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鼎阶》是清末民初福建省长汀客家医家黄元英的著作。黄元英,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仍以医为业,曾任江西省立医学堂教员、汀郡中学堂学监。他善用经方,注重脉诊,精于临床各科,所著《医鼎阶》,现藏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记录了许多病案,并阐述了深奥的医学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福建客家医药的发展水平,对现今深入挖掘与传播传统中医药亦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明朝医学家殷仲春所编《医藏书目》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论证了其目录学价值,指出了《医藏书目》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是国内外学术交流较为活跃的时期,此时期有大量汉方著作引进国内并得到了广泛传播.通过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所载民国出版的汉方医籍进行系统整理,考察其存佚情况,并加以补正,最终得到国内现存此类医籍158种.在此基础上对这158种医籍的出版年代和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归纳出此时期汉方医籍在...  相似文献   

4.
5.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新安医家(祁门县城东街人)。少年便通达儒学,从祁门名医汪宦学医,广泛涉猎各家医学著作,勤于实践。他医术高明,中年迁寓顺天(北京)业医,被授予太医院吏目。明代隆庆二年(1568),他倡集在京名医46人(其中新安医家21人)成立了民间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编纂成《古今医统大全》100卷,在医界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史学家王吉民(1889--1972)、伍连德(1879--1960)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2009年4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再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为该书撰写了序言。这篇序言的价值,远不限于为阅读《中国医史》提供引导,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医学史研究乃至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指导和警策!本刊2009年第4期发表的本刊总编辑李经纬教授撰写的出版消息——“王、伍《中国医史》影印再版”,对韩启德院士序文中关于中国医学发展问题的富有哲理的意见和见解作了简要介绍;征得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辑潘涛博士同意,并由潘涛博士转请韩启德教授允可,兹将序言全文转发,以期更充分地发挥其对医史学界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庆普为清末民国时期山西平遥人 ,所著《武平遥医集》一书 ,为民国初年石印本。其注《难经》行文流畅、议理清晰、识精思远 ,对研究《难经》有一定学术价值。文章就武庆普其人 ,生平里籍 ,《武平遥医集》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对《武平遥医集》的学术特点 ,从说理条达 ,通晓易读 ;注经详确 ,多所发挥 ;论病精当 ,参合脉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史杂志》是我国医学史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截止到2006年已经出版60年,发行36卷、140期。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反映出我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从翻译为主到翻译研究并举的发展特点,医学人物、专科史、疾病史、医学技术史、医学史教学、中西比较医学史成为西方医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专业的医学史研究人员外,非专业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到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朝鲜《医林撮要》所载中朝医学交流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丧鲜内医郑正先撰、杨礼寿校正,成书于16-17世纪时期的《医林撮要》一书,共13卷128门,它引用了大量李朝前期的朝鲜医书及当时已成书的中国医书资料,是一部非常切合临床应用的综合性方书。特别是书中所收载的“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中的方剂,若干处与中国宋代医书《仁斋直指方论》等有诸多联系,是中国和朝鲜医学交流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但它与记载中朝两国政府官员之间医学质问的傅懋光《医学疑问》毫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涛(1901—1959)于1921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8—1942年供职于协和医学院中文部,讲授中外医学历史,从事医史研究,并于1940年完成《医学史纲》。此期间李涛曾积极为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搜罗中医古籍,并成为中华医史学会主要领头人之一。1946年后供职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更名北京医学院),担任医史教研...  相似文献   

11.
卫生部或卫生署是民国中央卫生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国政治动荡,中央卫生行政组织随政权、人事变更而不断调适,名称不断更换。与该组织的建制相协调,加之对外交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医药界维权斗争的影响,其内部机构也做了多次调整。在人员任用上,民国中央卫生职能部门对专业、素质、体格、工作经历均有较高的要求;其工作职责也与组织规范的程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同步。民国中央卫生行政组织的历史变迁是民国这一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部门逐步完善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政治体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医学期刊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医学期刊历史的回顾及其发展概况的介绍,提出了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1912年到1927年15年间,几次学制改革初步奠定并逐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对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学制则没有具体规划。针对学制的不统一以及中国社会现实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级制”医学校制度。经过广泛讨论,两级制医学校最终得以确立,从而形成了精英与大众教育共存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医学人才缺乏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承认教育史的演变与政治斗争相关的前提下,本文突破了相沿以政治史或中华民国(以下简称民国)政权更迭划分的模式,强调教育史自身的发展规律,将社会变迁史与教育演进史有机结合起来,将民国西医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时期:奋力前行的萌芽时期:1912年~1926年;西医教育实现本土化的鼎盛时期:1927年~1937年;逆境图存的低谷时期:1937年~1949年,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国中医药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等方面论述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收藏民国中医药文献的价值,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民国中医药文献的方法和措施,包括编制民国中医药文献目录、建立民国中医药文献特色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存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的医著和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对这部分文献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以多元视野重新审视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历程,可知当时中医面临学理危机、价值危机、存亡危机与权利危机,这是中医跨入新的历史阶段所必经的事件.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主线是抗争图存与自强发展,取得了阻止废除中医企图、逐步纳入现代国家政制、学术体系完整传承、新式事业初具规模和衷中参西取得经验等5项成就,呈现出坚韧的生机.虽然在发展水平存在局限,但已奠定了20世纪以后中医发展模式的刍形.  相似文献   

18.
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创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实为我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端,它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引进、借鉴西方近代医学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文章着重描述了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背景、创办以及对办学模式的争论,客观呈现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清末师范生即享受免费教育。民国初期承袭清末免费师范教育的传统。1922年学制推行后免费师范教育一度中断,严重影响了师范教育的发展。1932年以后免费师范教育恢复。民国时期免费师范教育的发展轨迹为当今师范生免费教育提供了借鉴:更加科学、人性化地调整免费师范生服务年限政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费师范教育的理性回归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全面、持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及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随着中医药科学化进程,中药实验研究广泛开展.虽然当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结论参考价值有限,但这一时期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中药科研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诸如挖掘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所蕴藏的宝贵经验、中药科研工作应当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理念,已为当今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所接受,而回顾历史可知,这些理念是在中医药生死存亡关头,通过前人的反复实践而总结形成的,到任何时候都应反复强调,深化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