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9):2009-2012
目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报道,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案。方法:针对近年来采用中医药疗法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报道进行分析、总结,从辨证论治、中药单体治疗及中成药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辨证论治可明显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率,治则以扶正健脾固本,化湿散瘀解毒为主,具体应根据患者证候辨证施治、临证加减;中成药、中药单体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结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发挥辨证论治特色,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术后的治疗中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手术后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能增强化疗的敏感性,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治疗效果,降低结直肠癌的的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伏邪是指“藏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其潜藏在体内,发病隐匿,并且发病后缠绵难愈,其与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病证特点极为相似。本文基于“伏邪”从“湿热潜伏,裹邪而发”“痰瘀互结,引邪而发”“情志不畅,气郁而发”“癌毒久羁,正虚引发”等探讨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基于“伏邪”从“清热祛湿,通降肠腑”“化痰活血,解毒散结”“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健脾补肾,滋养正气”等方面探讨结直肠癌的防治。以期能为临床上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显示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预防方面有着良好疗效。本文从临床研究入手,针对疾病不同分期,从结直肠癌术后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及中医药预防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试验研究两方面展开论述,发现问题并给出未来临床研究方向的建议。本文旨在为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医药预防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把控好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全过程防治中关键环节,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健脾中药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和转移。几组回顾性调查表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超过40%,即使在最好的治疗中心,其平均复发率也达25%。随着中医药治疗肿瘤研究的日益深入,有关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报道逐渐增多,而系统性观察中医药干预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尚少。笔者以健脾中药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气通腑汤在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于根治术后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复发转移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和复发转移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含量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失访1例,术后3年,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3例。术后第2年、第3年及总复发转移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CEA、CA199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EGF、MMP-9、OPN水平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降低CEA、CA199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和VEGF、MMP-9、OPN复发转移相关蛋白含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从名医经验、文献研究、临床研究探究其证候规律,发现在肿瘤不同时期及结合不同西医治疗手段其证候多有变动,但总体以湿热蕴结、脾胃气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瘀毒阻滞最为常见。临证用药亦有辩证论治、肠癌专方、中药外用等不同,但处方用药不离"虚"、"湿"、"瘀"、"毒"四大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防治复发转移的用药规律.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来自上海市中医医院88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分为中药组(n=428)和非中药组(n=461).采用生存分析比较得出两组间差异分析,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生存分析得出中药组的中位无复发转移生存期为45.267月,对照组为19.233月...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91-193
目的:观察研究天马颗粒剂对结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临床抑制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疗的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马颗粒剂辅助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化疗,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及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年后治疗组患者复发生率、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分别为(49.2%、52.71%、42.56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7.3%、36.48%、28.13月)。随访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主要免疫指标Ig A、Ig M、Ig G、C3分别为(0.81±0.23、0.72±0.24、8.13±1.05、1.59±0.21)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65±0.15、0.60±0.15、6.45±0.89、0.95±0.20)g/L。治疗组腹泻、神经炎、肝功异常、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等副反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但仅腹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马颗粒剂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结直肠癌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几率,能降低患者化疗引起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有30-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检测其是否复发转移主要依靠术后的定期随访[1.2]。CEA和CA199是主要的术后随访指标,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其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由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相当高,导致病人生存期不高;且放化疗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致使患者不能耐受。故在大肠癌术后各阶段配合以中医中药治疗,对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术后调整机体功能、降低复发率与转移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近年来相关专著、期刊报道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从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对大肠癌及其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中医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胃癌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08~2011 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胃癌住院病例111 例,运用无尺度网络方法,从中药的功效、种类、配伍关系等方面,探讨胃癌中医治疗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11 例胃癌住院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治疗胃癌多采用扶正为主的方剂,以六君子汤使用最多,组方时补虚药居于首位,且以补气药为主,其次清热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药、消食药、理气药。治疗胃癌的核心处方用药为茯苓、党参、黄芪、陈皮、枳壳、蜂房等,中医治法及辨证用药随治疗阶段和病程阶段而有所变化。结论:无尺度网络分析方法对分析胃癌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体功能不足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选用主题词“黄体功能不肜全”,副主题词“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中药治疗”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1992~2012年的医学数据,经筛选实际分析文献94篇,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归纳和一般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94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中,共用中药155味,使用频次前20位的药物分别为菟丝子、当归、熟地黄、淫羊藿、白芍、枸杞子、山药、山茱萸、柴胡、香附、女贞子、巴戟天、肉苁蓉、续断、鹿角霜、党参、旱莲草、杜仲、仙茅、白术。结论:黄体功能不足用药是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兼及其他,在具体用药上又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肿瘤干细胞是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复发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求防治恶性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复发转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目前尚没有靶向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的成熟的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中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应对中医药调控肿瘤干细胞功能进行相关研究,找出中医药作用的最终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干预,观察其降低复发转移率的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辨证论治+内分泌治疗)与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的复发转移、无病生存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3个因素对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影响,是否服用中药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西医队列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队列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均明显下降,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队列改善程度更大。中医治疗对于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显著,自汗及失眠的疗效次之,口干口苦及神疲乏力的改善情况欠佳。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尤其对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综合方案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后化疗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辅助中医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艾迪针或鸦胆子油乳),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其临床症状、体力状况评分、血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中医治疗组患者其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患者,且在毒性分度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③化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其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较单纯化疗组患者明显增高,而CD+8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患者体力和免疫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消融时间在2011年11月1日-2012年5月31日间的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服用中药为暴露因素,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分高暴露、低暴露和无暴露3个队列。结果:共入组患者180例(高暴露组65例、低暴露组56例、无暴露组59例),三组治疗后3个月主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暴露组下降分值更多,但与其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低暴露组、高暴露组治疗后3个月NK样T细胞与无暴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三组患者2年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8.6%、57.4%、33.3%,高暴露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无暴露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微波消融术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减少消融后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及西医治疗完成后仍坚持中医治疗的目的,以及对中医药治疗的态度和满意度.方法:选取2009年3月1日-2009年6月30日期间来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在复诊时口头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发给自拟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结果:在128例符合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热点及用药规律,为进一步优化肝癌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检索2006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MEDLINE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运用Excel及SPSS统计软件对文献类型、年度分布、临床治疗情况以及中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有效文献183篇,其中实验研究132篇(72.13%),临床研究文献33篇(18.03%),名家经验7篇(3.83%),综述9篇(4.92%),循证研究2篇(1.09%);除2007年及2008年个别年度外,其余年度的发文量相对稳定,均在10篇以上;对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文献中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均得到4组聚类组合;名家经验研究均为裴正学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报道;涉及中药煎服、中药静滴、中药口服、中药外敷及中药灌注5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为生活质量、临床近期疗效、肝功能、临床症状、毒副反应、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瘤体大小及生存期;涉及29首中药处方,其中内服中药方12首,外敷中药方1首,其它自拟方16首;内服方中涉及99味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为半枝莲、白术、柴胡、黄芪、茯苓及丹参,按单味中药进行归类,补虚药应用最多,占21.09%,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分别占16.73%和10.91%;涉及21味外敷中药,应用频次较高的为莪术、没药及乳香。结论 甘肃地区中医药治疗肝癌方面文献以实验研究为主;中药应用以补虚药为主,体现出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上既重视益气健脾,又施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及利水渗湿等治法。此外,中医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不同中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凋亡、增殖、侵袭、细胞周期等影响的研究以及裴正学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为甘肃地区本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