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草鸟类药用植物中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对草鸟类植物进行质量与资源评价.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溶液(pH10.5)(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mm.结果 中乌头碱在0.28~2.8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0.93%;乌头碱在0.136~1.3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7.4%(n=5),RSD=1.18%;次乌头碱在0.248~2.48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4%(n=5),RSD=1.11%.北乌头、乌头与小白掌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生物碱;多根乌头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2种生物碱;其他的样品含微量或几乎没有.多根乌头的3种生物碱总量最高.结论 本方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紫花高乌头(正名:Aconitum septentrionale Koelle,原名为Aconitum excelsum Reichb )为毛茛科乌头属的中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蒙药(蒙药名:嘎布日地劳),在《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蒙医分卷》《无误蒙药鉴》以及《认药白晶鉴定》中均有记载.作为一种药用植物,能够清肺热,主治肺热咳嗽、气管炎等.其生于森林带的林下及林缘草甸,产于兴安北部(阿尔山市阿尔山和白狼镇)、兴安南部(克什克腾旗)、燕山北部(宁城县),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和辽宁省西北部、蒙古国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欧洲地区[1-2].紫花高乌头在蒙医药中普遍使用,广泛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笔者依据相关文献,综述了紫花高乌头在种子萌发、化学成分和含量测定等相关研究,为蒙药紫花高乌头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抢救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5例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前者占78.38%,后者占21.62%.抢救成功34例(97.14%),死亡1例(2.86%).结论 抢救乌头碱中毒性心律失常不能仅依靠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的过度兴奋,提高窦性心律抑制低位起搏点的兴奋性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应用利多卡因,如不能很好控制应及时更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对于发生室颤者,不能轻易放弃,积极处理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乌头为常用中药,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江苏乌头属(Aconitum)植物野生的有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深裂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var.tripartitum W.T.Wang)、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乌头、深裂乌头块根本省收购作“草乌”入药。赣皖乌头根浙江作“草乌”入药,民间作为镇痛药,已从其根中先后分得三种新的生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抢救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点、体征及中毒机制,并总结出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抢救措施.结果 急性乌头碱中毒中致心律失常42例,以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每例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全部患者治愈出院,住院天数2~12 d.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多见、最危险的因素及救治重点,及时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必要时使用电复律,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Magic C18AQ色谱柱;乙腈-水(0.1%三乙胺)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65~665μg.mL-1,6.05~605μg.mL-1和5.80~580μg.mL-1。该方法回收率新乌头碱为98.77%(RSD=0.41%),乌头碱为101.3%(RSD=1.55%),次乌头碱为97.48%(RSD=1.34%)。[结论]RP-HPLC梯度洗脱法能将乌头类生物碱很好地分离检测,提高了时效,减少了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附子的使用尽可能遵照传统用药习惯,将古代附子的品种与产地及其栽培历史作以考证,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唐以后川产乌头的一个种——乌头属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成为主流本品种,宋以后以其栽培品为正品乌头的主要来源,习称川乌,这个种同时也是附子的药物来源。作为经典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头汤加味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慢作用药(DMARDs),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乌头汤加味水煎服;观察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乌头汤加味对患者病情活动明显改善,包括握力、关节疼痛、步行等肢体活动明显改善,对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结论:乌头汤加味对改善关节炎活动期的病情,降低患者活动期炎症指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治(附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的认识,重视中草药中毒及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乌头类毒性中药用药的宣传教育,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法及用量.方法:将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11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救治措施.结论:发现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三大症候群.治疗措施是及早彻底催吐洗胃;二是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三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附子(Radix Aconiti Carmichaeli praeparata),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侧生子根,主产于我国四川、陕西,云南等地。乌头的品种很多,各地所产亦有不同,据文献所载,目前世界上发现大约250种,我国约70余种,云南约有40余种。中药所用附子主要采用四川乌头(Aconitnm Carmichaeli Debeaux),取其肥大侧根,经加工炮制切片入药,通称为附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药典 1 995年版收载川乌应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性味辛、苦、热 ,有大毒。具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之功效。而乌头子根 (侧根 )的加工品为附子 ,性味辛、甘、大热 ;有毒 ,具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均为常用中药。二者虽是同一植物 ,但药用部位不同 ,其性味功效也不尽相同 ,故不可混用。笔者检验中发现在川乌使用中误认表面光滑的子根作川乌用 ,《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中药彩色图集〔M〕.广东 :科技出版社 ,1 995)也是把乌头子根作生川乌 ,把乌…  相似文献   

12.
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附子为附于乌头(母根)而生的子根,故名附子。因此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天雄为乌头无附子的独根。药店供应的乌头与附子,实为一物(编者按:仅在上海及个别地区如此。),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为乌头、附子两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对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32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发现对乌头碱中毒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应给予阿托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应首选胺碘酮,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益采用电复律,对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患者用硫酸镁.结果 32例病例应用上述治疗均恢复了窦性心律.结论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得到正确治疗后的疗效是显著而确切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欧州乌头属六种植物薄层层析的结果;即斑花乌头(Aconitum varieg-atum ssp.variegatum,A.variegatumssp.pyrenaicum,A.variegatum ssp.na-sutum)园椎花乌头(A.paniculatum ssp.paniculatum,A.paniculatum ssp.vale-siacum),和A.toxicum。根据高效薄层层析生物碱显色点的Rf值,将上述植物分为Rf值  相似文献   

15.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蜀本草》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以后,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十八反是禁是用,历代医家众说纷坛,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而乌头与半夏是十八反中于方荆中配伍使用最多的药对,能否同用,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现对乌头与半夏的配伍禁忌和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生川乌与不同比例的生半夏配伍水浸液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将生川乌与生半夏分别按1∶0、1∶0.125、1∶0.25、1∶0.5、1∶0.75、1∶1、1∶2的比例配伍,采用HPLC法测定各比例配伍样品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为:Hypersil BDS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氯仿:三乙胺(70∶30∶2∶0.1),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5nm.结果:乌头碱在1.5μg/ml-25.0μg/ml(r=0.9996)、新乌头碱在17.0μg/ml-85.0μg/ml(r=0.9998)、次乌头碱在16.0μg/ml-160.0μg/ml(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随着生半夏配伍比例的增加,生川乌中3种生物碱的溶出量逐渐降低.结论:生半夏可降低生川乌水浸液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蒙药草鸟叶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方法.方法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 mol/L三乙胺(65:35),体积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5℃.结果 经过方法学考察,本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在1~5、0.35~1.75、0.5~2.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3%、98.98%、98.82%,RSD分别为1.38%、0.89%、1.03%.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痹证是临床的常见病症,在该病治疗中经常使用乌头。结合为什么使用乌头、临床应用剂量、应该怎样使用乌头以及如果发生乌头中毒后如何处置各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并介绍了应用乌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含乌头碱的植物中,乌头、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中医临床所常用。在寒冷地区和山区民间亦喜用草鸟(Aconitum vilmorianum Kom.)雪上一枝蒿(Aconitum anthora L.)等以治疗腰腿痛和外伤。使用不当常发生中毒。治疗时需了解药物的毒性,否则将会延误抢救时机,引致死亡。一、乌头碱中毒原因附子、乌头、草乌中毒多是因用药量大、煎药水量不足、煎药时间短,有毒成分未能充分水解所致。服用或外用乌头类药酒、或以生药外用也可引致中毒;极少见直接服食生药(自杀或误食),中毒发生迅速而严重。二、临床表现中毒症状一般服药后15~20分钟出现,中毒剂量对迷走神经有强烈的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剂量附子乌头碱对正常615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影响及其对615小鼠外周单核细胞分化成调节T细胞(Treg)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健康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以不同实验剂量附子乌头碱高、中、低剂量(2、0.5、0.1 mg/mL)作为实验组及塞来昔布为阳性对照处理24 h,然后测定其受到不同剂量附子乌头碱及塞来昔布刺激后分泌PGE2和分化CD4+CD25+Foxp3+Treg的水平。采用ELISA检测PGE2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乌头碱高剂量能显著降低PGE2含量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GE2分泌量随乌头碱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乌头碱可降低Treg分化比例,乌头碱高、低剂量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乌头碱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乌头碱低剂量组Treg比例反而增加,而Treg比例随乌头碱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可见高、中剂量附子乌头碱能导致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PGE2减少,同时抑制了CD4+CD25+Foxp3+Treg的分化。结论适当剂量(高、中剂量)附子乌头碱可减弱615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免疫抑制。附子乌头碱抗免疫抑制作用在实验所选剂量范围中呈相关性,且对抗免疫抑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