩短大鼠房颤持续时间(P0.01或P0.05);与普萘洛尔组比较,抗纤益心浓缩丸高剂量组持续时间低于普萘洛尔组,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抗纤益心浓缩丸中、低剂量组持续时间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抗纤益心浓缩丸低剂量组比较,其高、中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抗纤益心浓缩丸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房颤的持续时间,具有拮抗大鼠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纤益心浓缩丸对小鼠全血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抗纤益心浓缩丸高(27.1g/kg)、低(6.8g/kg)剂量组,阿司匹林对照组(20mg/kg),空白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每天上午8∶00左右灌胃1次,连续灌胃3d,采用毛细管法观察各组凝血时间。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抗纤益心浓缩丸高、低剂量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凝血时间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益心浓缩丸具有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桂甘龙牡汤对鸟头碱诱发大鼠室早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电生理仪持续观察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旱的情况,并记录室早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结果桂甘龙牡汤高剂量组及普萘洛尔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能显著延长大鼠室早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室早的持续时间。结论桂甘龙牡汤具有明显地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浓缩丸连续给药12周及停药后2周的毒性反应,以评价抗纤益心浓缩丸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四组,即正常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和抗纤益心浓缩丸高、中、低剂量组(临床剂量的100、50、20倍),每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12周及停药2周。分别检测其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并对大鼠进行解剖,观察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胸腺、子宫、卵巢、睾丸外观,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大鼠给药12周及停药后2周,与正常组相比,抗纤益心浓缩丸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指标及脏器病理形态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纤益心浓缩丸长期服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在停药2周后未见明显的蓄积毒性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浓缩丸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抗纤益心浓缩丸高剂量组(18.8 g/kg)、低剂量组(4.7 g/kg),华法林钠组(1.1 mg/kg),模型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每日同一时间灌胃1次,连续灌胃7 d。灌胃结束后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模,4 h后开腹腔,腹主动脉取血检测APTT、TT、PT含量,取下腔静脉血栓,称其湿质量,于60℃烘箱中烘24 h,称取干质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抗纤益心浓缩丸高、低剂量组及华法林钠组均能明显减轻结扎大鼠下腔静脉所形成的血栓的干、湿质量(P0.05),中药高剂量组和华法林钠组能显著延长APTT、PT、TT(P0.05)。结论抗纤益心浓缩丸可明显减轻下腔静脉血栓干、湿质量,同时可延长APTT、PT、TT,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仁冬汤对乌头碱、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将sD大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仁冬汤高剂量组、仁冬汤中剂量组、仁冬汤低剂量组、硫酸奎尼丁组,各组灌胃给药lh后,即舌下静脉注射乌头碱,5s内注完,观察记录室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发生时间及动物心脏停搏时间。另一部分为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将SD大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仁冬汤高剂量组、仁冬汤中剂量组、仁冬汤低剂量组、盐酸普罗帕酮组,连续灌胃10天,第10天给药1h后予0.3%氯化钡股静脉注射,5s后,观察记录延缓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结果在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实验中,仁冬汤高、中剂量组与盐水组相比,能明显推迟大鼠发生FP、FT、VF及心脏停搏时间(P〈0.01)。在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试验中,仁冬汤高剂量组与盐水组相比,能明显延长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P〈0.01)。结论仁冬汤对乌头碱诱导的心律失常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推迟大鼠发生VP、VT、VF及心脏停搏时间;对氯化钡诱导的心律失常能明显延长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时间并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炙甘草汤能降低氯仿诱发小鼠室颤发生率;缩短马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降低乌头碱诱发大鼠室速和室颤发生率;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浓缩丸对大鼠血浆6-酮前列环素F1a(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抗纤益心浓缩丸高剂量(18.8 g/kg)组、低剂量(4.7 g/kg)组,阿司匹林(20mg/kg)组,空白(等量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每日上午8时左右灌胃1次,连续灌胃7天。腹主动脉取血肝素钠抗凝,标本采集30分钟内3 000 r/min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6-keto-PGF1a及TXB2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无差异(P0.05)。结论:抗纤益心浓缩丸可降低TXB2含量,升高6-keto-PGF1a含量,对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组分823胶囊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建立氯仿致小鼠室颤模型和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奎尼丁组、823胶囊1~8号组。考察各组药物对氯仿诱发小鼠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823胶囊1号和4号可降低小鼠室颤的发生率(P0.05),并且可以缩短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大鼠心律失常所持续的时间(P0.01)。正交分析结果表明,炙甘草为影响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的主要因素,人参和炙甘草的协同作用好于其他的药物组合。结论823胶囊1号和4号可以显著地对抗心律失常,人参和炙甘草两味药物配伍具有较强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炙甘草为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起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氯仿致小鼠心律失常及氯化钡(BaCl2)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通脉养心丸对氯仿致小鼠心脏停搏(CA)的潜伏期(min)、室颤发生率(%)及BaCl2致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min)的影响。结果:通脉养心丸可明显降低氯仿所致小鼠的室颤发生率,延长CA的潜伏期,显著缩短BaCl2所致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且4.0g/kg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2.0g/kg、1.0g/kg剂量组。结论:通脉养心丸对实验性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快律宁对药物诱发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乌头碱、氯化钡诱发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和哇巴因诱发豚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记录给予氯化钡后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大鼠/豚鼠出现室早、室速及室颤时的乌头碱和哇巴因的用量,观察快律宁不同剂量对上述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快律宁可明显推迟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并缩短其维持时间;可提高大鼠出现室早、室速、室颤时的乌头碱用量,并提高豚鼠出现室颤时哇巴因用量。结论:快律宁对药物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其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影响心肌多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孙蓉  龚彦胜  段长农 《中草药》1997,(10):605-608
给心气阴两虚型动物灌胃参葛胶囊发现对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有极显著的保护作用(P<0.001),对氯化钙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对氯仿所致小鼠室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并可明显提高诱发家兔心室颤动的致颤阈值(P<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心胶囊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乌头碱、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以及氯仿诱发室颤法研究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口服康心胶囊(0.25~1g/kg)可明显对抗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再灌注导致的缺血性心律失常和乌头碱及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减少氯仿所致小鼠室颤发生率和延长小鼠死亡时间.结论:康心胶囊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黄松胶囊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的影响,及对氯化钡性、乌头碱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黄松胶囊能明显降低氯仿所诱发小鼠室颤的发生.黄松高、低剂量和阳性对照药心律平均能明显缩短模型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持续和复律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以不同剂量的黄松胶囊给小鼠灌胃1次后,连续观察7天内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计算出黄松胶囊LD50为128.97±10.99g/kg,95%可信限为18.45~140.43g/kg,为临床用量的272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心悸宁丸对肾上腺素致室性早搏大鼠模型心律、血清NO和ET-1水平的影响,探讨该药物预防室性早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健康组、心悸宁丸低剂量组(0.487 g/kg)、心悸宁丸中剂量组(0.974g/kg)、心悸宁丸高剂量组(1.948g/kg)、普萘洛尔组(2mg/kg)和模型组。各组大鼠每日清晨空服灌胃给药1次,每次2ml。其中健康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天。第10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除健康组外,其余五组以鼠尾静脉快速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00μg/kg)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记录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大鼠心率的变化,统计各组大鼠室性早搏发生率,最后从腹腔动脉采血测定血清NO和ET-1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心悸宁丸高、中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在推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方面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心悸宁丸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室早发生率;与模型组相比,心悸宁丸高、中、低各剂量组和普萘洛尔组均能使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增加,ET-1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悸宁丸能较好的对抗由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使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迟,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并显著低室性早搏发生率,且与剂量大小呈正相关,中药高剂量组的拮抗作用最好;心悸宁丸能明显提高室性早搏大鼠血清NO的水平,显著降低血清ET-1的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对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益气升陷法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楷体目的:观察益气升陷法对各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复制氯化钡、乌头碱及哇巴因诱发动物心律失常模型,分组观察益气升陷法对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诱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所需药物剂量的影响.结果:益气升陷法能明显缩短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增加哇巴因诱发豚鼠和乌头碱诱发大鼠出现室早、室速、室颤及心脏停搏的用量.结论:益气升陷法具有良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三参胶囊对氯仿、氯化钙、乌头碱致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和大鼠分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柴胡三参胶囊小、中、大剂量组,按造模药物的不同予以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作为对照药物。小鼠每组20只,大鼠每组10只,各组预防性给药7 d,末次给药后30 min,分别吸入氯仿、注射氯化钙及乌头碱,记录每组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时间及死亡的时间。结果柴胡三参胶囊对氯仿、乌头碱、氯化钙致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结论柴胡三参胶囊具有较好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炙甘草汤对大鼠室性早搏拮抗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对鸟头碱所致大鼠室性早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炙甘草汤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普萘洛尔组分别用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灌胃5天后,匀速舌下静脉注射乌头碱,与生理参数分析仪相连接,观察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结果:延长室性早搏的潜伏期炙甘草汤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萘洛尔组与炙甘草汤高、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缩短室性旱搏持续时间炙甘草汤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炙甘草汤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普萘洛尔组与炙甘草汤高、中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炙甘草汤对乌头碱所致大鼠室性早搏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舒汤对模型大鼠、小鼠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成舒心汤高、中、低剂量组(1.7,0.85,0.42 g·kg-1),模型组(0.2 mL纯水)和冠心丹参胶囊组(0.35 g·kg-1),连续ig给药14 d后,复制三氯甲烷小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小鼠室颤发生率.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舒心汤高、中、低剂量组(1.18,0.59,0.29 g·kg-1),模型组(2 mL纯水)和冠心丹参胶囊组(0.24 g·kg-1)连续ig给药14 d,建立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舒心汤对模型动物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60只大鼠随机分成舒心汤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冠心丹参胶囊组和模型组,给药剂量、方法同上大鼠,空白对照组给药同模型组,连续给药14 d;12d开始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连续造模2d,观察心舒汤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心舒汤高剂量组使三氯甲烷导致的小鼠心室纤颤(VF)的发生率降低至25%;能增加导致的大鼠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的乌头碱用量19.7,23.7,32.6μg·kg-1;减小ECG中T波位移幅度;使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降低到2 572.9,111.3 U·L-1.结论:心舒汤对心律异常和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制作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对氯仿所致大鼠的室颤,一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另一组静注氧化苦参碱,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氧化苦参(OM)20mg/kg能明显对抗乌头碱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也能预防对氯仿所致小鼠的室颤的发生。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此实验为氧化苦参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